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逛有趣的英國藝廊(上)撰文/攝影/程少鴻對應電子雜誌34期介紹台灣替代空間扮演的特殊性格及角色,讓我們有了不同於以往的藝文空間體驗;然而在趨於成熟的當代藝術環境裡,另一不可或缺的角色即是扮演經紀角色的藝廊。藝廊(gallery)作為中介藝術的商業機構,對參觀的人究竟有甚麼"功能"意義? 在台灣藝廊通常專注在藝術品銷售一塊,雖然許多藝廊也開始有較多元化的經營,但總體生態看來仍然略顯單調。這裡我們選擇了英國倫敦裡幾間頗具特色的藝廊,介紹英國人是如何經營他們的特色藝廊與當地藝廊文化究竟在生活中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一起去看看吧! ![]() 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捷吾藝廊與泰德現代美術館相距不遠。這個藝廊最特殊之處莫過於它獨特的室內設計,擁有九十人座的咖啡廳、展覽廳以及一個檔案室。從一進門就會發現它巧妙的室內設計,木屋一樣的屋頂構造(只不過是白色的),而一道連續的天窗沿著屋頂讓白天的陽光毫不保留的灑到藝廊裡,這樣採光的設計少見於藝術的展覽場中,因為陽光可能會影響藝術品的觀看品質。 此外,一個由落地窗和戶外接連起來的透明咖啡座和藝廊形成一體空間,占藝廊幾乎三分之一的樓板面積。除了以玻璃門和展場作區隔外,視覺與空間感和展覽本身沒有距離,這也是捷吾藝廊令人喜愛的地方;與其把藝術品獨立出來,藝廊選擇使用空間的原始設計把生活和藝術的距離拉近,這點也是許多其他商業藝廊可以採用的策略。相似的經營模式在英國非常普遍,但捷吾的空間設計與經營在當中特別出色。 當我八月到達倫敦時,第一個參觀的藝廊便是捷吾藝廊。當時除了對室內設計印象深刻外,正在進行的展覽《LABORATORY(實驗室)》也非常有趣。這檔展覽緣起於藝廊基金會設立的一個獎項,得獎的藝術家必須在藝廊裡進行成果發表。有別於一般架上畫的陳列,這檔展覽讓三個藝術家把藝廊當作工作室使用,從開幕後開始就地創作,並在一個月後的閉幕畫下句點,最後呈現的可能是完整的作品但也可能未完成(藝廊容許他們這麼做)。 ![]() 攝影家藝廊(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來到英國不難發現攝影藝術的普遍,無論在一般藝廊或者博物館都可以看見一張張攝影作品懸掛。攝影家藝廊就是一家專門經營攝影的藝廊;事實上對於喜愛攝影藝術的人來說,這裡可以說是小聖地了。藝廊總共四個樓層,一、三樓各有一個主展覽場可以同時進行不同主題、不同調性的展覽,三樓裡的展覽較多當代影像,一樓則偏向傳統攝影。 二樓有咖啡座和書店,當中不乏許多英國原創攝影集;藝廊經營的攝影印成明信片也非常值得蒐藏,此外我發現書店的展示櫃上有一些老式的拍立得相機,相當有趣。在二樓裡還有一個印刷品販賣室,在這裡藝廊販賣中小型的裱框相片,價格以相對較低的250英鎊起跳。 ![]() 由此可以看到英國與國內生態的不同調性,國內藝廊當你踏進去之前,你就知道自己不是藝廊的目標客戶,不論從消費或者欣賞的角度看來,都只是"來亂的";相對英國藝廊,除了那些超小型的藝廊之外,許多有能力與空間的藝廊都會設置咖啡廳或書店,而大型藝廊必備的就是它的教育計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