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最美麗的跨越•最美麗的遺願—徐式禎木雕紀念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最美麗的跨越•最美麗的遺願—徐式禎木雕紀念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872 人
撰文/Lisa │發佈時間:2012-04-09 21:03
徐式禎木雕紀念展

▲徐式禎木雕紀念展

 

從廟宇拆除下來的檜木,卸去了支撐廟宇屋頂的責任,卻在徐式禎的靈魂裡,開啟了另一個支撐的故事。「…所以我們就趕緊幫徐老師辦了這場個展,希望在他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完成他最後的一個願望,也當作是我們給他最後的禮物,並祝他一路好走。」 安德昇藝術的展覽總監,林宥任這樣地告訴我。
在徐式禎老師離開人世後的這次創作個展,擺放的不只是老師成熟後的木雕作品,同時展出的,還有包含老師不同時期,不同狀態的各式創作。不論是他認為可以稱為「作品」的,或者他認為應該只是「習作」的,甚至只是在老師生前,真正被使用過的鑿刻器具…等,這一刻,全都齊聚在這同一個空間當中。當雙眼在燈光下細細端詳,我忍不住看見了一件叫做《跨越》的最大件作品,由一個人的一生所努力完成。
青年的徐式禎不是選擇接手家族事業,而是選擇走上了藝術家的一生,這是「跨越」的第一步;當看著老師的水墨畫就知道,可以選擇繼續畫水墨的他,卻在接下來,選擇跨越水墨的平面,跨入了木刻雕塑的立體光影世界,與上帝所造的「物質原料」,正面交鋒。

跨越,代表著離開熟悉的領域,跨越過後,也代表將會失去,某些原本所擁有的。我看到有一個展台,展示著數個小小的,類似彩陶黏土般的捏塑作品,上面具備了所有重要的廟宇藝術形象,包括線條複雜、張牙舞爪、尖銳不馴…需要嚇退陰間、管理人間的元素,這是老師的習作,但卻不是後來徐氏風格所常見的圓順、清晰、親近、無距…,這是否也代表了,對於人間,徐式禎已有了另一番屬於徐式的跨越?圓融地彼此相處,像水一樣的柔和,卻堅毅勇敢地繼續川流不息。                        

木雕作品1

▲木雕作品1

 

對我來說,徐式禎的木雕作品,一直讓我忍不住地聯想到水邊的圓石。就像是各種大大小小的石頭所堆疊而成的世界,擁有一種在海邊,在河邊,在港邊的寧靜。但如果靠近一點,上面清晰可見的斧鑿刻痕,卻沒有試圖要「仿製」任何圓石的念頭,也清清楚楚告訴我,這些都不是用「磨」的,他放棄最容易獲得「圓石」的手法──「磨」,恰恰與之相反的,徐式禎他強調鑿痕,不避諱鑿痕,並保留鑿痕,他清晰地烙下斑斑鑿痕。
「鑿」,對人體關節的衝撞力,是「磨」的好幾倍。鑿刻檜木,對於一般的青壯年猶已是體力的極致挑戰,更何況是對視力、體力都應該臥病在床的徐式禎?如果真要「圓」,那為何不使用「磨」的方式?在流暢如水岸圓石的作品上,透過光與影,透過木料上所有角度,透過作品的每一寸,彷彿都在清楚地告訴我,讓硬如頑石的檜木,變成線條這麼圓融而流暢的,並不是水,而是人。
人面,是唯一較不符合水岸圓石線條,但卻大量出現在徐式禎作品裡的重要元素。在民間與道教,人可以升等為神;在佛教,佛有千萬法相,人人有佛性:在基督教,人是神的居所,神向黃土裡吹進一口氣,於是黃土成為有靈的活人…。
人,究竟是屬於地的,還是本就屬於天的?就像徐式禎的作品,一直向我提出一個疑問:這樣的圓融,真的只有水可以辦到嗎?人不能像水一樣地,在世間留下圓融、柔順,卻又強而有力的痕跡嗎?其實人有物質的頑固,像水一樣,同時也擁有靈魂的柔軟,就像水一樣。
人,可以像水一樣
當水在地上時,滋養著萬物,挪動著大地,而當水升到天上時,則成為雲霧,為萬物遮擋烈日,為空無一物帶來彩虹,那是一種充滿智慧與美好的循環。我喜歡站在海邊,聆聽循環不止的海浪,我也很喜歡被綿延不絕的水邊圓石所環繞…站在徐式禎的作品之中,有某種意念,一直呼喚著我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木雕作品2

▲木雕作品2

 

我曾經了解到,「缺少」是「移動」的第一步,而「移動」,則是「跨越」永遠不會停止的需要。所以「缺少」,常常是為「跨越」拉開了序幕的美好使者。唱歌不停止某一個音,就無法唱出下一個音,旋律就是音的缺少與出現,如此循環才能應孕而生;如果這一波海浪不消失,下一波的浪就無處可去,源源不絕的海浪聲就不會存在於我的耳際;如果水不肯跨越,不肯從天際跨到地面,不肯從地面跨入血液,水就無法滋養萬物,孕育生命。
當神決定讓徐式禎缺少了四隻指頭,世界多了一個不一樣的東港青年。當徐式禎決定讓家族事業缺少了一個幫手,世界多了一位素人藝術家。當廟宇決定要缺少那些檜木樑柱,徐式禎多了硬如頑石的創作材料。當檜木缺少了被藝術家鑿落的部分,世界多了闡述靈魂的雕刻作品。當藝術家決定讓作品缺少了廟宇藝術的尖銳不馴,檜木得到了圓融與純真。當徐式禎決定,讓病痛的肉體缺少停止,世界多了這一場「跨越」的人生。
一般鄉村青少年不會有的藝術之路,在徐式禎斧鑿高舉,斧鑿落下的無數次循環中冉冉升起,廟宇的檜木轉變成為水的循環,有聲與無聲之間交替出美好的歌曲,缺少與擁有之間,是一場場稱之為「跨越」的旋律。
當生命從地上跨越到天際,徐式禎在最後,仍用他鮮豔純真的作品提醒著我,像水一樣的堅強,像水一樣的循環,讓渺小如人也可以留下一種美麗的痕跡在人間,敘述著一種不會止息的跨越,形容著一種,字眼叫做「永恆」的境界。也許,這是我們每一個擁有靈魂的人,可以告訴我們自己的。也許,也是徐式禎這場木雕個展,所對我的提醒,和對人間的深深期許。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