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高雄設計節—亞洲新銳設計蓄勢待發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高雄設計節—亞洲新銳設計蓄勢待發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4979 人
撰文/鄭庭 │發佈時間:2012-02-09 18:25

      近幾年來,高雄舉辦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設計展,有以學生為主的青春設計、 還有網羅許多國際知名設計的高雄設計節、以及始於一年之春的春天藝術節,讓高雄成為設計與文創兼具的城市之一。加上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近年來推廣的文創設計人才回流計畫,讓許多創意人才藉由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提高能見度與知名度,增添高雄的城市魅力。

      2011年高雄設計節活動,《亞洲青年創作館》讓我們一窺年輕創作者對於不安且迷惘的局面找出一條創作的方向,並可以看到多元化、多面向的創作作品。這對於剛要踏入社會的設計人,或者苦無受到肯定的創作者,無疑是個能傳達設計理念的時機與展示平台。

高雄溫度‧設計感度
      為期展出兩個多月的高雄設計節(2011年12月24日至2012年2月28日),適逢農曆年節,大量湧入參觀人潮。相較於去年2010高雄設計節以Possible為概念分出六大活動區域,主題館為「設計能大秀」,展出10組國內外知名設計作品之下;此次2011高雄設計節以「高感度」為概念,並將主題館的觸角延伸,以亞洲新銳設計為出發點,將其命名為「三位藝體—亞洲青年創作展」,假使看過千篇一律的得獎作品展覽,這次的新銳設計的確讓我們可以發掘到新生代那深不可測的創作思維。
香港服裝設計師-陳刀的作品

▲香港服裝設計師-陳刀的作品

高感度‧亞洲青年創作展
      「三位藝體」這代表著台臺灣、香港、中國,三十位創作者和年齡平均三十者。從這些七年級生的眼光來看這世界,他們對於事物的敏感和模糊灰色地帶,常以混亂、直率、鮮明的手法直接展現於作品創作上,或許是因為作品太過自我、太過夢境幻覺,有時較難以被大眾接受。隨著這群七年級生竄起的設計風潮,同時標誌著創作不受限且無規範,打破以往大家認為的「藝術家是感性,設計師是理性」的迷思,現在往往須橫跨兩者才能有嶄新且令人為之一亮的作品呈現。

      此外,整體的展場設計動線,有別於以往的設計展——喜歡使用黑白兩色和明亮照燈來展現出作品,這次採用紅色為主,加上展館昏暗氛圍,以異化的展列空間反應出多元的創作靈感,並取用了三地的吉祥動物:梅花鹿、麻雀、熊貓來揭開序幕,亦有許多哲學大師的名言顯示在各個展區的牆面上,為青年藝術家們的辛苦,下了最貼切的註解。

「創作是個人勞動,作品是有個性的。」——巴金 
      鄭方式是來自於中國的一位攝影師,年僅28歲,作品卻有著色彩鮮明強烈的影像衝擊,而其彩色負片的創作手法,更是令人無法自拔的喜愛。藉由這次展覽我們可以找出作者對上海的印象為何,撇開熱鬧人潮、上海的絢麗夜景,《中國夜間攝影系列》作品反而走向生活街景,擷取夜間大街小巷的樣貌,平凡中卻流露出生澀感,或許這平常你根本不會去注意的天橋或者巷口的商店,瞬間儼然成為出現在一本時裝雜誌上會有的照片。
      看完鄭方光影流速般的攝影作品後,同樣也是來自於中國的攝影師蔡倍源,就讀廣州美術學院,曾在廣州舉辦過個人攝影展《樹與牆》,而這次挑選來三位藝體展覽的攝影作品為《牆》的系列,三幅寂靜、米白的照片呈現,彷彿所有動態的時間、空間感瞬間凝結,如同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在尋找一種心情,只有牆默默的告訴了我。
 
「成人是什麼,一個被年齡吹漲的孩子。」——西蒙波娃
      看完視覺上的錯覺設計後,展場上更有超吸睛的兩岸三地知名新銳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例如展區上有著如同風格派大師—蒙德里安的紅、黃、藍色塊為基調的服裝創作,仔細一看,可以發現服裝的材質是紙材,更讓人驚嘆的是,整體的服裝結構看似簡單,但卻有著面與面的計算和考量到打版的限制,這麼有強烈突破性的設計就是來自於香港的狂熱分子—陳刀。他是在殖民時代長大的孩子,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時裝設計,有著不同文化接替洗禮的他,在創作上總能巧妙的利用素材特性,來呈現變化多端的服裝,目前活耀於服裝設計、製作公司老闆、作家各領域。
香港服裝設計師-陳杰良的作品《血腥瑪麗》

▲香港服裝設計師-陳杰良的作品《血腥瑪麗》

      看完陳刀幾何構面的服裝展示後,接著來欣賞亞洲人如何詮釋巴洛克古典風格的重現。同樣來自於香港的服裝設計師—陳杰良,這次展出兩套名為《血腥瑪麗》的服裝作品,融合了古典和優雅的創作風格;但據了解,創作這套服裝的靈感來自於瑪麗皇后曾說過:血液能保持美貌,於是陳杰良把這句話轉換為具體的實物,運用著柔軟的布料和塑料鋼管架構裙身,來表達出暈染漸層感的血液與肌肉,男裝排扣的部分還別具巧思的利用迴紋針,整體給人剛柔並重既和諧又衝突之感。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馬克.吐溫
      欣賞完中國、香港設計新銳所呈現的不同創作風格後,來到產品設計區,雖然這次展出的作品,並不是常在展覽會上看到的產品或者得獎佳作,卻能呼應展館中心主旨——以亞洲新銳青年設計為出發點,提供設計新人一個展出的平台。
 
      隨著台灣設計人才輩出,並屢次在國際間大放異彩,像是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大學研讀建築系的黃若涵,專長為空間設計,後因就讀產品設計,所以在設計的前製作業上,造型總是特別考量到空間的虛實和產品實用性的結合,兩者合一的構成,既有功能性又有型態的產品,例如此次展示的作品《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烤麵包機,整體造型如白吐司一樣,其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操作使用,讓機械般冰冷的方型烤麵包機變得更加活潑有趣,導入設計進入生活的理念,促使生活增添美學品味。
 
結語
      設計展理當要採取多方位的展覽,既為設計展,那麼打從展覽的主旨發想就要有創意,而不是一昧地採用前人的規範去走,如同這一次亞洲新銳的展出勇於另闢新境,讓我們感到耳目一新的視覺抨擊。反觀台灣近年當中有太多設計展舉辦,當你在參觀某一展場時,往往會發覺展覽內容似曾相識,久而久之,設計展容易讓觀者興致缺缺;更或者設計展裡有著過多的商業贊助展示品,並且出現一面倒向某種風格的延伸、模糊展覽主題,導致設計展的走向越來越商業化。回看幾次高雄設計節皆有國際知名設計師展出,但卻沒有高雄在地設計人的展館,若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已致力於著手推廣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那麼是否可以考慮,於未來開闢出一個展館,提供在地設計新人更多發揮的空間?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