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多角人生‧游移跨界-專訪新科視盟理事長胡朝聖(下)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多角人生‧游移跨界-專訪新科視盟理事長胡朝聖(下)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51240 人
撰文/陳姿彣 │發佈時間:2011-02-10 09:24

多角人生‧游移跨界-專訪新科視盟理事長胡朝聖(下)

文/陳姿彣
熱情撐起策展的天
    我喜歡積極,喜歡做事,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中,有利於社會、藝術圈、自己、同事們、學生們,只要是能夠發揮自己小小力量的,我都會盡力去嘗試、去做。」在這麼多角色領域當中—民間企業的藝術顧問、策展公司負責人、教書、寫書,最近又當選新任視覺聯盟理事長—老師說他很幸運,有很多人信任他,願意將想做的、所期待的、所希望的,託付給他去做。胡朝聖老師似乎天生就喜愛忙碌,而在這些多元的角色背後,往往是一個堅實的工作團隊。老師對自己的自我要求,期許自己不要辜負眾人所託,同樣也要求自己的工作團隊,他期許這些在藝術圈中從事藝術行政、策劃的年輕工作者,要剔除一般人對於藝術工作者的刻版印象:浪漫、隨性,反而更要將理性、積極的部分激發出來,然而這必須要透過嚴格的自我監督,才能培養出有共識、積極的自我與工作團隊。
    老師說他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工作,從工作中獲得的自我成就感、自我實現,是可以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分滿足的;但是相對於給予父母親的相處時間,就很難去達成平衡,只能盡量利用週末假日陪伴家人。每天睜開眼就是工作—是胡朝聖老師一天的開始,直到睡前看看書籍,中間的開會、上課、工作等等,一天的時間被零碎分割。雖然老師在這些多元的角色轉換中調適得還不錯,但並不代表他喜歡這樣的生活模式。胡朝聖老師說:「我最熱愛的還是策展、藝術研究這類工作,只是因為現在還年輕,希望盡量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多方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不過之後也會慢慢將事情轉接給適合的人來做,畢竟一直處於繁雜的工作項目當中,也會不斷地消耗自己,消耗對藝術的熱情。」人的欲望有很多,不只有工作,還包括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知識的取得、創造:雖然老師想要全面兼顧,但是以台灣的策展環境來說,還是有很多現實面必須顧及,例如公司的永續經營、員工的溫飽等等。
    不過老師也提醒大家自我檢視的重要,因為做這些事情的起心動念都是來自於熱情,不要把熱情消磨到最後只剩下壓力,時時調整自己的步伐,偶爾跳脫出來看看,做這些事情是不是有意義的,跟自己原先的期望是否相符,與原先的規劃是否有些出入,這樣才能確實執行想要做的目標,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這是胡朝聖對於自己適應多元的角色身分,提供給大家的一個小撇步,只有不斷地檢視、思索,找到對自己工作的熱忱,才有可能將事情做好,也才能給自己一個理想的生活。
城市場域任我行
    一直以來,胡朝聖老師在策展上,時常運用跨國合作的資源,一來是一種文化的交流,二來也是讓不同國家的人,快速認識台灣當代藝術,同時讓台灣藝術家認識外國當代藝術的狀況、潮流趨勢的一種方式。胡朝聖說跨國合作都是他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也將會持續下去,未來的「國家」會被「城市」所取代,人們會大量向城市集中,我們對於居住空間、居住環境,需要更密切、具前瞻性的了解,城市的型態、規劃、氛圍,甚至是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這些體制都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既然這是一種趨勢,我們如何在這之中扮演一個,提供軟性、另類思考的知識激撞、創造與想像者,這對於未來城市的發展,將有其一定程度的必要性。
    所以從一開始對於城市的期許,從如何將藝術融入在城市生活中,到相關法令的制定、城市規劃,甚至到城市裡面人們的權利、義務,在過去的展覽當中,都不斷激發他對於這些事情的關懷,乃至於介入。胡朝聖說:「一開始的出發點很簡單,只是想要提供這個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想像,讓大家有機會和這些美的創造者多一些對話的機會;到後來我逐漸發現,城市、藝術與社會,要的不僅止於這些,不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而是從事藝術工作者對這個社會、城市的規劃,或是整個城市的未來有更多積極性的參與。」這才是身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他從展覽中逐漸發展出來的方向。
    當全球化的潮流已然成為一大趨勢時,國家的角色光芒會逐漸消除,而城市的競爭、合作、發展,會成為一個越來越被提起、重視的趨勢,而台北做為台灣的首都,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鮮明特質,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對胡朝聖老師來說,台北在整個東南亞城市當中有其優勢—多元、活躍的生命力—是台北極具鮮明、足以辨識的特徵。就胡老師對於台北的觀察,以飲食做為場域,台北的文化創意脈搏正在劇烈跳動,每個週末都有大量的藝文活動,表演藝術、創意市集等等,充斥在台北的每個角落,這就是台灣城市與藝術的對話,是藝術與城市氛圍不斷發酵的結果。

 

新科視盟理事長胡朝聖
種子計畫2-藝術在山左右 地景裝置展.jpg
133
 
.
.
.
.
.
.
.
.
胡氏哲學:藝術始終來自於生活
    我不是以理論為展覽方向的策展人,我喜歡從現象,從我們的生活領域,從我所觀察到的整個社會環境,來做為我的策展主題,我相信藝術始終來自於生活!」胡朝聖眼中的藝術是和大眾溝通、認識的方式,從展覽當中逐漸去建構他的論述架構,而不是從某個理論切入想要論述的方向。換句話說,不想被理論所設限,想要盡情地做自己,關心自己想關心的議題,就是胡朝聖想做的策展模式。
    藝術始終來自於生活,就像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一樣,胡朝聖老師也從2000年開始關注新媒體藝術,雖然老師不刻意去強調哪一種媒材的優劣,但新媒體藝術的確是這個世代的藝術形式代表,藉由即時、親近、便利等特質,善用科技產品的特色,作為一種新的表現藝術的形式。不過藝術回歸到一種觀念的思維,是不是自己想呈現的內容,才是胡所關注的。如何以藝術出發,提出一些觀點,盡一些力量來改善社會,都是胡朝聖老師未來將繼續努力的方向。老師期許自己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除了在自己喜愛的議題上,如弱勢團體、城市美學的議題,在媒體上的掌握、表達等等,促進國際交流,協助文化藝術團體的權力爭取,與監督政府,都將是老師希望可以做更多、更好的地方。
結語
    在 胡朝聖身上,我看到那種正在執行著自己理想的堅毅眼神,雖然他說要用理性來面對自己從事的藝術工作,但他全心全意的投入,燃燒對藝術的熱情,其實那樣對於 自我嚴格的要求,就是一種浪漫的理想主義。老師是浪漫的天秤座,他對於策展的熱情,與藝術工作的經歷,就是對於現在的藝術工作者莫大的鼓勵與典範。

圖片出處: Hu's Art 胡氏藝術 Facebook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73134955680&set=a.373124425680.199893.369159120680&pid=5335457&id=369159120680#!/pages/Hus-Art-hu-shi-yi-shu/369159120680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