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居家,決定人生的價值—專訪日本建築師高橋修一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居家,決定人生的價值—專訪日本建築師高橋修一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6724 人
撰文/林珮芸 │發佈時間:2012-09-06 14:54
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高橋修一先生希望在日本蓋豐郁的房子 可以世代流傳  (圖片來源-摘自網路)

▲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高橋修一先生希望在日本蓋豐郁的房子 可以世代流傳 (圖片來源-摘自網路)

 

提到「家」 您想到什麼?是時尚雜誌裡瑪莎史都華的鮮花派對?還是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打造一個屬於自己安定溫馨的「家」是所有人的夢想,但是仔細想想,一天之中我們究竟花多少時間待在家裡?
一生中我們又願意投注多少資本在家的本身。如同所有的藝術品收藏,「家」代表了個人的風格與品味,本文有機會親自採訪日本建築師高橋修一,聽聽他如何看待現代人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居家建築如何影響人的創意與未來。
在靠近東京原村的山間,一盞昏黃的燈,在靜謐的森林裡閃閃發光,日本知名建築師高橋修一低調地在此私人招待所設宴,席間大約有八九位社團社員,或坐或臥地在塌塌米上把酒言歡;大門一開是溫暖的廚房,高橋太太正忙碌地端上一道道精美可口的佳餚,而我有幸受邀餐會,坐在高橋先生的身邊,親自感受他權高位重但平易近人的領袖氣質。
放眼望去,溫潤的木造屋只有擺設簡單的椅子和花器,寬敞的餐桌也就是空間的焦點,由此可見,高橋先生以人為重,特別在意賓客的交流,而我也在此之中學習到身為居家主人的關鍵角色。
設計:住まい塾 東京本部 高橋修一 (圖片來源-httpyuhobiwa.comhouses.html)

▲設計:住まい塾 東京本部 高橋修一 (圖片來源-httpyuhobiwa.comhouses.html)

 

高橋先生(Takahashi Shuuichi)於1983年創立【住まい塾】私人企業,設計具有深度思考的居家建築,以及培養新銳建築師。創立的理念主要是質疑日本商業建築的膚淺與輕忽人與空間的流動。高橋先生說:現代人幾乎以腦袋工作,過於強調數據與理性的分析,漸漸地將自己封閉於創意的古堡,無法體現源源不絕的可能性。
其中最大的問題出在於住所的建築,因為建造者出發目的僅僅為了商業考量,反而將人的重要性降低了,以致於都市生活讓人疲累,工作回家後無法在家中得到內在的滋養,需要一再向外索求,卻忘了人的內在本身就是豐富的有機體,「豐裕的建築」正是高橋先生提出的理念。
結合建築師、設計師與施工代表的身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高橋修一擁有多元的興趣,喜歡園藝及家具,對染織、陶藝、鍛鐵等工藝也有涉獵;得知我從臺灣來後,高橋先生親切地對我說,眼前的這張餐桌是臺灣製的木桌,之後興沖沖拿出一個造型雅致的鐵盤說,這是他在臺灣夜市發現的寶貝。
我左看右看研究了很久,還是無法理解這是哪來的鐵盤,後來認真研究一下才發現,這不就是小型的士林夜市裡蚵仔煎用的鐵盤嗎?厚重的鐵質讓高橋先生願意從臺灣扛回日本,獨特的美感眼光令我驚艷。
高橋先生目前唯一但影響力大的著作  (圖片來源-摘自網路)

▲高橋先生目前唯一但影響力大的著作 (圖片來源-摘自網路)

 

年輕的高橋修一在知名建築師白井晟一的研究中心工作,長期致力於特殊建築(例如美術館、廟宇等),因為一次朋友買到瑕疵屋的經驗,讓高橋先生開始思考一般住屋的議題,當時日本瀰漫一股商業致上的風氣,不管是建商還是銷售人員,總是會隱瞞房屋的問題。
當建造商的理念是「便宜、迅速」時,『ハイハイ』文化(銷售人員總回答是,是)變成消費者的夢靨。人們花一輩子的時間購買一間夢想的住屋,卻總是住得不舒適不符合個人需求,想一想我們能夠選擇的房子,不就是那些千篇一律、樣品化的商業建築嗎?
從北海道到九州,已經蓋了超過550間的房子,回想起三十歲時創業之初,所有的人包含自己的老闆都潑冷水說,金額太高的房子不會有人想買,但秉持著永續建築的理念,越來越多的人贊同高橋先生的想法。一般的商業建築大約可以維持二十年,之後就需要花更多的錢維修,然而高橋先生蓋的房子以人為本,利用自然的素材一磚一木用心地鑄造,像是工藝師般的執著,希望房子可以歷久彌新。
高橋先生認為「豐裕的建築」(豊かな空間)可以引發人無限的可能性,一間令人感動的住家就像是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健康的蔬菜;相信自己的感覺放棄用頭腦分析,溫暖的人不應該住在冰冷的空間。一個有陽光有微風穿透與自然為伍的房子,可以將人帶領至充滿活力的未來。
 
參考資料:
雜誌採訪:
直感を信じて生きたらおもしろい:http://wedge.ismedia.jp/articles/-/688?page=1
【住まい塾】官網:http://www.sumai-jyuku.gr.jp/
著作:知的住まいづくり考―「住まい塾」からの提言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