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文化深「身」耕—美濃黃蝶祭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761 人
撰文/崔綵珊 │發佈時間:2012-07-25 20:22

 

若要細談臺灣在地深耕的文化藝術節慶,我想美濃黃蝶祭是絕對不能缺席的名單之一。美濃黃蝶祭辦理至今,已經過十七個年頭。從過去反水庫的議題開始,到對於家鄉在地文化的推廣,及現在對於全國環境生態的重視,美濃黃蝶祭本身所引起的效應不只是節慶觀光的經濟遊覽價值,更重要的是在地「後生」的歸鄉奉獻。除了每年皆有的黃蝶翠谷祭蝶儀式外,多樣的生態文化講座與在地文化散步道的導覽,都讓參與的民眾與「後生」更加認同這片土地。
從鍾理和的〈賞月〉來看美濃:
「月光如雨下注;我們身下那翻鬆翻碎的土,靜靜地在吸著光的雨點,我彷彿聽得見這土在飲雨點時發出的沙沙沙的聲響。用手把上面那層土爬開,裡面的土還保持著太陽的溫馨,這感覺令人舒暢,我彷彿已觸到了大地的心。透過指尖的媒合,地溫和體溫得到交流和融會,而二顆心---大地和人的,則合成一個節拍奏下去。那是輕鬆的、愉快的、醉人的,我們便這樣種下去。種完時月已昇到中天;中央山脈披著一襲袈裟,靜靜、低低。」
人與山之間的情感就如同文學散文文字般,活生生躍上眼簾,時間久了,駐地創作的藝術家們,也就順勢發想了屬於在地的藝術作品。

 

揚葉飛‧在地情
「揚葉」是美濃對於蝴蝶的稱呼,而在這次的祭蝶儀式中,後方所高掛起的「揚葉希望拼布」,就是每位在地的美濃人與重視生態議題的朋友,對於美濃的想像及環境保育的期待。蝴蝶的身軀是臺灣的形狀,而蝴蝶的翅膀則是用不要的碎布經過畫染後再用手工縫製而成。這概念是來自於1985年舊金山「愛滋被單」的創作發想,藉由碎布的拼湊與縫製,串連大家對美濃黃蝶祭與生態關懷共有的情感,而這樣的情感是接著臺灣,連著在地。
文化‧輕散步
永安老街是美濃鎮上最老的一條街,百年的藍衫布行,以及過去的菸葉大王都住在這一條街上。雖然只是一條蜿蜒的小巷,但卻承載許多在地人的記憶。為了妝點文化散步道,美濃愛鄉協會特別邀請了五位藝術家進駐創作,讓作品與參觀民眾進行互動,除增添趣味外,更用藝術來美化老街。
美濃黃蝶豬 
這裡原本是一個廢棄的豬寮,堆滿著佈滿灰塵的雜物。但藝術家戴吉賢卻想在這裡重現一個開心農場的故事。於是在黃蝶祭志工與美濃「後生」的幫忙下,這間廢棄的豬寮煥然一新,保留了原本的結構,並增添了許多可以與遊客互動的農場動物。如:可祈福的黃蝶豬、小黑狗、鴨子、小貓、小鴨等動物,讓路過的民眾都愛不釋手,急著想與牠們拍照留念。
幻影蝶
高飛的蝴蝶,身後拖著一襲美麗的衣裳,而這衣裳則披掛在具有歷史的屋瓦上,每一塊圖案都在回應著對於未來的象徵,而垂掛餘下方的胚胎,則象徵著生命的生生不息,黃蝶祭與文化藝術的永續關係。

 

水圳
本來的牆壁就有歲月所流下的流水印漬,上頭有著墨黑色的青苔,刻化屋簷汲水的痕跡,而「水圳」的粉筆畫,描繪的就是美濃在地「人」與「水」的關連,粉筆所繪出的水圳,與藝術家所繪製雨水,就這麼正巧地與屋簷所滴下的雨水痕跡相結合,而粉筆的材質,也會隨著時間的過程慢慢消逝,最後又會還原為原來歷史見證的老牆壁風貌。
思緒/
透過對永安老街的訪談,進駐的藝術家將其整理成藝術表演的劇本。紅色的毛線象徵血管,在流經的過程中,也刻劃其中的記憶。此外,藍、紅、白、黑本來就是客家藍衫的主要顏色,藝術家在進駐後,利用表演的方式說出美濃永安老街的小故事,並在戲劇與舞蹈的表現中,將藍衫的顏色點綴上去。
在藝術進入社區之後
所謂「進駐」創作的概念,不外乎就是希望藝術家體察在地的風情,創作出在地人與參觀者皆有感的作品。但在藝術進入空間,或者是藝術進入社區之後,藝術家所有覺察的,也許就不只是美感的方向,實際與在地居民的互動,在當下就成為了最重要的課題。藝術家在此時,必須將藝術背後所隱含的「菁英權力」去除,以溝通互動為平台,來發覺或凸顯社區本來的美好。
於是,不論是「揚葉希望拼布」,或是「永安老街的文化散步道創作計畫」,創作者們心裡所秉持的皆是重述與轉化在地文化的心聲。藝術在進入美濃社區之後,強化的是地方與文化間的聯繫,並重新再現了文化深耕的力量。於是,當「揚葉希望拼布」被高高掛起在祭壇時,美濃後生齊聚在前一同拍照時,我們也許就可以體會到藝術在其中所發揮的凝聚力。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