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藝術是哲學的實踐──談徐文瑞的策展思考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藝術是哲學的實踐──談徐文瑞的策展思考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9901 人
撰文/程怡嘉 │發佈時間:2011-03-24 18:09
徐文瑞老師。背方是當代藝術中心蒐集的文獻資料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大門口
220
藝術是哲學的實踐──談徐文瑞的策展思考
 
/程怡嘉
相較目前其他國內的獨立策展人,徐文瑞擁有極為豐富的國際策展經驗。他曾與法國策展人傑宏‧尚斯(Jerome Sans),攜手策劃2000年的台北雙年展;2003年則受邀在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策劃「世界有多大」;同年,也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舉行「繪畫的迫切性」,以及舊金山Southern Exposure藝術空間「降落」一展;2004年之後,則為楊俊、崔廣宇、蘇匯宇等台灣當代藝術家,分別在柏林的Buero FriedrichSparwasser HQ藝術空間進行展示策劃;此外,他也擔任2006年英國利物浦雙年展的策展人,以及2007年第十二屆文件展中「未來的遺跡」策展人。事實上,上述的這些國際性展覽,不僅使徐文瑞自己與國際當代藝術圈產生緊密的聯繫,透過他所列舉的作品邀請清單,更提供了台灣當代藝術家躍上世界舞台的機會。也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時,理解徐文瑞的策展思考與歷程,將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章節。
 
來自哲學
 
徐文瑞曾就讀台大哲學研究所,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他接受過嚴謹的哲學訓練,具備理論撰述與精闢觀察的能力,他指出,「哲學工作除了從事寫作與生產概念之外,事實上哲學應該是一個實踐的工作」。因此,畢業後徐文瑞拋開純粹哲學的研究路線,他開始觀察當代藝術的生態,並且進入藝術生產的領域之中。徐文瑞認為,「當代藝術其實正是在從事哲學的工作,它結合了實踐與理論書寫」。事實上,徐文瑞的一席話,不但透露出他過人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與當代藝評家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的想法不謀而合。
 
亞瑟‧丹托是當前最具有影響力之一的藝術評論家,在他著名的《藝術終結之後》一書中,他明確地指出當代藝術所面臨的狀態。丹托認為,無論是「現代」藝術或「當代」藝術,我們都不能僅以時間的概念去理解,因為「現代」藝術最重要的特徵,在於排斥透視法、前縮法或明暗法等模擬手法,而「當代」藝術之所以無所不包,乃在於藝術的發展已從感官經驗轉向思想。丹托指出,「藝術終於可以卸下肩頭的重擔,交棒給哲學家」[1],他認為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不能被接受的藝術形式了。
 
如果我們把當代藝術的發展,譬喻為是一場接力賽,那麼徐文瑞則可謂是接下丹托之棒的選手。回國之後的徐文瑞,積極地參與台灣當代藝術圈的活動,他參觀實驗性的藝文空間、認識當代藝術的創作者與藝評家。在199810月,受到竹圍工作室負責人蕭麗虹的邀請,舉辦了「君自故鄉來」[2];同年12月,則在伊通公園策劃了「物造物」展覽[3]。在「君自故鄉來」一展中,他以全球化中混雜的移民狀態,對我們原本「故鄉」的認知提出質疑;而「物造物」則主要在討論科技對於文化認同所造成的影響。徐文瑞提出來的這些議題,其實並不只是一個展覽的標語,事實上正是透過對這些議題的思索,使他與國際的當代藝術圈開始有了關係。
 
連結國際
 
注重國際性的視野,是徐文瑞策展重要的特徵之一。從下列他所策劃的幾檔展覽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特色。2000年的台北雙年展,他以「無法無天」(英文主題為The sky is the limit)為題,呈現當代文化中混雜的狀態;2005年則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劃性展覽補助」,舉辦了「非常經濟實驗室」一展,討論當代主流經濟體系底下,其他經濟體系的生存空間;而2006年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赤裸人」,則探討全球化時代底下,人類生存權力受到剝奪的特殊狀態。這些以政治社會議題為核心的策展作品,其實正是國際當代藝術社群正在關心的問題,徐文瑞透過展示製作的方式,將這些國際性的議題引入國內,不但放大我們對於藝術的視野,更開拓我們反省思考的能力。
 
除了關心國際性的論題,實際上徐文瑞在台灣與國際當代藝術社群之間,也扮演了關鍵性的連結角色。在2001年的「橘玻璃珠」與「好地方」展覽中,我們看見他邀請加拿大與台灣當代藝術家共同展出,提供雙方相互交流的機會;2003年,他受到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的邀請,擔任第四屆「對話」展[4]的策展人,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各舉辦一場名為「世界有多大」的展覽,邀請林明弘、林宏璋等人參展;2006年徐文瑞獲選為英國利物浦雙年展策展人,陳界仁、李明維及崔廣宇應邀參展,在倫敦泰德當代館研究員丹尼爾建議之下,將利物浦雙年展的活動延續到倫敦,由泰德當代館主辦「台灣當代藝術」座談。
 
TCAC:推動藝術生態
 
徐文瑞從事當代藝術的策展工作,除了注重台灣與國際性的連結之外,事實上也致力於運用策展工作所累積的資源,活絡台灣的藝術生態。2002年至2009年期間,徐文瑞旅居德國柏林,他比較國際與台灣的藝術生態,指出近年來以政治和社會議題為題材的作品,大量進入一些具有指標性的國際展覽。此種情況,不但反映出歐洲的藝術創作和論述,擁有寬闊的批判空間之外,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擁有極為健全的文化政策。正因為透過這種制度的支持,使得歐洲當代藝術無須仰賴商業,能夠擁有活潑的生態、前衛的精神以及批判的力量。
 
因此,徐文瑞透過策展工作所累積的知識、經驗與人際網絡,在2010年與各方文化人士,共同組成「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簡稱TCAC)。與台灣許多另類空間不同的地方是,TCAC不再只是關心純粹的藝文創作,該組織更期望促進健全的文化政策與活絡的藝術生態。徐文瑞認為,「藝術圈的創作職責之ㄧ,就是要關心自己的體制,其中也包含文化政策這個部份」。也因此,該機構除了提供舉辦活動與展覽的場所,它的成立更希望為台灣藝術社群提供一個平台,期許結合大家的知識與資源,為改善文化政策與活絡藝術體制盡一份心力。


[1] Arthur C. Danto著,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頁43,麥田出版,2004
[2] 參展藝術家有莊普、魏雪娥、林明弘、王德瑜、Susan Kendzulak
[3] 參展藝術家有林建志、陳正才、彭弘智。
[4] 「對話(dialogue)」是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每一年固定的展覽計畫,該計畫會邀請策展人製作主題性展覽,徐文瑞受邀的是第四屆。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