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低價拍賣 ── 短線操作?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低價拍賣 ── 短線操作?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8940 人
撰文/文/山君 │發佈時間:2010-08-11 09:18

 

低價拍賣 ── 短線操作?              


2008年金融海嘯以前,兩岸藝術品市場的活絡到達高點,論者胡永芬甚至撰文指出「台北畫廊博覽會的成交實力應該遠大過帳面」,業界一片看好、踴躍投入。不料金融海嘯發生,市場緊縮,兩岸博覽會表現均出現下滑趨勢,參展單位大減、人潮急降,更別提交易量了。而一般畫廊、拍賣公司也無可避免的,要面臨嚴重考驗──如何生存避險
 
金融風暴後的──急救章 !?
風暴漸去,後勁仍在。不若大陸亮眼的經濟表現,2009年台灣本土藝廊、拍賣公司必須面對自己的市場問題和經營難題,為了度過這段風雨飄搖的時期,紛紛尋求解套辦法。於是,低價拍賣順勢而生,藝博會強打「藝術開門」,畫廊、拍賣業者打出如「買得起」的口號,標榜低價、親民,加諸投資訊息和話題的炒作,多少能帶動人潮與金流,做為生存的救急藥方。換句話說,業者為了自保,不得不暫時調整獲利模式,以「低價」為口號另闢新局。
 
其實,低價藝術博覽會在歐美早已行之有年,例如2000年起的科隆藝術家博覽會,或Art Affordable Fair 籌劃的「付得起藝術博覽會」,都以明確的定位來經營低價市場──作品不大、價格不超過台幣兩萬元,參與者多為年輕藝術家,訴求的客戶則是對藝術有興趣的一般雅好人士,和想開始收藏藝術的生手。如此低價博覽會的模式,買家可以直接與藝術家對話,購得自己喜歡的作品,同時克服對藝術市場陌生、高價的恐懼。策展單位和年輕藝術家則於此獲得一筆收入,並試圖培養未來的買家。
 
台灣最近的低價拍賣潮難道並不產生同樣的效用?把歐美的低價拍賣模式搬來台灣,本無不可,但是一樣主打低價,一樣如市集般的展示,偏偏組織出令參展藝術家跳腳的結果。(相關報導可參考本刊64期<上古藝術—「買得起」藝術博覽會>)
 
台灣藝術市場──不健康?
 
比照國內業者於低價拍賣會後所發的新聞稿,民眾購得作品喜孜孜的神情,讀者或許要質疑,低價拍賣的定位就是「普及」,和傳統天價的藝術市場是兩種不同的區塊,透過低價拍賣讓一般民眾購得大師級的作品有何妨?何況景氣低迷,藝術家、業者、藏家這條供需鏈做些微調也無不可,直指業者斂財,豈不有失公允?
 
與其爭論本土藝廊、拍賣公司,甚至博覽會舉辦低價拍賣真正的原因,不如回過頭來,客觀平實的檢視展覽整體:策展重點在哪裡?實質規劃是否符合展覽宣稱的效益?獲益者是誰?獲利之後如何經營後續發展?更重要的,我們還應當回過頭來檢視,這樣片面移植的低價拍賣策略對藝術環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樂觀的說,低價拍賣確實加溫了藝術普及化的話題,一般雅好人士得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喜歡的作品來妝點居家空間,某種程度上符合藝術欣賞的本質,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這些低價買家未來成為主流市場一員的可能性。但是就市場原理和對藝術環境的經營來看呢?從實務面審視,目前台灣低價拍賣作法還稍嫌粗糙,有些業者缺乏後續對買家的經營、對年輕藝術家的長遠規劃,近乎炒短線的心態,忽視市場健全的共同責任。另一方面,缺乏完善、整體性思考的「普及化」市場,又是否經得起量價槓桿的考驗?次數一多、時間一長,這些所謂新興、低價買家,難道不會遇到作品既無增值空間又無法脫手的窘境?先是操作拍賣拉抬價格,而後一味追求短期獲利、擴大市場規模的業者,難道不會自食其果,折損了自家的形象和信譽,最後落得被別人取代的命運?
 
規劃粗糙-將自毀前程
 
收藏家與業者或許該共同正視這個問題:如果展覽、博覽會本身沒有對相關環節的效應有高度自覺,做好長期規劃,只一逕打著普及化的口號來消耗自身的品質、口碑,消費藝術家以賺取利益,就此了結,不但不能真正扶植具發展性的年輕創作者,對已成名的畫家,甚至策展單位自身,難道不造成傷害?假使因此毀壞了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正要邁向國際的博覽會聲譽,對國內藝術環境又有何好處呢?
 
2010年的藝術博覽會又將熱鬧開鑼,台灣的藝術市場該如同股市一般回歸基本面?如何真正以國際化的思維做好行銷?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