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063 人
撰文/葉瑞珠 │發佈時間:2012-09-06 14:02
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

▲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

 

前些日子與家人去三峽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看李永謨先生的「再生之美」展覽,完後,我們想去三峽老街走走,但因為第一次去不幸迷路了,後來在路邊問一戶人家,那家的女主人怕我們再迷路,竟主動要送我們去老街,當下令人感動不已。正是此份熱情引領迷路的旅人到目的地,我們除了跟她謝謝之外,還是謝謝,當然在參觀老街時,心中自是多了一份濃濃的人情味。
臺灣人  臺灣味
這份濃到不行的味道,讓我想到七月份大陸廣州「新週刊」出刊的一期雜誌,這一期雜誌的封面故事為「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新週刊」六月初派七十幾名員工到臺灣採訪,他們用101的概念來寫,包括訪問臺灣101個民眾,101件需要知道的事情等,並讓臺灣民眾說臺灣,也聽中國大陸民眾講臺灣,試著從這些口中找出兩岸人民愛臺灣、恨臺灣的理由。
這期的臺灣專題大約有200頁、超過15萬字、幾百張相片,等於整本雜誌都在寫臺灣,他們的執行總編輯封新城說:「臺灣的名山大水不比中國壯觀,人文才是我們覺得最美的,臺灣人用自己的生活型態看待生命,臺灣民眾選擇了自己要的生活。」
這個報導在媒體的強力放送下,臺灣頓時成為美麗樂園,而臺灣是不是如此?只有身處在這裡的我們感受最深。我們沒有大山大水跟人家比,但我們卻有屬於臺灣人特有的濃濃臺灣味,叫人想化也化不開。
紀州庵 (圖片來源-該館提供)

▲紀州庵 (圖片來源-該館提供)

 

什麼樣的文化  教出最美的人
什麼樣的文化會教出最美的人?大陸人說臺灣的美是在我們的人民,然而讓人民能變美在於這個社會、造就社會的美,在於我們有良好的文化,而良好的文化則靠大家共同去建立。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通過遺傳天生所具有,所以文化的好壞,會帶動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自然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建立一個良好文化,它是有共識的,臺灣文化是建立在大家的共識上。
「紀州庵」臺北城南的文化重地
好的文化讓我不禁想到以前的「紀州庵」(現為紀州庵文學森林),這個被稱為臺北城南的文化重地。「紀州庵」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但如果提到它是作家王文興寫「家變」的場景所在,或許大家會說:「喔,原來就是那個地方。」
「紀州庵」原是日本人平松家族所蓋的高級料理屋,到了一九五O年國民政府接收作為公務人員的眷舍後,從此開啟了它不平凡的人生。因為是眷舍,所以住了一些知識分子,而這附近一帶,在日據時代本來就是規劃出來的高級社區,國民政府承襲下來,因為住的是菁英分子,無形中形成一個文化匯聚所在。
短短的一條同安街及附近街道,在五、六O年代就先後成立了「創作」雜誌社、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現代文學」、「草原」雜誌社、「大學雜誌」、「出版家」雜誌與「愛書人」雜誌。
在七O年代又出現遠流、爾雅、純文學出版社,洪範書店在這成立,旁邊有國語日報、牯嶺街舊書店,另中國文藝協會也在這。在當時許多的文藝青年或愛好文學的人往往留戀於此,如同一些愛好文藝的人,夜晚停留在誠品,在寂靜的夜晚暢讀別人創作。
經營60多年的松林書局是牯嶺街上最老的舊書店

▲經營60多年的松林書局是牯嶺街上最老的舊書店

 

臺北城南文化的紮根,便是在眾人的意識下,集結成特有的氣質,也因此讓臺灣文學思潮又出現一波高潮,這波風潮同時造就出許多有名的作家。我們可以說,城南文化不僅影響整個社會思維,也同時帶動書香之氣,這股書香氛圍讓臺灣社會更加民主和平,也因為臺灣的漸趨民主化,我們的社會才有多樣性的發展,及包容性的共生。
文化讓人變美
城南文化讓我們學會跨越一步,現在城南文化已被東區文化所取代,但當時所留下的那份思潮,不只在城南仍發熱,也把精神傳到城東去。
當然我們不是樣樣好,現在更是面臨經濟窘困階段,但走在街上,我們民眾的心,依然如往昔一樣,這一樣的心讓我們很自在的在深夜帶著酒味走出夜店,在深夜睡不著時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個消夜,或想在寂靜的夜啜飲一杯85度C,或想在深夜去讀一本書,這種自在感就是社會文化,一個社會文化就是這樣一點點的深耕下來,它是時間的累積所換下來。
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沒有好文化就沒有最美的人,當我們深夜坐在敦化南路上,暢讀心中最愛的作家作品時,別忘了這份甜美滋味,只有我們才有機會品嘗。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