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傳統生命的延續——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傳統生命的延續——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2814 人
撰文/曾靖喻 │發佈時間:2011-10-20 10:29

撰文/曾靖喻

    傳統藝術及民俗文化藏富於民間與生活傳統之中,近年來文建會舉辦一系列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示活動,在展現臺灣傳統手工藝「巧奪天工」的精粹性和文化內涵的同時,通過代表傳承人的技藝及其作品展示,使更多民眾認識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因此,2011年特舉辦首屆以「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為主題之特展,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在持續推動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同時,也努力將10類新出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保存與活化,其主要包含:泰雅族神話傳說,布農族歌謠,北管音樂戲曲,布袋戲,歌仔戲,糊紙(紙紮),阿美族豐年祭,賽夏族矮靈祭,王爺信仰,媽祖信仰等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歷史建築的相遇
    無形文化是無法斷裂的延續性積累,主要是以「活態形式」傳承的文化遺產,依靠傳承人口傳心授而世代相傳,與人類生活不息地環環相扣著。臺灣傳統文化多半傳承自民間遊藝、生活百工、節慶禮俗,在隱含歷史傳統、社會情境、文化脈絡、民俗意象以及審美內涵的表徵之下,還必須經過各種表現形式(口述、傳頌、儀式、慶典)的實踐與感情的投入,才不至於成為失去原生土地滋養的瓶中花,因此,活化歷史早已成為全球共同的文化議題。
臺灣18處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臺灣18處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臺灣有許多因時代變遷而留下來的古老建築,在政府或地方整修與重新規劃下,結合藝文展示、扮演人才育成的搖籃角色,在創造了歷史建築第二生命的同時,也為文化創意產業作準備,使得台灣軟實力持續活化與再生。此次「臺灣拾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特展」,便結合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歷史空間的展示,透過靜態與動態的傳習與交流,顯示出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展演人才薪傳培育的重要性。

傳統再現—「臺灣拾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特展」
    展場以象徵「土地」與「民俗」的「牛皮紙」和「五色紙」來作為場域氛圍的凝造。在臺灣民間信仰中,王爺被信徒視為具有驅邪、保境安民與代天巡狩之功能,因此現場有仿王船的大型裝置,再現王爺藉由王船押送瘟疫遊地河習俗的傳播。此外,媽祖信仰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影響最為盛大深遠,為求情境再現,於白沙屯拱天宮與北港朝天宮協助下,出借難得的歷史文物「千里眼」與「順風耳」做為展示,而白沙屯媽祖婆網站也提供白沙屯媽祖進香遼溪的珍貴照片。
    傳統表演藝術裡,北管戲曲豐富而多元,往往與宗教信仰及民俗生活緊密結合,而資深的北管劇團梨春園,更出借20年未曾公開的精神象徵「傢俬虎」於展場上。在布袋戲的展示方面,除了有陳錫煌及黃俊雄老師父提供的珍貴戲偶之外,尚有陳俊明老雕刻師所提供珍藏的變臉戲偶,其臉部表情是另外裝上去的, 猶如川劇變臉絕技!現場同時也搭了歌仔戲棚架,連早期珍貴的活動宣傳海報也一併秀出來讓觀眾回味,極力重現傳統戲曲的舞台魅力。
    原住民文化部分,除了有意象陳設外,展場同時也放映許多難得一見的活動祭典紀錄片,包括1936年日本學者宮本延人調查與拍攝的「賽夏族矮靈祭」,與2006年賽夏族矮靈祭現況紀錄,兩者相隔70年的古今對照非常難能可貴。於採訪進行當中,現場各個參展單位皆表示,很高興參與這次的展覽執行工作,更希望參觀的民眾能以輕鬆自在的心情看展,在共享這一場豐盛的臺灣非物質文化饗宴的同時,也能將臺灣文化軟實力宣揚國際!
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仿王船大型裝置

▲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仿王船大型裝置

結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中,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改變,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問題。在面對珍貴文化資產瀕臨失傳的窘境下,屬於臺灣的無形文化資產除了全方位的保存、普及化機制之外,如何建立一套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人類珍寶,並延續其社會生命力、凝聚社群認同感的思維與意識,以及開拓多層次的觀眾群,特別是年青一代的傳承者,都是舉辦臺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之後,啟發我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臺灣主體象徵的文化路徑,進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