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期藝週刊
字級:

台北市立美術館2010年新展望

撰文/編輯部整理 圖 / 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自創館以來去年度參觀人數首次破百萬紀錄,年度總參觀人數達115萬;在品牌形象的建立與活化上,2009年首度整合傳播媒體進行形象廣告宣傳,首支形象廣告「Follow Me」更是創館25年來的新嘗試,並透過軟、硬體設施的增修建,更具象化地呈現美術館的專業服務形象。

北美館2009年主要研究累積與2010年的計畫主要有四項工作:「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回顧」等專書出版、「北美館主要出版品改版」、「慶祝建國一百年規劃的典藏攝影回顧展與研討會」、以及「持續提升美術館從業人員專業研究累積」。

另外,兩年一度的當代藝術大展—「台北雙年展」也將於九月開幕;從1969年開辦至今的「台北美術獎」廣徵專家學者、藝術家等建言,2010年啟用競賽新制,期為該獎項注入新活力!







2010年精采活動預告(時程暫定)

03/06-05/02 理查‧羅傑斯建築展「Richard Rogers + Architects」

羅傑斯為享譽國際的英國建築師,2007年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作品包含巴黎龐畢度中心、倫敦千禧巨蛋及希斯洛機場第5航廈等大作。此展將回顧羅傑斯的職業生涯,呈現其歷年來的建築作品及貢獻,從60年代與福斯特(Norman Foster)及各自夫人合組「小組四」、70年代與義大利建築師Renzo Piano合作設計龐畢度中心,一直到成立自己的事務所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現為(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

05/08-07/25 亞剛回顧展

亞剛為以色列少數享譽國際的當代藝術家,他將四維的「時間」納入美學範疇中,使其作品兼具動態美感,包括觀眾的參與互動與作品的機械裝置。他運用幾何形狀與鮮豔色彩形成視錯覺,營造閃爍、變幻、流動的光感。他更是位永不停歇的藝術實驗者,以其飽滿的激情探索「動力藝術」與「光效應藝術」在油畫、雕塑、建築、裝潢等各種藝術形式的可能。致力將藝術元素做最小化的幾何抽象,在凝鍊的抽象語言外,尋求視覺效果上最大化的豐富度。

05/08-07/18 張才攝影紀念展

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的張才(1916-1995),1934年在熱衷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大哥的安排下,前往日本東京研習攝影,接受「新興寫真運動」攝影理念的啟發,2年後返台成立「影心寫場」,展開了他的攝影生涯。他以真誠的情懷,透過觀景窗,平實而直接地反映人生,留下來的作品含涵蓋上海街頭、台灣庶民生活與原住民影像等。張才的攝影平凡親切、單純有力,不僅打動人心,也成為台灣紀實攝影的典範。

05/22-08/08 莊普回顧展

莊普的抽象繪畫具有理性構成的思慮,然而作品的表現手法卻極富詩意,充滿了另類的烏托邦理想情境。莊普以印格繪畫拓延空間場域精神,遊牧於繪畫與空間裝置的進行式,比較貼近生活中的紋理,強調必須儘量避免具象之干擾,激盪觀者自我經驗的抽象思維與作品之間,如此牽引傳遞感動之迴響。本展將展出莊普各個時期的傑出作品,完整呈現其藝術的語言風格。

05/15-08/15 幻羽舞影—高堤耶 (Jean Paul Gaultier)舞台服裝展

高堤耶向來以驚世駭俗的作風聞名,擅以誇張的服飾,例如馬甲、篷裙裝、緊身衣等,刻意誇大的服飾語彙,強調女人的身體被服裝禁錮的種種反諷,在80年代後期因設計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的尖錐胸罩,掀起喧然大波。他與法國現代編舞家蕭比諾(Regine Chopinot)堪稱兩位表演藝術界與設計界奇才,創下驚人合作首例。此展將展出高第耶與蕭比諾自1983年至1994年間合作的12齣舞劇戲服與配件。展出作品來自巴黎裝飾博物館及穆蘭(Moulins)的國立舞台服裝及編舞中心的80件收藏,7件高第耶私人收藏,24張Défilé舞台劇照,22張繪圖及16部影像等作品。

