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從潛伏的「病菌」看藝術視覺圖像(下)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713 人
撰文/曹志宇 │發佈時間:2012-09-19 16:10
瑞典鞋匠岩版畫的局部,主題明顯是在描繪一個人獸交的場面。創作年代可能為青銅時代,約公元前1000年。基督教得勢後,人獸交被視為十惡不赦的罪刑,當事人與他的動物情人往往一起被處以極刑。

▲瑞典鞋匠岩版畫的局部,主題明顯是在描繪一個人獸交的場面。創作年代可能為青銅時代,約公元前1000年。基督教得勢後,人獸交被視為十惡不赦的罪刑,當事人與他的動物情人往往一起被處以極刑。

 

上文中,作者首先討論了疾病與人類社群的關係,不只是提供了想像世界末日切身的經驗、素材,同時也啟發了包括《十日談》等激動人心的文藝作品;時至近代,儘管我們已不再將疾病輕易地與世界末日畫上等號,但歷史研究卻發現了過去以來的重大事件往往與引發疾病的元兇――病菌,呈現密切的關聯。
如《十日談》背景中奪走許多人生命的黑死病,可能即來自十四世紀蒙古人東征時身上所挾帶的病菌,在歐洲人的身體上造成前所未聞的疾病,死於病菌下的歐洲人比起蒙古人兇殘的武力征服,為數更多。這一透過微塵泡沫般的病菌所見的歷史視角,同樣刺激了關於史前藝術的新解釋。
以下將以具體的作品為例,從圖像本身出發,做最大限度的觀察,以揭示潛伏其中的病菌與人類社群互相依存的關係,並嘗試由這一批的作品思考藝術的誕生,說明這些從過去以來被視為微塵泡沫的微小事物,如何形塑出早期人類生活中的視覺圖像。
圖1是著名瑞典鞋匠岩版畫的局部,表現的是一幅人獸交情景,畫中人物的手腳被誇張地拉長,彷彿興奮地手舞足蹈,根據壁畫本身提供的線索,進行第一步的現場還原,這些狀似狂歡的場合,在賈德的看法裡,人與獸頻繁的接觸,往往將成為疾病滋生的溫床。
位於印度北部的史前壁畫,畫中的人物被解釋為音樂家與舞蹈家,年代未知。

▲位於印度北部的史前壁畫,畫中的人物被解釋為音樂家與舞蹈家,年代未知。

 

在賈德的分類下,人口稀少的史前人類社群,多處於疾病演化的第一步――少數病菌在廣泛、密集接觸下,得以突破人類免疫系統,通過寵物或牲畜身上潛伏的微生物,如跳蚤、寄生蟲等進一步傳染給人類。史前壁畫中的人獸交配或戀獸癖由此一傳播的通道看,顯然點出了接觸病媒的過程。
現代仍有少部份停留在史前時代的人類社群,他們使用極其簡樸的石器,仰賴採集、狩獵維生,這些人口數稀少的人類社群,不僅是科學家研究原始社會的活化石,他們本身由於生業、環境限制相對稀少的人口數,同樣也暗示了這樣的一個現實,經由他們身體能觀察到的生老病死可能也就是我們所能見到最早的模樣,他們罹患的傳染病就是我們所見最原始的傳染病。
但這些經由動物身上的宿主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為何沒有如同黑死病、或愛滋病般殺死了大部分的史前人類,甚至今天我們還能在史前壁畫中看到他們在高風險的情境中樂此不疲?
原因同樣來自史前人類社群較今天而言相對稀少的人口數,大規模流行的傳染病,無法在一小撮以採集、狩獵維生的部落間生存。其後由於社會發展,採行農、牧業,史前人類由原本人口稀疏、流動的群隊發展成定居的村落、城市,疾病才得已於宿主數量突破性的增加改變原有的型態,成為人類社群中特有的疾病,造成如《十日談》中生死交關的寓言。
舞蹈紋彩陶盆,出土於青海同德宗日遺址中的一座馬家窯類型墓葬,約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050年。

▲舞蹈紋彩陶盆,出土於青海同德宗日遺址中的一座馬家窯類型墓葬,約西元前3300年至西元前2050年。

 

以同樣觀察史前藝術的眼光再看《十日談》,我們已然可以看到書本背後搭載的大城市,與一個傳染病所綰結的人口數,與人口數背後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在人際關係的脈絡下衍生的藝文活動,總總成就了一本世界名著。
再將討論的焦點拉回史前人類的壁畫,在闡明了病菌與人類社群的關係後,對於其中衍伸的視覺圖像,我們是否能據此回答藝術的起源這一關鍵的問題,本文的結論傾向保留,因為我們無法肯定這些壁畫就是人類最早從事創作的起點,但作為早期的創作表現則是無疑義的,我們仍能據此對藝術本身展開有意義的思索。
藝術作為人類有意識、主動干預的感官交流模式,洞穴中的壁畫顯然只是其中一環,其他可能但至今無法復原的交流模式當還包括舞蹈與音樂,壁畫作為視覺交流的一端,它鮮明的形象在在提醒了觀者,儘管我們再也無法綜合史前的舞蹈與音樂完成這一幅失落的藝術拼圖。
然這個視覺圖像本身存在的力量仍持續地撼動觀者的心靈,吸引我們探究這股力量意欲達至的目的。如此,我們或可以推測,這股交流力量的發動,正是藝術誕生源最原始的動機,它來自人與人間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溝通,歷經數千年來的累積,遂成就了藝術作為全人類普世共同的語言。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