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談新興形式創新展覽:網路策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談新興形式創新展覽:網路策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146 人
Tate Museum, London: A new era of online exhibition
撰文/聶瑋齡 │發佈時間:2012-08-09 15:50
倫敦泰特美術館現正推出一項新的展覽空間與形式:網路大型虛擬展覽The Gallery of Lost Art

▲倫敦泰特美術館現正推出一項新的展覽空間與形式:網路大型虛擬展覽The Gallery of Lost Art

 

倫敦泰特美術館現正推出一項新的展覽空間與形式:網路大型虛擬展覽,為期一年,由網路空間平臺作為策展的博物館畫布,將網頁作為佈展的新興形式,由前衛摩登的英國,向外延伸至世界各地,為題The Gallery of Lost Art
一個關於新形式的The Gallery of Lost Art,進入網站,即有跳躍的影像與文字變化,這種動態的形式,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經由文字的說明、引導可以很明白的瞭解,此虛擬展將發掘作品的故事,講述過去100年中已經被毀、被盜、被丟棄,拒絕、刪除、短暫消失的作品以及背後引人入勝的故事,同時將引領觀者進入一個大倉庫、照片、剪報、信件、圖片和電影,重新檢視二十世紀的藝術家,讓當代藝術中一些失落的作品被觀者重新發掘,其述說著十種不同的LOST故事。
失落的藝術畫廊,為一個身臨其境的「線上展覽」,由Jennifer Mundy策劃,Digital Studio ISO設計,協同英國第四頻道展於TATE,此虛擬展覽為期一年,每星期將增加一個新的工作,直到該網站完成。
此展有趣的地方,不僅僅為當中展出的藝術作品,進而為一種新形式的當代藝術實踐,當網路賽博空間(cyberspace)的可能性不斷被發掘與討論的同時,媒體速度的更迭,已漸漸的由實體的博物館置換到另一個虛擬的藝術場域,當代許多博物館已開始進行虛擬網路的展覽,倫敦泰特博物館即為一。(1-1)(圖1-2)
The Gallery of Lost Art 的主策展人表示:藝術歷史往往趨向於「存在」,但往往不重視我們對於藝術的歷史感。換言之藝術作品往往經由展品述說故事,此展則發掘了數位空間並將Lost Artwork重新回歸於生活,不僅僅經由虛擬平台,同時以說故事的方式圍繞著此展的作品。
此展有趣的地方,不僅僅為當中展出的藝術作品,進而為一種新形式的當代藝術實踐。

▲此展有趣的地方,不僅僅為當中展出的藝術作品,進而為一種新形式的當代藝術實踐。

 

虛擬展覽的「遺失」作品的未完成與虛擬世界(Virtual space)特性 相輔相成,這種虛擬的未完成,也讓展中的作品有了另一種作品「留白」的想像,如同電影般具有故事性,創作的過程與背後的故事將敘事般的被展示、虛擬的「下錨」成了缺席的空間,不再有完整的定義與藝術的歷史性消弭,畫作的意義將由敘事的故事與觀者共同完成,更具獨立性與主動閱聽人的觀賞方式。
網路藝術展覽由實體至虛擬的「文化轉向」,為一種公共藝術空間的更迭,展覽經由網路平臺的整合與匯流將網路的優點發揮於策展的新形式及:去中心化、高容量、具互動性、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圖2)(圖3)(圖4)(圖5)
 