5月上旬 法國里昂聲音多媒體展

法國國立里昂音樂中心所策劃的Music Mobile,10件音像作品企圖展現當代音樂新境界,電子音樂結合影像、裝置、表演是否讓我們越過「音樂」的層次,用視覺觀看的角度詮釋音樂,帶給觀眾的將是一種充滿感官性的奇幻旅程。「聽覺」的追求,讓音樂的定義走出「旋律」與「和諧」的框架,轉而用音樂傳達的是真實的感受如痛楚、混亂、形變等抽象功能。而在人們急欲利用資訊的高度發達創新、探索新聲響的時代,視覺元素的介入無疑是更深層次的切磋與表現,也許透過跨界的融合,也展現了聲音、視覺、空間多向度的藝術表現形式。

05/22-07/18 從馬內到畢卡索- 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費城美術館擁有近22萬5千件藝術史上的代表性藏品,是美國重要文化地標之一。其對藝術史研究極具創新思維,在當代藝術策展理念表現上也十分亮眼,曾兩度獲得策畫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的殊榮。此次交流將成為北美館首度與美國重量級美術館的難得合作紀錄。本次展覽以藝術史的軸線來看費城美術術館經典收藏,同時也可透析美國慈善家與美術館典藏的脈絡與風格。展出作品包括馬內、竇加、馬諦斯、夏卡爾、畢卡索等50餘件作品,實屬重量級的藝術饗宴。

09/11-10/31 白駒過隙—東方美學的液晶未來

本展以台灣50年代發起的現代新水墨觀念作為出發,結合與當下的年輕藝術思潮及時代的悸動重新結合,試圖突破水墨在二十世紀討論的中/西,抽象/具體,傳統/創新等舊有議題,建立新挑戰及美學討論,包括「速度及流感」、「光」、「液晶美學」、「集體智慧」等。本展著重速度及流明,運用光、聲音、影像、裝置等當今正趨成熟的技術來表現。將最原始純粹的手藝與前衛的虛擬操作/集體智慧放在同一介面上,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09/1-11/14 陳界仁回顧展

陳界仁於80年代臺灣戒嚴時期,曾經以遊擊式的行為藝術干擾和挑釁當時的政治體制,並策劃地下的藝術展覽與小劇場活動。1987年解嚴後,他停止創作沉寂了數年,于1996年才又重新開始創作。90年代,陳界仁以電腦修改歷史上刑罰照片的系列作品《魂魄暴亂1900-1999》, 2002年,陳界仁開始專注於錄影裝置的影像敍事,他通過對「邊緣區域」的歷史脈絡與現實處境的重新挖掘、反思,以及運用想像、重新創造,甚至逾越法律規範等方法,構成他影片中的敍事策略。此將為是陳界仁首次回顧展,期讓觀眾能完整觀看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轉變及對台灣藝術發展的影響。

9月上旬 2010台北雙年展

第七屆台北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將由伊朗籍的提達.佐赫德(Tirdad Zolghadr)以及台灣的林宏璋共同擔綱策展人,目前想法希望將此展擴展到城市中的都會空間,讓館外的展場能與美術館能夠結合而成一個特殊的展演氛圍。同時也經由這個方式橋接雙年展與在地的文化機制的藝術生產。這種展演機制的實驗能開展雙年展本身的論述空間,以及適當的回應策展行為作為一種批判工具的方式。

2010/11/27-2011/2/13 永遠的他鄉:高更展

高更傳奇的一生,為了追求遠方的呼喚,不惜頃家蕩產遠渡他鄉,企圖走出西方繪畫的新格局,謂為現代藝術的啟蒙大師。高更的色彩濃烈,在他超越時代的美學構圖下,卻有散發出無盡的詩意與靜謐的憂傷。本展覽係台灣首次策劃之高更個展,展覽作品從歐美10餘所美術館借件整理展出,讓國內民眾一睹高更精采的創作,是不可錯過的難得盛會。

2010/11/27-2011/2/13 丁雄泉個展→從狂狷豪邁到絢麗色彩

50年代初,活躍於歐美藝壇的華裔傑出畫家丁雄泉,他與「眼鏡蛇畫派」(CoBra Group)藝術家阿雷新斯基(P. Alechinsky)、瓊恩(A. Jorn)等人交往而互相影響,斯時畫作展現激烈狂狷的抽象表現風格。1960年丁雄泉移居紐約,適逢「普普藝術」興起,丁君的繪畫逐漸轉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表現手法仍然自由激進且色彩豐富鮮艷,尤其擅長女人與花卉之題材,深刻盡致的藝術情感,乃至於博得「採花大盜」之稱號,本展將回顧丁雄泉一生創作的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