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藝術的聲音需要被整合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藝術的聲音需要被整合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4387 人
撰文/羅菀榆 │發佈時間:2010-10-08 10:04

專訪策展人 胡永芬

文字整理/羅菀榆

 

一群分散在台灣各地的藝評、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行政與教育者,用半天不到的時間,以「快閃」形式聚集了數十人來到文建會門口,拿著臨時做好的布條看板,堵住文建會主委抗議!他們之中有許多高知識分子,包括大專院校教師、旅外交流的國際策展人,以及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卻選擇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表達對台灣文化政策擬定執行者的高度不滿。

 

這就是視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憑著志同道合的熱情與理念,成立十一年由156位會員成長到超過700人,主導景美人權園區抗議事件、陸生來台六萬三抗議活動,每年舉辦視覺藝術家博覽會,參展藝術家近兩百位。本刊為您專訪長期參與視盟事務的榮譽理事長胡永芬,談談視盟成立十一年來的甘苦。

 

一,當初成立視覺藝術協會是何因緣?成立之初就以站在政府對立面為導向嗎?

 

視盟最初成立完全不是要走社運路線的,一開始,我們只是單純的認為視覺藝術界沒有集結的聲音,而想要成立一個類似同業工會的組織。藝術家多半自己孤獨的工作,卻又需求特殊,所以我們想成立這樣的統籌單位協助彼此。剛成立的時候,我們都以常態活動為主,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學會和政府「溝通」。

 

近年來,文建會對所有應該要討論的公共議題,都在合乎政黨利益的角度下思考,我們感到非常無力!十年來視盟未曾到文建會拉布條,如今是被逼迫著面對政治。

 

視盟在這些事件中真的學得很辛苦。記得有一年,我們向文建會要預算書,四月份提出,文建會以還在開會討論無法公佈為由拒絕視盟,七月份再向他們要,居然說已經送出,給我們也沒意義了。照程序要預算書吃了閉門羹,我們只好直接向立委討,這才發現當年度視覺藝術預算少了百分之三十!這樣的行為怎能被容忍?我們便決定列席立法院,參與質詢,那天立委與文建會處長攻防時,視盟秘書長就在台下備妥資料、隨時遞紙條。想想看,如果放過這樣的事件,文建會以後難保不會用同樣的手段對待其他團體,不是我們喜歡與政府對立,是事件就在眼前發生了!

 

二,視盟「抗爭史」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第一次抗爭活動是景美人權園區事件,在新聞中就可以看到,文建會一開始態度就政治化,踐踏藝術尊嚴,視盟便在沒有組織先例情況下,於下午一點鐘撥了電話發動有意願的人,四點就集結了幾十人聚集在文建會前抗議。即使如此,文建會後來的態度還是令人失望。第二次是「陸生來台六萬三」,同樣是我們專業範圍內必須關心的事件,台灣自己的藝術家處境艱難,居然在政治考量下做出這樣的決策,怎麼不叫人氣憤?可笑的是,經我們這樣抗議、面對面「溝通」,陸委會還是堅持原議,在會後抱怨,看看我們的官員是如何面對民意。

 

經過這些教訓後,我們知道要更積極,尤其目前立法院裡都是執政黨,只要一不小心,不當政策就會在程序中悄悄溜過,所以需要一個專職窗口來監督和連絡,和民意代表溝通。視盟沒有太多的經費,但還是湊錢聘請一個國會聯絡人,目的就在更嚴謹有效的監督國家藝文政策。

 

三,談談最近協會進行的重要工作。

 

其實我們本來走的也是「乖寶寶」路線,以藝術家認證這件事來說,我們向文建會提出意見,文建會轉而要求我們進行研究計畫,計畫完成後再提出申請。(記者:這不是政府的工作嗎?)我們真的著手進行了,調查許多國家的資料,完成了計畫內容,耗時費力,可惜的是最後仍舊擱置。這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推動事務中真的有太多難以言明的迂迴之處。

 

藝術家工會不是視盟推動的工作,應該說我們都是湯皇珍的義工,視盟太乖,湯皇珍有風格、有想法,也提出了「最有效」的辦法,我們便用身體力行的方式支持這件事,並把辦公室的空間和事務機器借給她用。這件事的意義在於「社會價值」,強調的是「長期持續創作者」這個概念,我們的國家需要重新思考藝術工作和藝術創作身分,和社會整體有什麼樣的精神聯繫。

