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藝週刊
字級:

台灣新工藝-連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都讚嘆-專訪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所長林正儀

撰文/主編梁婷育

「國家品牌被認同,台灣工藝整體形象就提升,過去是一貨櫃賣1萬美金,現在我們希望是一個工藝品賣1萬美金。」

擁有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評比「全球創新力」排名第七的台灣,怎能甘於讓台灣工藝僅在觀光區被喲喝叫賣。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成立「工藝之家」品牌,積極推動「工藝」結合「設計」。本集《全球華人藝術網》專訪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所長林正儀,談談你沒想過的工藝商機。

編:可以請所長為我們說明「工藝之家」的緣起嗎?
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從2004年開始就進行「工藝之家」的計畫,起因於文建會提出的「台灣生活工藝運動」,幾屆下來目前已經有117位工藝家入選,並完成「工藝之家」的掛牌。
   2008年工藝所開始執行「工藝之家」藝術家個別品牌形塑計畫,品牌的形塑需要藉助工藝師與設計團隊的合作,彼此都必須重新學習、瞭解對方的觀點,尋找最適合的執行方式,精緻化台灣工藝的整體形象。

編:「工藝之家」日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品牌形塑計畫發表,也就是說商品、形象包裝都完備了,那麼下一步是什麼?
林:現在「工藝之家」正進行兩方計畫,一個是扶持藝術家成立個別品牌,另一個是建立「工藝時尚-yii」品牌。「工藝時尚-yii」是讓國內工藝師與新一代的國際設計菁英共同開發屬於台灣的原創作品。竹製懸臂椅「43」就是一個很好的結合,由當代設計師葛契奇(Konstantin Grcic)設計,台灣竹藝師陳高明製作,出國展出時都受到很多的關注,巴黎龐畢度中心也有意收藏。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因此敲定今年9月來台訪問。
   有時候我們還是免不了自己到海外打江山,藉由國外的肯定獲得台灣的注目。一年多來「工藝之家」接連參加「東京國際家居設計生活展」、「德國法蘭克福禮品展」…。現在「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品家家品」都注意到台灣未來新工藝的無限可能,異業結合部份我們估計未來將有40億的資金投入。

編:國內的行銷計畫?
林:不是東西做好了就急著賣,工藝品的行銷不同於商業行為,它畢竟不是消費性或生活必需品,人們認同的是品牌,接下來才是要不要買。不管是什麼樣的行銷步驟,「工藝之家」都希望能夠保留工藝師的自主性創作,一切照著市場流行走不一定是好的。
   台北101、新光三越、高雄「義大城」都希望邀請「工藝之家」進駐,但我們期望銷售平台能有文人氣息的特質,可以有教育宣導的功能。網路行銷通路的建置也是勢在必行的,未來可能委託網路商城平台提供工藝師作品上傳、營運規劃的教育,讓臺灣工藝得以行銷全球,提升臺灣工藝產值及競爭力。

編: 長久以來,台灣工藝研究所似乎有些低調,現在園區正在改建中,是否將來計劃規劃成展覽教育園區呢?
林:我們重視的不是自我宣傳,首要是「工藝設計素質」的提升,傳統的工藝品需要新的刺激,我們提供新的視野給工藝師,讓工藝師接觸新時代。承辦活動不是問題,重點是這活動在兩三年後是否還能對工藝師有幫助。
   現在園區尚未擴建完成,目前已經有四個館,「文化館」提供展示,「資訊館」有閱讀、資訊傳播、餐飲的功能,「生活館」主要是創作體驗,「工坊」則是提供試驗研究、廠商輔導及委託試驗。未來還有「工藝老人會館」、「工藝公園」等。目前館舍的建置已經讓來館人數從三年前17萬人,增加到去年50萬人,停留的時間平均超過2小時以上,這表示我們已經有能力提供足夠的內容,讓民眾願意停留。
   2011年台灣設計年,我們還計畫提出國際邀請展「世界百張經典名椅巡迴展──百椅慶百年」5個月的展出,我們有信心可以吸引50萬人次的造訪,設計隱含的潛力是很大的。以前是一貨櫃賣1萬美金,未來我們希望是一個工藝品賣1萬美金。

記者後記:訪談間,林所長一再堅持今日所見是團隊、工藝師、設計師通力合作的成果,我們也終於了解臺灣工藝研究所如何發揮橋樑的角色,誠如林所長所言,只要台灣工藝品牌形象確立,未來Made in TAIWAN的工藝師都能受惠,也都能獲得站上世界舞台的機會。8月28日台北世貿「台灣工藝精品展」,且讓我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新工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