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逐光玩藝—「光子+」 2011科技藝術國際交流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逐光玩藝—「光子+」 2011科技藝術國際交流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931 人
撰文/杜宥彤 / 藝週刊編輯部 │發佈時間:2012-02-09 18:32

「光」是人類眼睛可見的電磁波,是視覺產生的基礎。
「光子」是電磁波傳導的載體,
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光子+」,擴展「光子」物理學的狀態意義,討論以光、電等訊息流動,所產生的訊息傳導,以及傳導中所產生的訊息傳遞與訊息轉換中,所建構的生命系統。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聖經裡,上帝第一日便創造了光。人依賴陽光生存,生物沒有陽光則無法生長。
藝術家們對沒有物質量感的光線深深著迷,如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睡蓮,水景系列」,以油彩捕捉蓮、葉、水、橋在不同光影照耀下,殊異的個性與情感。野獸派藝術家馬諦斯於設計旺斯教堂時,規劃藍、綠、檸檬黃為主的彩色玻璃窗,誘發觀者的喜悅朝氣。中國新世代藝術家李暉利用千百道紅色雷射光灑落病床,要觀眾去面對生死之間的哲思。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互動裝置作品《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互動裝置作品《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身處數位時代的人們依靠「光」而存在,終日沉浸於「光」之中,以眼睛接收「光」、以鏡頭捕捉「光」、在螢幕前被「光」所攝,訊號電流決定影像呈現樣貌,以光點組構訊號,存在網路光點的眾人,以「光」為食,也透過螢幕中的光點,證明自身的存在。「光」是影像再現的媒介,從投影機投射出來的「光」、液晶電視產生的「光」、LED顯示器的「光」,顯像出美麗絢麗的影像,透過光的多種面貌,呈現「光」的視覺震撼與美感。

      「光子」作為光的載體與訊息的傳導,也具有能量的、系統的驅動力量。策展人曾鈺涓介紹,「光子+ 2011科技藝術國際交流展」並非傳統的光雕藝術,而是要觀眾透過與作品互動、連結、串聯網路,成為作品元素之一,超過時間與空間,不只接收藝術家透過光傳遞的訊息,也拓展個人感知。此次邀展的作品,包括來自法國、加拿大、臺灣藝術家與創作團隊作品共十組件,討論三種議題:透過「光」所建構的擬生物回饋系統、以「光」呈現訊息傳遞與轉譯的生命訊息、最後則是捕捉生命訊息「光」之展現。

      該展內,其中法國藝術家格雷戈里.夏通斯基作品《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Myself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讓觀眾以指紋掃瞄機掃瞄指紋後放在銀幕,銀幕上的指紋又會演化、碎裂;指紋鑑識是分別人身分的科學方法之一,指紋和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隨機的重複有關,胎兒於母親子宮內三個月起時,胎兒即有指紋的形成。《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個人指紋的斷裂,呼應自我認同的坍塌,給觀眾帶來慌張感。另一件作品,《冰島》延伸《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放大手指上細微的凹凸紋路將之變成山景,讓人正視自己的獨特。

瑪麗-珍.穆希歐勒-電磁攝影、燈箱、錄像作品《光之森:植物能量標本館》

▲瑪麗-珍.穆希歐勒-電磁攝影、燈箱、錄像作品《光之森:植物能量標本館》

      瑪麗–珍.穆希歐勒,用電磁攝影拍下植物葉子留下的光印,彷彿它們本身圍繞著光之場域,作品《光之森:植物能量標本館》顯示宇宙的生命蘊藏在一片落葉之中,彷彿印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風格無需刻意建立,我們應該煩惱的是:除卻表像,生命的本體在哪裡?而羅惠瑜《奇幻微光》系列作品,則以不同的攝影科技與技巧,以光呈現植物的生命能量,其所拍攝的光,是光子的流動狀態,透過訊息溝通與流動傳導中,植物的生命訊號得以存在,因此,在靜止不動狀態的視覺表象中,實際上卻是無止無盡的流動生命。

      誰說藝術只能冷冰冰地欣賞?此次策展主題:「光子+」,希望能以另一種觀點,討論光的意象,也重新思考科技藝術中,創作者與作品、參與者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讓藝術品不僅是建立在觀看的視覺表象,而是透過訊息的傳遞與溝通中,引發作品與觀者之互動,讓參與者將作品視為一個具生命的主體,去理解他們的情感、慾望與思考,產生投射與移情的感受。當科技碰上藝術,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2月12日之前,快來「美麗永安生活館」一窺究竟,現在科技藝術品要你跟它互動,展現多種可能與創作魅力!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