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創新——2012桃源創作獎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創新——2012桃源創作獎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389 人
撰文/吳毓庭 │發佈時間:2012-05-30 18:27
桃園縣長吳志揚(右二)親身體驗《可以請您聽首歌幫我抓一帖藥嗎?》-照片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桃園縣長吳志揚(右二)親身體驗《可以請您聽首歌幫我抓一帖藥嗎?》-照片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桃源創作獎」是從「桃源美展」所劃分出來的比賽,今年已邁入第十屆,徵件方式「不限媒材、不限類別」,期為臺灣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一個兼具競爭性與曝光率的平台。本屆比賽,初審評委先選出了三十三件作品進入複賽,再由複審評委從中選出三名「桃源創作獎」與三名「優選」,其餘為「入選」。由於展場並無特別設計,動線亦無特別規畫,或許對看展來說趣味薄弱,但對於純粹欣賞而言,反倒是讓每件作品非常清晰地展現出本身力量。
城市生活為靈感大宗
三十三件入選作品題材不一,約莫一半都是從城市裡的生活片段與環境發展出來,這類作品包括獲得優選獎的《彼得胖飛不起來》、《陽台城市系列──積木城市語錄》、《截景島系列作品》、《存在的樣貌》……等等。
此類作品並非全都直接採用都市作為主題,但關心的議題都發想於城市生活。例如黃鈺軒《彼得胖飛不起來》利用了「彼得潘」長不大卻發福成「彼得胖」的設定,來隱喻現實催逼這一象徵不老、年輕、夢幻角色的殘酷與力道。「彼得胖」在這些畫面裡穿梭於人潮、車陣,行走在無止盡的迴旋樓梯,就算他依舊身處時間軸線之外,不被老、死囿限,但活在此刻當下,也成了失去飛行能力夢想的疲憊靈魂。
又或者是創作者張徐展,依據各城市主要地標拼湊出的虛擬城市──《截景島》,他將觀者的位置設定於島之外海,使視線僅能停留在這些高樓大廈的外觀,而無法看見任何一絲建築物之間的細節。海上的我們不斷漂移,遲遲無法登陸,體現出一種人與城市共生下無可化解的疏離。
《可以請您聽首歌幫我抓一帖藥嗎?》-作品圖像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可以請您聽首歌幫我抓一帖藥嗎?》-作品圖像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錄像的困境
如果從比較功利的面向來看,本屆錄像作品未能獲得任何一項「桃源創作獎」或「優選」,流露出該組作品與他組間的落差,實際上,若親臨作品,我個人是感覺錄像部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題材與形式似乎早已出現於其他同類型作品,而未有暗藏欲達到某些原創的企圖或是沒能達成。例如《身體構圖II》互動裝置,作品的完成來自於觀者經過投影,藉電腦感應與分析將自身影像加入其中,雖然互動性佳,但作品主題可謂薄弱。
又或者像《家庭肖像:表妹符嘉倫》,創作者以111張照片來呈現222秒之內的人物狀態,並希望「每一張所記錄下來的不只是一個時間,還是一個日常生活內容被扮演、攝製行為改變成222秒戲劇場域的狀態」。這個概念聽來相當有趣,但最終呈現卻像是電影定格畫面,觀者實無法領受到創作者欲表現「戲劇場域」之內涵。
古典技法再生
這次獲得桃源創作獎的三名創作者,有兩位是攝影作品,而他們不約而同在作品中採用了古典繪畫中的構圖。例如獲得桃源創作獎的《生殤相》,創作者杜韻飛利用數位相機拍攝即將面臨遭受安樂死處置的流浪犬,並在照片下方記上距離執行前的時刻例如1.2小時或1.8小時前
杜韻飛採用了十九世紀古典人物肖像手法來拍攝這些流浪犬,強調了光影對照與肌身紋理。若沒有看到實品,在我想像起來,作品應該是帶有些諷刺意味的,然而真正佇足於作品前,流浪犬身上的皺摺與傷口,完全不帶任何炫耀地沒有任何濫情成分流露出強烈的時間感一條狗的生命與生命狀態截至目前生長的狀況,力道強大。
同樣獲得創作獎的《瘋景》,則是創作者楊哲一以宋代「巨碑式山水畫」的構圖,來拍攝台資水泥企業於中國的石灰石礦場。作品畫面能看見連綿的山巒,但正中主題卻是被削平的「半山」,山上還留著蜿蜒的開採路徑,頗能重現山水畫中不著重於物件比例,但氛圍寬闊之意象,然而這個景緻又是非常現代、充滿人為勞作感的,使得今昔元素以一種共融卻又相斥狀態所構成的獨特美感。
《瘋景》-作品圖像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瘋景》-作品圖像由桃園文化局提供

 

多重感官互動
具互動性的藝術作品總是因為加入觀者操作,而具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觀後效應。在獲得桃源創作獎的《可以請您幫我聽首歌抓一帖藥嗎?》作品中,創作者劉彥均帶著選定好的音樂至中藥店,請中醫師一邊聆聽一邊抓出符合這段音樂的一帖藥,在抓藥的過程中,醫師將開啟他/她的多重感官聽覺、視覺、嗅覺,並在專業知識交互作用下,完成一副藥帖。而最終作品分散呈示於牆上的藥帖單、耳機中的音樂、藥箱裡的藥草等處,同時間也開啟了觀者多重感官之本能只差未能食用,達到中醫特別講求「整體運行」的治療理念。
另一個帶有互動性的作品則是《給一個造林計畫》。創作者陳政道花了三個月以手工寄發一萬封「請問您最難忘的森林記憶?」詢問信至世界各地,最後獲得超過150個推薦地點之回覆。創作者把照片貼在漆黑的牆面,特意除卻燈光,觀者須藉由準備好的小手電筒來照射這面照片牆,隨著探照前行,小小的聚光點游移在大片森林景像之中,深具密林氛圍。
呼應最前述展場並無特別設計之狀況,這少數幾項具有互動性質的作品最後皆成為觀展的亮點,也讓欣賞過程因為有節奏與深入程度之不同而產生了更多層次。
 
參考資料2012桃源創作獎官方網站 http://www.tyva.tw/tca/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