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席德進筆下的臺灣古厝(上)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席德進筆下的臺灣古厝(上)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9519 人
撰文/曹志宇 │發佈時間:2012-10-04 14:42
圖1,席德進(1923-1981)家中布置的民藝、古董,無不顯示個人對台灣本土文化由衷的關懷。

▲圖1,席德進(1923-1981)家中布置的民藝、古董,無不顯示個人對台灣本土文化由衷的關懷。

 

白先勇在長篇小說《孽子》中曾描述一位夜晚在新公園出沒的攝影師。攝影師自藏一本特殊的相簿《青春鳥集》,《青春鳥集》的主角們是一群流浪在台北的異鄉人,幾乎每幀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旅行與遭遇的故事。其中,他最喜愛的是一位名叫「阿鳳」的原住民。
熟悉白先勇交遊圈的人不難看出,《孽子》這一刻畫新公園攝影師的片段,無不轉譯自生活中對席德進(1923-1981,圖1、圖2)切身的觀察,並以全新的面目在白先勇的筆下出現。
的確,席德進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作為一個頻頻以人物為主題入畫的藝術家,席德進的畫作如同攝影般,為昔日的台北留下珍貴的寫真;此外,「原住民」的身分,則又適當地暗喻解嚴前後風起雲湧的鄉土文化運動,原住民作為臺灣土生土長的化身,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符碼,足以在《孽子》中影射席德進與鄉土文化密切的關係。
白先勇以如此曲折的手法解構席德進,或有《孽子》作為一本小說本身現實的需要。然而《孽子》所採用的視角同樣亦顯示了一名作家獨具的細膩和敏感,闡明了作為一名觀者對席德進全部的印象。
    回到製造印象之初,讀者不免好奇,席德進畫作中與攝影異曲同工的肖像製作,以及濃郁的故鄉情懷如何在台北達到有機的聯結,成為刺激白先勇下筆的力量?
觀覽席德進筆下的風景畫作或可對此提供部分的解答,特別是風景畫中的古厝,山野中古厝的存在對席德進來說,無不體現了人與自然共存共生的和諧關係,足以道出作者心中的理念。
圖5-1,席德進筆下的台灣風土(作於1980,水彩紙本,56×75㎝),舒緩起伏的山巒以及一間間矗立在土地上的古厝,是觀者一眼就能明白的_席德進風格_。

▲圖5-1,席德進筆下的台灣風土(作於1980,水彩紙本,56×75㎝),舒緩起伏的山巒以及一間間矗立在土地上的古厝,是觀者一眼就能明白的_席德進風格_。

 

而對照席德進以古厝為主題的風景畫與白先勇創作的小說,則更讓我們深思,這兩位引領一時風騷的文化名人,各自面對鄉土文化保存所抱持的種種態度,以及依恃著作品散發出的迴響。
無疑席德進筆下風景所呈現的統一的、穩定的調子,瀰漫在他生前所有的作品之中。風景畫作為席德進長期經營的題材之一,那舒緩起伏的山巒,以及一間間矗立在土地上的古厝(圖5-1),比起筆下琳瑯滿目的人物畫(圖4-1、圖4-2),前者使用大塊面積的平塗的山脈,加以用色鮮明的古厝,無不有效地傳達出一股「量感」,而如此的線條與用色,亦暗示了鄉土在作者內心不凡的份量,不是如後者那些運筆迅速的人物畫得以輕易掩蓋。
透過風景與人物畫這兩類作品交迭地問世,我們遂看見了一個鎮日忙餘應酬的職業畫家。一方面,席德近習慣台北浮光掠影式的社交場合,他總是不嗇為交往的對象留念寫真;但在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對臺灣風土幾近固執的描繪,這使得他的風景罩上一層穩定的調子,具有一眼便能辨識的「風格」。 
  席德進對臺灣風土幾近固執的描繪不僅表現在創作之中,同樣也表現在他後半生為保存古蹟付出的種種實踐。包括作為近年花博重要展場之一的「林安泰古厝」(圖6、圖7)。
林安泰古厝之獲存,大部分有賴席德進的努力以及他為自己的眼光所投下的巨大賭注-敢與台北的開發作對。而與古蹟保存互為表裡的,則是席德進經由《雄獅美術》雜誌發表的,一系列以臺灣民藝為主題的專欄。
特別是後者,作為專欄,席德進有計畫地將個人的喜愛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藉由雜誌媒體廣泛的發行量,影響大眾觀感,以圖產生某種輿論,作為政府當局施政的參考。
還不僅於此,藝術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感官交流,創作本身就已具備了「溝通」的功能,用以輸出作者個人的意願。以席德進大量創作的風景畫為例,這個 「大量的」數量本身,對於藝術家本人最好的解釋或許是持續而不滅的熱情,然對於觀者、對於社會大眾來說,卻可能在不同交流的情境下衍伸出多方面的解讀。作為一個觀眾的立場,我們便不能不考慮席德進風景畫中的風格。
圖6,席德進,約1970年代,《林安泰古厝》,紙本水彩,55.6×76.2㎝,國立台灣美術館。

▲圖6,席德進,約1970年代,《林安泰古厝》,紙本水彩,55.6×76.2㎝,國立台灣美術館。

 

作為續篇的下文,將鑑賞席德進以硬邊黑線的構成的特殊畫風,指出席德進這一風格乃受國外紅極一時的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1928-1999)所啟發。席德進以畢費為代表的國際風格投入本土文化為主題的創作使臺灣的文化保存增加了國際視野,並透過個展與報章媒體的報導,形成公眾輿論,促使文化資產保存成為國際級的議題,一舉使得林安泰古厝獲得保留,成為此運動具體的成果之一。
----------------------------------------------------------------------------------------------------------------

圖片說明:
圖4-1,席德進筆下的「貴婦」(紙本素描,46×37.5㎝,私人收藏)。貴婦以刻意修整的髮式進入席德進的視野之中,畫家讓她端坐於一套安排好的古董傢俱前,他們之間微妙的互動暗示該貴婦與畫家本人應有一定的交情,並非隨性的街頭寫真,她很可能即是出入畫廊消費席德進畫作的收藏家,提供經濟援助,供養畫家對臺灣風土的熱情。
圖4-2,席德進生前的畫室一景。畫室右側的牆面上掛有一幅以圖3之素描為底本完成的人物肖像,畫室作為生產藝術品的場所,以及顧客選購畫作的第一現場,無論對畫家席德進與消費席德進的顧客來說,都是一所重要的空間,理想的畫室內的陳設,不僅是畫家本人主觀意願的呈現,同樣也需照應到贊助人或者是顧客方面的需要,以刺激作品銷量滿足職業畫家的經濟所需。席德進選擇此幅畫中作為畫室內的陳設,加以畫中人物講究的穿著,推測此人對席德進在台北的生活無疑提供的實質的幫助,而此人的形象在席德進的顧客眼中亦是一項巨大的保證,有一位貴婦的背書,當能引發刺激銷量的效果。透過素描與油畫作品的呈現,我們遂在此看見了席德進在台北靈活的社交手法,而一如作品品質所示,說明了席德進同時也是一位習慣應酬的畫家。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