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期藝週刊
字級:

搶救苗栗古窯一週年回顧

撰文/文.圖/鄧淑慧(竹南蛇窯藝術總監)

苗栗傳統古窯種類冠於全國,十幾年來許多學者、陶藝家、攝影家、文化愛好者都認為這些古窯具有珍貴的文化資產價值。甚至苗栗縣文化局也為這些古窯做了許多推廣活動,但「卡」在許多法規和制度的缺憾,所以雖然做了研究、規劃,也爭取過相當多的經費,但對這些古窯的永續發展難有實質的幫助。

後龍高鐵特定區內原有豐富的傳統磚瓦產業,其中僅存「四角窯」、「包子窯」和一座八卦窯煙囪,連結成為一個傳統窯區(以前有12座包子窯、兩座四角窯、兩座八卦窯、兩座狗頭窯,也可能有蛇窯、登窯)。

苗栗古窯事件緣起

2008年11月以前,一直以為傳統窯區的這些古窯會在政府徵收後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突然看到報紙報導要被拆了。「苗栗縣柴燒陶藝創作協會」緊急開會,並向文建會、苗栗縣政府陳情,希望用文資法中的”暫定古蹟”條例將「三種古窯」保留下來,將來對苗栗縣的陶窯文化、觀光、文化創意產業絕對是一大利多!但得到縣府的答覆,竟還是為了「馬路預定地」非拆不可。無奈之餘12月22日筆者發起在古窯區辦了一個「焚書祭窯神」的沈痛呼籲活動,同時也諷刺苗栗文化局不顧多年來自己所推動的研究案、出版、規劃案,竟然可以用一個不具合法性的「臨時文資審議(拆窯後改口為座談會)」推說這些古窯不具稀有性、不具保存價值。2009年1月6日民間團體緊急組成「護窯行動聯盟」到文建會陳情,文建會承諾出面朝開協調會,但苗栗縣政府趕在8日協商前夕,就動用強勢警力,硬把古窯拆除。

苗栗古窯文化浩劫

2009年1月8日是一個苗栗陶窯文化浩劫的日子,縣府一大早就派怪手將「川竹古窯」打壞,整台怪手還開上窯體,似乎不達破壞不能成命(筆者曾向文化局建言,若逼不得以要拆,也要一塊塊窯磚小心拆,運到苗栗陶博館重建)。「窯盟」緊急請文建會求救,至少保下「八卦窯煙囪」和「包子窯」。但苗栗縣政府官員置之不理,在請求「暫緩兩日」,甚至護窯人士下跪求情之下,縣府還動用大批警力圍堵,重型機具敲擊30米高的八卦窯煙囪,撞擊了十分鐘還撞不倒,又用鑽孔機硬是破壞了一個大洞,再用怪手推倒;倒下的那一幕剛好被各大媒體拍到!這悲慘的一幕隨即傳遍全國,苗栗縣政府留下暴力對待自己陶窯文化資產的負面形象。最諷刺的是劉縣長的家就在旁邊,窯主私下抱怨:「為甚麼縣長的家不用拆、我們的窯就一定要拆!」但是一有媒體要採訪,就有如驚弓之鳥躲起來怕被拍攝到。

苗栗縣政府以為會有人抗爭動用了強勢警力,結果連在場的記者都很驚呀「沒有抗爭」只有文化人的椎心刺痛和苦苦勸說;反而凸顯了地方政府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已經是這些古窯的所有權人!「為開發而開發!」無視於文建會與文資法的存在,趕在協商前刻意拆窯!

接著中央大學、公視等媒體一直持續關心這個文化資產浩劫的公共議題,因而在八卦窯殘址發現”您是我的”字跡;但現場粉碎機持續進行整地工程,眼看著三座古窯窯址就要被「粉碎」…。情急之下,筆者在2009年2月16日發起「搶救古窯遺骸運動」。

搶救「窯址」行動引起許多迴響,包括自願來的義工以及「造橋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的協助,高雄的三和瓦窯也主動出面,願意協助「包仔窯」復建。十天後「川竹古窯」重現天日,窯基等結構都完好無缺,只有窯蓋被打壞;並有重大發現—「地下雙層煙道」。

沒想到台灣古蹟界重量級教授李乾朗先生也主動站出來參與「古窯民間文化會議」,當他現勘以後告訴在場民眾、學生、媒體:「殘存的窯址仍具有國家一級古蹟的價值!」古窯的文化資產受到肯定,令人感到欣慰。令人遺憾的是「文資總管理處」雖然出面開會,但一而再、再而三將責任推給地方政府,導致這些搶救下來的土窯磚被風雨侵蝕毀壞;包子窯完全被鏟除,只剩下殘破的八卦窯煙囪以及川竹古窯窯基、地下煙道。人謀不臧古窯二度浩劫!