網路策展An innovative online exhibition
此種媒體的新型式如何被接受與認識?挪移至藝術的空間時,有什麼新的創意與知識基礎?「網路策展」將策展移至虛擬空間是一件有趣的展覽過程,將實體的作品移至虛擬的網路空間時,一個展覽將會如何完成?
以往實體觀看的展覽模式:博物館,藝術品,觀者,到訪博物館,完成觀看藝術品的過程。然而,在虛擬世界裡,抽象的概念如藝術展覽空間,需要被漸漸理解與轉換,此種概念,就如同當新的媒介興起時,我們如何使用看得見的媒介,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與讓人們瞭解此的文化速度,進而漸漸形成對於虛擬展覽的「知識型」,基本的展覽條件以外,同時有著許多創新的概念:
 1. 多點的結合將不同的平台連結,官方網站與社群的多點連結:facebook  
虛擬展覽如何吸引觀者點入那個屬於介於網路平台與藝術之間的場域, 於是資訊的接近性與故事性,博物館的權威基礎形成虛擬展覽符號,經由網路的不停串聯,由Facebook開始的introduce,經由不同的點向外傳播至虛擬的世界裡,此種不同的點帶來了∞ 經濟的效益,平台多的概念結合能動性佳的網路,不同的點連成一個公共的藝術展場。(圖6)(圖7)
 2. 由博物館策展單位進行策劃:
博物館、美術館空間,具備了權威與氛圍,關於此種新展覽形式的特點:對於科技在媒體的再現之後,有了特定的論述,換言之,當消費物「媒體」流行為一種被再現的有限想像,因為那個限制、爲媒體與權力者所共同創造,當影像的再現時,也有固定的內容形式。
於虛擬空間的展示作品同現代物的「功能性」,除了與傳統文化研究法蘭克福學派對於藝術品氛圍消失的批判之外,另一個聯想於科技的則為:這種由傳統博物館所策展,將可視為電腦的防火牆機制,這種logo將網路策展的平臺有了下錨的概念,即同羅藍巴特述說文字與圖片關係時,文字可以幫我們確認圖片的意義。
圖5 - Break Down 此作品想表達消費社會的概念,Landy銷毀了他兩個星期的所有擁有物,並將場地設置於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牛津街的百貨公司。

▲圖5 - Break Down 此作品想表達消費社會的概念,Landy銷毀了他兩個星期的所有擁有物,並將場地設置於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牛津街的百貨公司。

 

3. 藝術的新策展形式:製造意義
展覽將由許多專業知識的專家所共同建立,網站的平台設計與作品的故事,不斷填滿虛擬展場,內容(content)、創意(creativity)與連結(conectivity)將畫面形成一個被書寫的藝術再現,同現今許多微型部落格具有特定的專業知識,經由文字與圖像來製造特定的流行系統,同羅藍巴特於《流行體系》中所言「雜誌用文字來描述某件衣服,不過是在傳遞一種資訊,其內容就是:流行」(Barthes, 1997/敖軍譯,2004:18)。
其意義在此不僅僅由產製的一方所創造,同時也由參觀的閱聽眾所共同完成,當替此展覽按「讚」的同時,也替展覽進行多點的連結,讓展覽可以往外傳遞資訊,意義也不斷的延伸。(圖8)
結語:
媒體再現傳達的訊息為一種科技的想像、這個想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有不同的論述。這個想像也是,然而在此訊息被翻譯然後經由個體再度翻譯與詮釋這種虛擬、訊息的世界於虛擬的網。同步西亞消費社會一書中提及的豐富概念,於網站內容提供極簡的視覺效果,其內涵意義含蓋了豐富的設計概念,意義不僅被網站空間的資訊與藝術品,故事填滿需,同時由藝術的觀者所完成。
新流行的網路展覽形式,讓人們在裡面上癮、徘徊、遊蕩著,如同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一搬的遊蕩者看著網路的世界(新公共領域或是自我展演的管道)網路展覽如何被建構、塑造/銓釋、理解?策展經由網路的變遷與其內涵?在網路出現之後,許多可能可以漸漸被發掘,此種與考古,也與新發明一項媒介(如從報紙到收音機、電視機的進程)不同,而是許多關於生活形態,消費風格,實體到抽象的形式的種種改變,挪移到藝術,可以被討論的也是有趣的,即虛擬展覽。
 
備註:
*展覽藝術家:Bas Jan Ader,Joseph Beuys, Georges Braque, Daniel Buren, Willem de Kooning, Marcel Duchamp, Tracey Emin, Lucian Freud, Otto Freundlich, Eva Hesse, Frida Kahlo, Michael Landy, Kazimir Malevich, Joan Miró, Francis Picabia, Diego Rivera, Kurt Schwitters, Graham Sutherland, Paul Thek, Jean Tinguely, Rachel Whiteread
 
*影像提供:
Press Office Administrator Tate Modern倫敦泰特博物館新聞室
The Brooklyn BrothersLondon影像工作室
 
*展覽網站:http://galleryoflostart.com/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