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期藝週刊
字級:

超潮攝影展-大衛.拉夏培爾

撰文/文/編輯部整理採訪 圖/顧展蓉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的亞洲巡迴首展,在五月三十日落幕了。大衛.拉夏培爾,1963年出生於美國康乃迪克州,早在青少年時代,拉夏培爾的攝影天份即已開始嶄露,17歲那年,他的得到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的賞識,應邀為Interview雜誌拍攝人像,他的攝影家身份和知名度,也因此機緣而隨著好萊塢(Hollywood)的名人四處傳揚。他的影像作品中經常可見的是,超現實感的名人圖像和昭然若揭的風流物慾,一方面暗示了時尚名流的奢糜生活,一方面也深刻紀錄了這個荒唐頹廢的年代。

他同時活躍於時尚攝影、當代藝術創作、MV編導、紀錄片拍攝、以及表演活動場景設計等領域,作品的個人風格鮮明,每以兼具新潮美感及戲劇張力而著稱。拉夏培爾膾炙人口的攝影創作,除了獲得「攝影界費里尼」的封號、法國及美國攝影雜誌(Photo)「年度最佳攝影新人獎」,最近更獲選為「全球最重要的十大攝影師」之一。 近年來,大衛轉回到他創作的源頭,以純藝術展演的方式,於全球各大畫廊和藝術機構舉辦個展,在這些展覽中,他也突破了鏡頭與框架的格局,開始發展運用複合媒材及立體裝置創作。

本次攝影展中,大衛有展出的主題有許多,其中主題-天堂到地獄Heaven to Hell,一幅【寇特妮.樂芙聖母慟子像】,明顯是米開朗基羅畫作【聖殤】的「當代社會寫真版」:名歌手寇特妮.樂芙懷中抱著的是,一個年輕的毒品受害者。聖母瑪利亞痛失愛子耶穌的聖像模本,被對比地轉化為一個世俗尋常的死亡場景。災難與毀滅Disaster and Destruction,在2005年創作的【世界盡頭的房子】中,斷垣殘壁、家毀而人未亡的戲劇性場面,刻畫了大難來時,為人母者極力保護襁褓的聖潔光輝,而畫面中從容優雅的人物,則讓人不禁聯想到拉裴爾畫中聖母子的古典形象。

而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最值得一看的應該是眾多好萊塢明星的照片。拉夏培爾長期為國際知名的刊物工作,如VOGUE、GQ、浮華世界等,他拍攝過的名人不計其數,這次還包括已過世的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為了向麥可.傑克森致敬,拉夏培爾參考了墨西哥天主教聖像卡的格局和三部曲的概念,拍攝完成【美國耶穌】、【大天使長麥可】、【賜福】等三件作品。

而他拍攝名人的六另一個主題是過度消費、名人崇拜、以及15年來的美國狂熱Excessive Consumption, Celebrity Worship, and 15 Years Of American Obsessions.拉夏培爾透過冷靜而嘲諷的鏡頭,凝視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類行為:奢糜浮華、貪得無厭、和物慾消費。這些行為所產生的無形社會力量,不斷地刺激人們追求更多的物質,也逐漸地讓人性受制於物質慾望。臣服於消費主義的公眾名人,其實也是自我形象膨脹的產物,大衛利用明星的閃亮世界,雙向描繪出了每個人心中的自戀性格和自我表現心態,以及這之間一種既緊密又微妙的互動關係。

此特展一直到展出的最後一天,人潮還是大排長龍,當日氣候不佳飄著雨,還是不減民眾熱情。本刊記者很幸運在特展最後一天,訪問到當代藝術館的館長。館長表示,辦這樣國際型的特展,邀請到創作者本人來台灣,與觀眾面對面解說,鼓勵年輕創作者,也讓一般民眾更能貼近藝術。記者問到,關於此次的特展,有些限制級的照片,擔不擔心「兒童不宜」?館長說,他們都有解說員在,況且都是藝術是沒有界線,所以這次完全沒有限制參觀者的年紀,很多人還攜家帶眷來一起看展。而大衛.拉夏培爾不只相片拍的好,連拍攝的MV也個人風格強烈、話題十足,當代館也有影音據點,播放大衛的MV創作,這次特展的成功,不光是創作者本人天賦異稟,當代藝術館也是一大功臣。館長表示,當代藝術館今後將會更積極舉辦這樣的特展,推廣當代藝術,也會進一步將當代藝術融入公共藝術,更貼近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