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藝術總監–平珩專訪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藝術總監–平珩專訪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4632 人
撰文/林珮芸 │發佈時間:2012-02-29 20:42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圖片來源-國家兩廳院官網)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圖片來源-國家兩廳院官網)

    喜歡文學劇場的朋友有福了!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 1830-1886)為美國詩人,以清澈、簡潔卻又深刻的風格,成為十九世紀以降,美國最重要的女性文學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探討自然、生命與永恆,其雋永交織幽默的詩句深深感動許多人。

    2012年台灣國際藝術節推出僅有四場的劇場演出【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是由《法國艾維吉兒舞團》結合小劇場知名演員徐堰玲,以及《舞蹈空間》舞團共同演出。2009年亞維儂藝穗節,法國編舞家米希恩‧艾維吉兒(Myriam Herve-Gil)與臺灣小劇場天后徐堰鈴相識,兩人都對艾蜜莉‧狄更生獨特的書寫方式及低調人生感到著迷不已,搭配長期以來對跨界合作並不陌生的《舞蹈空間》,一場舞蹈與劇場的對話,像是手作拼布般透過精準的排列組合,散發出溫潤與閃耀的光芒。

    本次有幸可以專訪到《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平珩,在正式演出前為讀者挖掘出更多動人的故事與排練趣事。對跨界表演型式抱持著正面與期待的平珩表示:跨界合作是將不同領域的關注創造出第三種可能性,不只對創作、表演者來說是學習,更讓觀眾看到新的美學與實驗,一開始的過程總是辛苦的,但在工作中慢慢建立默契與信任,最初的設限反而成為多餘的擔憂。

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平珩 (圖片來源-國藝會A&B藝企網)

▲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平珩 (圖片來源-國藝會A&B藝企網)

    艾蜜莉‧狄更生的詩作與書信在國外時常被搬上舞台,改編成舞蹈或演出,原因不只是這位女詩人的文字充滿畫面,而她對生命的種種疑問與體悟,同時亦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靈性且存在感十足的旅程。艾蜜莉‧狄更生總開玩笑說自己是「一隻迷路在美中的袋鼠」(a kangaroo among the beauties)。華文詩人夏宇更準確地將艾蜜莉的詩作翻譯成一幅幅淡彩卻美感飽和的畫作,在法國編舞家米希恩‧艾維吉兒的編排下,觀眾跟著舞蹈歌唱與詩句啜泣、感動,感官彷彿穿過一扇窗,看見更清澈的生命。

    對於資深演員徐堰玲來說,劇場的演出對她來說游刃有餘早已成為體內的DNA,然而舞蹈中不同的語彙與節奏,卻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法國編舞家米希恩‧艾維吉(Myriam Herve-Gil)同樣面臨語言、文化及工作方式不同的課題,首度跨國詮釋敬重文學家艾蜜莉‧狄更生的詩作,米希恩在排練中緊握著中英劇本,一刻也不敢鬆懈。必須習慣在排練前重覆解釋舞作,對舞者來說並非熟悉的工作方式,而【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中,要同時去思索三位女性分別詮釋詩作、歌者與舞者的角色,更是編舞者的挑戰極限。好在米希恩在腦海中早有清晰的作品畫面,透過階段性的工作順序,首先與徐堰玲兩人工作討論文本,之後加入舞者及歌者,最後由法國總導演調整,系統化的排練讓大家工作起來降低不少焦慮,也在短時間內看到大幅的成果。

    【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主要由三位男舞者搭配三位女舞者,施展艾蜜莉特有的「破折號分離文字」書寫方式,將詩句於舞台上立體幻化出神秘詩人的心影。國內有不少艾蜜莉‧狄更生詩文的愛好者,其傳奇的生平與風格數度被改編成戲劇表演。而本次的演出是否具重大突破性?平珩深思後回答:還是一樣文藝風,但這是一齣用外國人眼光為台灣量身打造出的作品。

排練照片20120213《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排練照片20120213《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

    在舞台設計方面,特別之處在於男性皆位於較高的位置,表演中時而將女舞者懸舉至空中,對於負責吟唱的女舞者來說,這樣的張力造成莫大的恐懼,台灣舞者與法國舞者必須大量地溝通與調整動作,互相幫助讓演出更安全順利,而除了舞台上的互動,來台灣體驗在地特色也是不可或缺的。《法國艾維吉兒舞團》與《舞蹈空間》的工作時間,大約從2011年12月到今年的2月,中間剛好遇到跨年與中國新年,對法國藝術家來說,台灣的年味新鮮有趣,而台灣人的親切有理更讓他們愛上這個國家。

    曾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的平珩,長期觀察亞洲表演藝術的趨勢,她認為台灣舞者獨特的質地近年來迅速擄獲國際的眼光。例如學校教育方面,科班學生結合扎實的傳統基本功訓練,加上多元開放的藝術環境,一旦與國際舞團合作,短時間內便可以順應融入,毫無落差,近年來不只瑪莎葛蘭姆舞團的許芳宜、以色列巴西瓦舞團李貞葳、荷蘭舞蹈劇場吳孟珂、英籍阿喀郎舞團中也常見台灣舞者的蹤影。透過藝術外交方式,最容易讓國際看到台灣,而民間的軟實力經過多年的播種與培育,現在正是繁花盛開的好時節。

    過去國際交流大多是國外經紀人來台灣選節目,抑或是透過兩廳院邀請重量級國際團體來台演出,但近年來國際已經漸漸肯定台灣的表演水準,即便在尚未有具體作品情況下,也願意與台灣藝術家共同合作打造作品;而除了在台灣舉行首演之外,表演完之後緊接著亦會將相同作品帶至國際藝術節演出。而【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二月下旬於台灣實驗劇場首演後,該作品同時受法國A l’Est du nouveau藝術節邀請,三月將赴法國巡迴。【明天的這裡會有黎明嗎?】或許會是藝術節中一個短暫的美麗,但卻是為藝術沃土投下一枚種子。平珩堅定笑說:國際對台灣越來越有信心了!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