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假畫陷阱 破題大公開!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假畫陷阱 破題大公開!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5331 人
撰文/山君 │發佈時間:2010-10-22 17:59

 

英國媒體披露,部分知名拍賣公司與交易商近年來在全球各地成交的30多件20世紀重要畫作是假畫,總金額超過新台幣147000萬。其中,有4件作品為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拍出,包括偽造的恩斯特「人群」以約台幣1.7億元成交。

 

藝術品拍賣目前尚未有一套可受公評且能負責的鑑定機制,台灣除了畫廊協會的收費鑑定外,連公立博物館也不開放這項服務,世界聞名的大公司都會拍出假畫,而不負責賠償,台灣藏家該如何自保?

 

錦江堂文教基金會理事長林株楠表示,目前市面上提供的鑑定服務都沒有實質保障,藏家要避免買到假畫,自己要做足功課,運用藝術史知識,和對藝術家、藝術品材質技法的了解,再加上熟悉市場習性,才能「盡量」避開陷阱。一般人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憑藉片面知識來判斷,反而容易上鉤。

 

網路上針對作品本身的辨偽資訊已經很多,本篇將另對買賣行為中可能的陷阱做分析,帶您了解到底在準備購買畫作時,有哪些我們可以先行辨識以避免的風險。

 

第一,       不要貪圖便宜

好的藝術品不可能賤價販賣,一般來說低於行情八折以下就有問題。可以先由拍賣公司的公告查詢行情,並參考其他具有公信力的單位,取得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作為判斷依據。有些騙徒以「缺現金」為由解釋低價原因,冷靜想想看,一件好作品大家都會使盡手段搶著要,持有者為什麼不拿去畫廊販售,得到好價格的機會不是更高嗎?

 

第二,       了解賣方背景

絕對不要輕信所謂「作品背後的故事」,不論作品來由的故事多曲折,凡是不公開拍售、只想走私下買賣途徑的,風險極高!販售作品者是否具有經紀人身分,是否隸屬大畫廊或可以查證的單位,風評如何,能否出示授權證明及保證書(並且可供查實),都是避免被惡意欺騙的依據之一。另外,拍賣公司雖然已屬「安全名單」,藏家仍要小心操作上的瑕疵,例如他們有時會請出「作者家屬」來鑑定,這幾乎是完全不可靠、沒有客觀性的障眼法,作者家屬對作品的了解不一定勝過專業的鑑定者,只是為所拍作品增添了話題。

 

第三,       小心假知識騙術

想像這樣的情景:一個新朋友拿著兩件貌似相同的藝術品,自信滿滿、滔滔不絕的向你解釋如何辨別哪一件為真,煞有其事的指著作品上的瑕疵、印記、落款、筆觸,強調兩者的不同,最後捧起其中一件,極其肯定的宣告──這才是真貨!許多人就這樣落入了騙徒的話術陷阱,即使當次沒有買賣,也容易在腦海中留下「行家」的可能印象。對騙徒來說,不必急於第一次騙你的錢,抓住人性的弱點,印象伏筆說不定比直接詐財更有效益,而受騙者可能永遠不知道,當初販售者拿來比較的兩件作品,都是贗品

 

第四,善用作者資訊

買畫時如能選擇在世作者,因為能取得聯繫、獲得直接資訊,仿冒率大幅降低,就算藏家並未直接向作者購買,也能減去一半以上風險。如果作者已經辭世,則可利用畫冊圖錄來研究,建議一定要用作者的專輯、專冊,不要用合輯,並且以公家出版品為佳,以防商人魚目混珠

 

瞭解藝術市場的特性、知道藝術品市場流通的風險,對於陷阱的敏銳度自然會提高。另外一方面,藏家還可以盡量收集面對作品時所能得到的一切資訊,每件高價作品都有它的獨特性,諸如印章、落款、題跋、紙質、畫絹、裱工、風格技巧、創作典故、收藏紀錄……,都是鑑定的線索。而對一般大眾來說,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經由可以認證、具公信力的單位與經紀人來交易,尋求最大保障

 

※編輯室的話:

 買賣藝術品本來是涵養性靈的附屬活動,並非藝術產業的全貌,有志於藝術產業,或對藝術欣賞有興趣者,應該多到文化局、美術館走走,浸潤美感氛圍、豐富藝術認知,自然的走進買賣行為中,才不會過於追逐獲利數字而忘卻了藝術之美。

 

 

資料照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