搶救苗栗古窯後續發展

2009年3月6日文建會發文要求苗栗將四角窯窯址「暫定古蹟」。以為事情有了轉機,沒想到3月10日苗栗文化局召開「第二次文化資產資審議會」決議「暫不登錄」、「為了避免高鐵設站延宕決定移地保留」而且要將「地下兩米深、三十公尺長的地下煙道」移到滯洪積水區。3月13日監察院委員至川竹古窯窯址視察。輔大戴伯芬教授再度提案「提報古蹟」…縣府依然決議要將川竹古窯窯基「遷移」。7月22日監察院通過「苗栗古窯事件」糾正案,陳水源博士也拜會劉縣長,再度提出「古窯文化公園」的可能性,縣長終於表示願意研究。

2010年1月8日「苗栗古窯事件一週年座談會」探討古窯拆除事件在行政違失以外的制度成因,並檢討現行文資法令與文資審議機制的漏洞、缺失,期許政府相關單位正視問題、積極任事,完善文資法令。與會成員二十多人共同決議成立「民間文化資產守護網」往後一起共同關心苗栗文化議題,並達成「川竹古窯現地保留」的共識。建議將煙囪橫躺組合回來、現地蓋築「古窯文化公園」,莫再第三次傷害珍貴的古窯遺址。

為何還要救古窯

有很多人不解,「古窯」不是已經被推倒了嗎?為何還要「搶救」?其實「窯盟」從古窯倒下去的那天起,就決議「一定要還古窯一個歷史公道;無論花多少時間,一定要把「古窯」蓋回來!讓苗栗人知道,我們是『窯的故鄉』」。因此覺得有必要說明,讓關心文化的人也能明瞭古窯事件更深層的意義:

一、台灣的學術界,從來沒有這種「傳統四角窯」的詳細測繪研究。文化資產的研究中,也沒有土磚砌窯工法以及「倒燄火智慧」的無形文化資產研究。特別是這座「川竹古窯」的「雙層地下煙道結構」以及蔡川竹老先生如何燒出珍貴的「窯變鈞釉」?如果文建會找不出台灣其他地方還有這種土磚砌築的「四角窯」,以及特殊的「地下雙層煙道」,那麼這座四角窯在台灣的窯爐演進史上就有具備「重大」的意義,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文資審議」前不宜將它遷移!

二、這些手工窯磚,(初步整理有十七種以上),所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的斷面(現在沒有再生產了)。如果能有更人性化的方式處理,整理起來將來設計施做成「具有歷史人文的地景、公共藝術」,都比怪手「敲碎」、粉碎機「粉碎」還能創造出新的文化生命與經濟價值。世界各國都已經極力在做「古窯重建」這些事了,為甚麼我們常出國考察的官員都不知道要做這些事?拆窯當天,筆者還建議文化局以「創造就業機會」,雇工將老窯磚整理起來,至少做一些補救動作,結果還是任搶救下來的土磚被風雨摧毀、任地下結構被大雨淹沒!

三、以前民間「連夜拆除」私有古蹟、建築,民眾不重視文化資產就已經夠悲慘了,而今竟發生政府自己強拆「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的東西」,特意「趕」在文建會出面協商之前「摧毀」,倘若這樣的「案例」被默認成為事實,公民的文化權沒有發聲建言的機會,未來台灣的文化資產環境將更加堪憂。此例一開,地方政府可以不理文建會對文化資產的協調公權力,只要以經濟開發之名,就可以拆掉所有「身分未定」的老舊東西。而且以目前的文資法,也不會「有問題」!

四、苗栗縣政府強制拆窯,做了「文化創意產業」最壞的示範。不但把十幾年來文建會等政府部門所投注在苗栗的陶瓷文化產業—研究、出版、義工培訓、古蹟巡禮、規劃設計案等諸多文化基礎建設,「自廢武功」,讓苗栗人白白損失發展文化創意觀光產業的契機,如果中央與地方政府連最後的補救錯施都做不好,有誰能相信高倡「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能有多少實質的功效!

此外,筆者因參與「搶救古窯行動聯盟」,拆窯後,所屬單位「竹南蛇窯」就連續受到警察、消防、環保各單位的關切。造成同行、朋友、陶藝界人士的「寒蟬效應」,有些人退出行動、有些團體擔心將來經費會出問題,而不敢出聲。如果「關心全民文化資產議題」會產生這種現象,反而更是我們「勇敢站出來」的時刻,我們要讓各級政府官員知道,關心文化資產並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是要提供「有價值」的文化施政方案,創造雙贏。如果我們退縮,以後沒有人「敢」關心文化公共議題,這將是全民更多文化資產損失的開始。

建議苗栗縣政府以及中央文化主管單位,有創造性的人文思考,要能站在「建設與開發」的前導,才能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苗栗縣政府各級官員的文化意識有待加強;公民透過行動表達文化權的意識,也是我們會繼續努力的主要原因。民眾的文化權與文化財意識,將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達到推廣教育的效果。長遠的願景當然是寄望「蝴蝶效應」,帶動文化資產環境的改革。短期目標仍是「現地保留、原址重蓋古窯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