 

常態性工作之外,我們以會員為對象提供專業服務,例如文創、藝文政策與補助,和視覺藝術工作者息息相關,也是我們關心的重點。台灣文創發展走向,目前藝文界幾乎意見一致──忽視純藝術價值、消費原創作者,服務商人。文創產業的概念其實移植自英國,可以用一個同心圓來表示,最核心的第一圈叫做核心創作,是文創產業的源頭和基礎,重視的是情感價值、原創性,也就是不需考量商業價值和實用性的純藝術。第二圈才涉及產業,將藝術商品化,強調集體技術性工作,如電影。第三圈強調創意、為目標服務,重點是設計,必須考量市場價值而有客製化的指標意義。第四圈是製造、服務業,也就是台灣文創產業目前受惠的對象。這麼一來就很清楚了,台灣沒有「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正名叫「文化禮品」產業!

 

追求票房或商業產值本來也沒錯,但是公家單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代表意義、樹立了什麼樣的理念和指標。我們的文化官員自甘成為缺乏理念的政治機器,這就是藝文發展最大的阻力。

 



220

 

四, 視盟是非營利組織,卻能每年辦博覽會、動員抗爭,資源如何來?

 

非營利組織總是要面對選擇,視盟成員就像是一群共同分擔的義工。我們每年都辦藝術家博覽會,展覽費用很龐大,包括運送、保險、佈置……,都由協會支出。雖然之前我們很幸運的申請到補助,但是補助金額每年遞減,已由三百萬降為八十萬,不夠的部份就要由協會成員一起想辦法。成員中百分之七十為三十五歲以下,百分之十才有較好經濟能力,我們笑稱協會有個「好傳統」,博覽會時,這些百分之十強的知名創作者會不顧合作畫廊的抗議,義賣作品,延續協會的存廢。

 

博覽會至今已十年,早期年輕藝術家不易出頭,協會中的先輩創作者常會把機會讓給新人,我常遇到藝術家與我分享,他的首次校外聯展就是視盟的藝術家博覽會,還曾經有國外重量級策展人在博覽會中當場買下新秀作品,這是多大的鼓勵!視盟成員互助互濟的情誼,才是推動我們不斷往前最大的資源。

 

(記者:其他訪談中曾經聽到年輕學生質疑──藝文團體的活動都是為了爭取補助,您怎麼看?)

 

這是合理的懷疑,所有的藝文團體都應該被檢驗,我們的國家也需要這樣不盲從、檢討能力好的青年!我希望年輕人應該抓住這樣的懷疑和批判意識,下夠工夫去研究,自然會在一個團體的活動歷程中證明它的目的是否具有正當性。

 

五,您在臉書牆上寫道:「如果大家的力氣能加在一起.....」,是針對藝文界現況有感而發嗎?

 

這句話後面有太多不能說出的感慨。對我而言,正確的事情就去支持,用專業參與、身體支持都可以,把自己交給專業的朋友,彼此互信分工,這些力量聚集起來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情。只是人年紀越大、參與的事情越多,便漸漸有太多的事要顧慮,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很私密的考量,使得團結更加困難,這是無奈的地方。

 

我總想起薩伊德,他投注一生想實現的理想,到死也沒有看到結果,卻多麼可貴、起了多大的影響!所以,即使我們要對抗的不公義對象權力太大,即使我們常常如狗吠火車、螳臂擋車,持續努力就會有效果!有理想性格的人很多,相信人都要證明自己存在的位置和力量,如果大家的力氣能加在一起,一定可以對環境有所貢獻!

 

 

※編按:

如果藝文界有共同的需求、相近的聲音,整合意見、團結力量,才能產生最大效益。假使在這樣相對弱勢的困境裡,還必須為爭奪補助、預算而別立山頭、各自表述,滅棄力量加乘的可能,那麼當權者自然也樂於拿經費分配當獎懲工具,分化勢力、激化社會對立。如此,則不僅是眾人都不樂見的結果,也是台灣藝文環境最大的損失。

 

※關於胡永芬:

現任職務

  獨立策展人、藝評人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榮譽理事長

 

著作

  2003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欲望與禁忌》,藝術家出版社

  2007 《後解嚴與後八九》,藝術家出版社

  2008 《100藝術大師》,閣林圖書出版社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