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龐均的藝術創作之道──畫己「心」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龐均的藝術創作之道──畫己「心」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0505 人
撰文/曾靖喻 │發佈時間:2011-11-03 12:49
龐均於台北畫室

▲龐均於台北畫室

 

 作為油畫家,龐均認真鑽研了西方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遺產。古典與現代,表面上看它們是相互對立的,但在精神上卻是一致的,而現代藝術更是在古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於藝術創作中,龐均在古典與現代之間尋找共同點,除了吸收它們各自的專處,同時也結合自己的藝術創作。
  因此,在油畫和中國傳統繪畫之間,特別是水墨寫意畫,他也逐漸地體認到,兩者雖是不同的體系,但也有融合的可能。龐均在西方近現代藝術大師的創作中,看到他們所追求的寫意性、象徵性和表現性,正是中國水墨文人畫的特長。而產生於西方的油畫,若想要在中國這塊土壤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中國的藝術家們除了要認真研究西方油畫遺產外,更要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吸收民族藝術的精華,進而在兩者相互激盪之下,產生有創新意味與獨特品格的中國油畫。
龐均與中國現代美術史權威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從畫冊中憶往事

▲龐均與中國現代美術史權威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從畫冊中憶往事

   藝術,有人類才有藝術。藝術是由觀念形態而形成視覺現象,即藝術。即使是宇宙、大自然之任何物質;大則「太陽」,小則河裡的一個「小石頭」;當梵谷對著太陽畫時,「太陽」就成了「藝術品」。一個「樹根」、一塊天然的「石頭」,沒有任何加工,巧心人士看出它是「女人」或是「老鷹」它就成了「藝術品」──只是一件物質,注入了人的觀念而有了「生命」和「意義」。
                                          ------龐均《油畫技法創新論》

    佇立龐均畫作之前,可以明顯感受各種欲望在體內呼之欲出,只能訴諸「淋漓痛快」幾字,濃厚、活潑的畫風使人流連忘返。常入畫的荔枝、桃李與靜物等,其紅通瑰麗、鮮甜欲滴的色彩,使人產生想採擷下來大快朵頤之念;含苞欲放的各類花朵以及各種姿態女體,則透過視覺張力讓人不禁想探手去確認,其在初始綻放時最美豔的一縷芬芳;而井然有序的灰泥屋舍中蜿蜒著涓涓細流,亦或輕煙縹緲的水雲間堆疊層層濃淡不一的灰濛峰巒,更令觀者莫不有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中國文學的詩情意境。
    如果說龐均的靜物畫色彩特徵是絢爛與飽滿,他的風景畫色彩特徵則可以說是優雅與含蓄。其畫作中澄澈的藍綠、溫暖的淺黃、微茫的淡橘與山水灰色調裡,構成一首又一首憶念家山園林的抒情曲調;景物中崔嵬的山峰、平遠的溪澗,亦流溢著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觀賞龐均的作品,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個閱盡滄桑的畫家,從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的生活之感,更有著傳統藝術精神對中國文人心靈的浸潤。
             藝術,歸根結底只不過是個人的私生活;
                 心靈的記錄與發洩而已,
                 藝術之所以具有生命之價值,
                 其根本因素在於此。
                                         ------龐均《油畫技法創新論》
由鉅藝術中心-

▲由鉅藝術中心-

 龐均是一位習慣於思考,又一直在追求個性化創造的畫家,他作畫的時候,通常會去想像著自己正在畫的是什麼情境,而創作的聲音就這麼從遠處傳進了他的耳裡,雖然從他的畫裡,我們不一定可以看到龐均全部的想像畫面,更聽不著這樣的聲音,然而在見過龐均油畫之後,一定都會被那濃厚的、有筆趣和灰彩的畫風所吸引;不論是一盆花景、一個隨意坐落的女子、幾個水果散列著,或是令人稱道的山水灰色調,皆能將觀者帶入一幅畫的情境裡,同時讓觀者試著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藝術家也曾經體悟過的生活寫照與心靈感受。

 瀏覽其半個多世紀的繪畫,彷彿追隨行行重行行的旅人,在看不到盡頭的路上他留下腳印,在千山萬壑間回響著他歌哭的餘音。我們從連綿的足跡和斷續的回聲中,得以想像他跋涉的歡愉和艱辛,並且逐漸接近藝術家波動的心靈。
結語
  在這個影像充斥著便利生活的現代,繪畫所要追求的「真」,可以是逼真,也可以是真實,但對龐均來說,他所追求的「真」,是由自然中融入創作情感,而不是模仿自然的真實;綜觀龐均六十餘年的繪畫生涯,始終追求一條創作之路──「沒有畫什麼特別的東西,只是畫自己的『心』」。雖然他在繪畫旅程中曾遇到多方挫折,卻能以明確的方向與堅定的信念,於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自我創作風格。靜觀龐均的畫作,其實也正等著我們用「心」去解讀他所留下的線索,去解讀他個人、私密的情感,因此觀賞龐均的作品,就如同看見一位藝術家豐富的心境流露與他的人生歷練過程。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