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胡達華2012記憶軌道 釘畫創作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胡達華2012記憶軌道 釘畫創作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4023 人
一剪一釘,層層堆疊出記憶中的九份
撰文/林翠如 │發佈時間:2012-11-27 17:11
胡達華老師

▲胡達華老師

 

特殊地理環境營造山城美景入畫
九份臨山靠海位於山坡地上,從遠處眺望小鎮,除了接近地平面的海景之外,房屋建築沿著山坡地形成階梯式的錯落畫面,有別於一般鄉村的風情。除了有如此特殊的地理環境外,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多雨又多霧,這是素人藝術家胡達華老師出生的地方。
自從60年代以後,應該已經沒有人經歷過「輕便路」,這是一種由木板下方裝上輪子,行走在九份平地搭建的雙軌輕便道上,可隨招隨停載少數人、貨乘坐的「輕便車」。例如作品:磅坑口、輕便路、大竿林……等都寫實地呈現出當時的景象。而山區高低交錯的地形則是依靠流籠作為運輸的工具,在其他作品中也表現得栩栩如生。
胡達華老師出生於1938年,家中祖父先輩由十分寮輾轉搬到九份,就從事當時小鎮最重要的開採金礦的相關工作,所以從小到大除了求學、工作階段陸續離開過九份以外,幾乎與這個地方緊緊相依直到現在,例如作品:大樹下、山路、九份風情……等。
山路2012-胡達華

▲山路2012-胡達華

 

素人畫家的五金緣
真要說起基礎的美學教育,胡老師笑說:「從沒有學過,只有中學時代課後閒暇之餘,會從九份興沖沖地跑到台北看各式的展覽。」真正開始創作的契機,是因為重建九份的老家為三層樓的建築,覺得需要有一些裝飾品,於是隨手拿起從事五金生意的材料,就這樣動手做了起來,那一年是1995年,正值59歲。
胡老師的五金事業,從早期進口機械設備所需的手工具(例如:鉗子、鐵鎚、釘子……等等),到汽車生產線必備的金屬器具,直到目前的螺絲帽五金買賣等等,隨時代的潮流而有店內銷售商品的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五金」本質,所以老師堅持它的作品要用五金材料來呈現,就像畫中它最愛的故鄉-九份。
工具組

▲工具組

 

自喻釘畫為「金屬馬賽克」
持續至今超過17年創作未曾停歇,就好像釘畫自然呈現出的金屬亮澤感、飽滿的色彩一如創作之初,遠看幾乎看不到釘子的痕跡;近看又覺得釘子是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遠觀近看、不同角度都有立體光澤的不同體驗,這是釘畫異於一般平面畫作最大的差別,而這也是老師能不斷創作新作品的樂趣所在。
 
釘畫所使用的材料與工具,與一般我們熟知的水彩或油彩不同。胡老師一一講解:榔頭就是畫筆、鋁鐵罐就像顏料、剪刀即是調色盤,而拔釘鉗彷如橡皮擦、木板就是畫布,而最重要的靈魂就是電鍍過的釘子。
第一次遇到外國人問起作品的材質名稱,老師思索了一下如何讓他們理解這種特殊材質的創作,便以「金屬馬賽克」來形容他的作品。胡老師從第一幅作品到目前為止多以記憶中的九份為畫中的主角,不論是風景、人、事、物,無一不入畫中。剛開始創作的前幾年會先用素描的方式將腦中的畫面畫下來,再進行釘畫,後來完全不需要靠素描來完成構圖,信手拈來有什麼顏色的鐵鋁罐,就先剪下拼貼適合那個畫面的色層,一刀一剪完全憑老師對美感的呈現。
輕便路-胡達華

▲輕便路-胡達華

 

用鋁片色塊、鐵鎚釘子,拼貼出獨一無二的創作
有許多去找老師學做釘畫的學生問:做釘畫的秘訣與方法是什麼?他的回答很妙:「我的方法就是沒有方法」。老師並不希望學生用臨摹的方式來學作畫,他認為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鐵鎚下的作品,剪下的毎一片鐵鋁片形狀都不一樣,在還沒有確認最後位置時先淺釘五、六分深度,保留可以用拔釘鉗修改的程度,直到完整組合好畫面的構圖之後,再全部釘下去,如此獨一無二才是自由發揮的創作。
後來這些年老師走遍國內外,不管是邀展、開課教學、示範或是旅遊,每到一處如果時間許可的話,也都會將所見所聞用素描的方式記錄下來,當作回憶或是大方的送給主辦單位,所以作品也有除了九份之外的國內外遊歷美景的多元化表現,像是:阿拉斯加的流冰、101的素描等等。
流冰2012

▲流冰2012

 

堅持台灣原創融入對故鄉的思念
胡達華老師對作品唯一的堅持就是,只要鐵鋁罐上有「台灣或是Made In Taiwan」這樣的字眼,一定會完整的留下來不會剪掉,就好像他對記憶中的故鄉-九份的眷戀一刻都不忘。問老師會創作到何時?他笑說:「越作越有興趣,會一直一直做下去」。
文末,耳邊彷彿傳來蔡振南低沉沙啞的吟唱【黃昏的故鄉】,這首充滿對故鄉懷舊思念之情的老歌:「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撰文/林翠如.圖片提供/中友時尚藝廊
雨後挑水1998

▲雨後挑水1998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