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當代美術界最「潮」新秀─2012高雄獎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當代美術界最「潮」新秀─2012高雄獎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251 人
撰文/崔綵珊 │發佈時間:2012-04-09 20:53
2012高雄獎

▲2012高雄獎

 

在藝術創作領域中,「高雄獎」無疑是對美術創作者很大的肯定,更是創作歷練中重要的里程碑。經由641人海選,1923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參賽者,其競爭之激烈,作品之精采,這也是喜好藝術的朋友們,一年一度閱讀當下年輕世代藝術家們重要創作的展覽機會。本屆共展出54位年輕藝術家與64件的作品,年齡層落在21-30歲的高雄獎得主,正值海闊天空,想像力、創作力爆強的世代。讓我們一窺以下幾位得獎的作品,如何擺脫年輕世代卡漫現象,呈現出多元面貌。
《亮晶晶不革命軍》《王子五號》《蝴蝶與烏雲》蔡士弘
---看似複製的手法,卻是油畫的創作---
藝術家蔡士弘用一種仿電腦繪圖的「手繪」方式,賦予畫中每個人物應有的「靈光」。每幅作品皆有流星滑過,他用一種「許個!願/流行撞?地球」的矛盾思維,開啟了觀者對於這三件作品的思考。畫中主角的缺席,都讓其中的事件,成為一種尚未發生的想像;而畫面人物的分割,也造成觀者對於緊張與悠閒的兩種心境。評審胡永芬說:「這些看似無厘頭、無聊混淆迷惘失重、在末世與新世紀隙縫之間的奇異敘事,被他簡單而準確的統整,反視照映的顯影,即是這一代人的精神性,在失語的哀傷中,覺醒地奮進。」
蔡士弘-作品

▲蔡士弘-作品

 

《家庭號》《小心背後》《鋼鐵柔情》蔡玉庭
---人與物件的關係,看似緊密,其實疏離---
在「用壞即丟」的邏輯之下,藝術家蔡玉庭探討著日常物件的生命短暫。為了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她賦予了日常物件「靈」的精神。「幽靈」的概念是經由人類的情感而產生的精神產物,蔡玉庭透過南寶樹脂形塑廢棄之日常物件(牛奶瓶、機車後照鏡、熨斗),而後將其製作的軟雕塑予以攝影,利用物件與影像共同呈現的方式,訴說著「物靈魂」的形成與縹緲縈繞。而屬於實體的物件(牛奶瓶、機車後照鏡、熨斗)之缺席,反而更添加空間的魔幻。評審張元茜也說:「在更迭的世界中,物本無情,人之情也!」
《萊特米遜》(Letter Mission)陳凱元
---今日我們所使用的郵票,等同於某種公認的象徵與價值---
是誰決定了郵票的圖案,大眾們並不知曉,只知道郵票就是「有價票卷」。於是,我們是否可以用一種藝術的挑釁創作方式,製作我們認為的郵票?藝術家陳凱元這麼做了。他利用Facebook的網路平台,邀請一百位藝術家授權其頭像,並將之製成郵票的圖案,而後黏貼於信封上,讓貼著偽郵票的信封進入到郵政系統中。過程中為了要讓郵政系統知道這是偽造的,還刻意將郵票製作地更加不真實。陳凱元表示說:「這其實是犯法的,但我的行為卻是在進行一種藝術的創作。」他透過自訂的遊戲規則來攻擊國家體系,但又適度傳達出藝術家肖像缺乏價值的象徵。
高美館的展牆上,貼著滿滿的郵政單位退件的信封,上面蓋著來自多處的退件印章,並告知應補繳多少錢。對陳凱元而言,進入到國家系統的作品,因積欠「實質」的資費,所以他必須拿錢將自己的作品買回來。這種試圖反轉機制內的運作,與國有財產生產系統的模式,有著二十世紀初達達主義的精神與挑戰社會價值的思考:調皮搗蛋,但發人省思。如果藝術不單只是美的呈現,那麼藝術可以告訴我們的就是──觀念的翻轉!
賈茜茹-作品

▲賈茜茹-作品

 

《血液尿人系列》黃鈿翔
在某次生病中,藝術家黃鈿翔偶然發現自己所排出的紅色血尿,與黃色尿液,剛好就是MARVEL系列中鋼鐵人的主要配色。於是便用自身有的「原料」,繼續作為,勾勒出鋼鐵人的臉譜與輪廓。就這樣,人類正常的生理排泄行為,就成為了黃鈿翔一系列的「自體產物之偶發創作」。
當我們動漫常見的英雄人物如:鋼鐵人、蜘蛛人、蝙蝠俠等超人顏面在馬桶中出現時,那一瞬間的「KUSO」,還真不知道是讓觀者想哭還是想笑。「英雄本該很偉大!」但他們在我們的馬桶中,並以尿液為材質製作出現。很衝突,引人發噱!原來我們也可以用「自體產物」創作出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英雄,有那麼點挑釁與異想天開,評審龔卓軍更評論《血液尿人系列》:「在材質上指向了杜象的噴泉所未處理的『生命殘餘之液』,以行為和裝置的方式,呼應了攝影家Serrano的『小便基督』的顯像氛圍。」
《流理台下》《洗衣石》《塑膠袋們》賈茜茹
對於賈茜茹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陰性的書寫在其中,那些關於日常生活,記憶,紀念物…等等。《洗衣石》的毛屑球體,訴說著每件衣服過去曾經歷的故事,它曾存在於你我的衣物間,隨著水洗、乾燥後,以另一種紀念物的形態呈現。亞洲式的廚房,《流理台下》大量的瓶蓋傾洩而出,每個瓶蓋都是一種使用的記憶,過往都曾存在過一段時間。
而廚房內中隨處亂塞的《塑膠袋們》,經過藝術家賈茜茹的排列後,那似魚又似龍的圖樣,重新喚起在地人們對於居家生活的經驗。這種理性與感性的碰撞,都讓人們重新省思生活反覆中習而為查的,就如同評審胡永芬說的一般:「能使人們在無意識中被壓縮的空間感、因不斷重複而被淡忘的生活感,藉由作品被察覺出來。」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