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福興雙年展特別報導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福興雙年展特別報導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49511 人
亞洲當代後殖民
撰文/張馨尹 │發佈時間:2008-09-19 17:36
泰國藝術家Anupong Chantorn的佛教系列作品之一
徐唯辛礦工系列之一
220
  若說雙年展是今年亞洲各地區最大的藝術文化盛事,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因為,光是在台灣地區,這個月就有兩個以不同主題發想和思考的雙年展正展開中。位於彰化縣福興鄉穀倉,今晚將舉行預展及記者會,以「亞洲當代後殖民」為主題的福興雙年展就是其一。
    雙年展策展人陳朝興先生表示,本雙年展的構想是因這幾年亞洲當代藝術、亞洲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上顯得有些昏昧不明。又因大陸當代藝術正以蓬勃之姿出現,藝術家們紛紛往大陸北京發展。全世界的新藝術產業跑去大陸,但新的亞洲主義亦正出現。他認為,這顯然是一種戰後後殖民文化藝術的再生產過程,代表亞洲地區已經找到戰後的自信。我們同時能看見全球化的過程中,文化正名性的重要。他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如果不以正名性為題,將會變成不斷的COPY再COPY,只是不斷的彼此抄襲。所以,亞洲當代藝術的萌芽發展,是展現二十世紀後半葉後殖民文化的反省,以及文化再生產的過程總結。
    在福興雙年展主題呈現方面,他希望透過當代藝術的創作,讓人們了解到亞洲地區對於戰後以來文化正名性的認同,透過過程展現強調正名性。於是,他邀請曾被殖民過之國家的藝術家們,包括日本、韓國、蒙古、中國、台灣、泰國和越南等,也有美國藝術家透過作品呈現他對於亞洲地區的認識。因此,作品很有意思。因為,亞洲地區對於戰後文化認同的掙扎,透過創作過程用當代藝術品來表達,觀眾將能看見不同文化背景中突出的內在正名表現。
    主題的串聯選擇以米食為主軸,是因這些國家都以米為主食,以米食來串起,用隱喻的形式,將稻米做為後設性的隱射。福興穀倉是米食的產區,又是收藏的地方,在此米食集中區做展覽,展現後殖民作品,非常有歷史意義。因為,透過這層關係,強調文化認同、文化再生產。而從作品中我們也能發現,被殖民的過程中,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已經慢慢拖離對西方文化的依戀和迷戀,擁有了迥於西方當代藝術的風格,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作品類型方面,影像佔很大部分,顯示亞洲國家對新媒材的高度熟練度。傳統媒材表現方面,則期盼賦予新的主題和新的想法。透過這樣不同的媒材反應,不管是傳統的、當代的、數位的,也就是自十九世界末葉至二十世紀的發展藝術過程,從原始到現在,亞洲藝術家都能展現自如。
    作品裡面,陳朝興先生特別推薦,中國潘德海的作品以及徐唯辛,前者以虛胖人的外表來展現人不應該只虛有其表,更應該擁有內在,矛盾的顯示對現實社會和政治的想法。而後者以礦工系列來說明中國大環境下的寫實勞工生活。除此之外,賴永興的地獄門,泰國藝術家Anupong Chantorn的佛教系列作品,台灣吳達坤「迷樓」,以及李小鏡十二生肖等的作品,都非常值得一看。
透過自我反省和自我的省視過程,福興雙年展展現了亞洲當代藝術在殖民過程裡的新發展。有興趣的民眾何不在假日走上一趟彰化福興穀倉,看看正茁壯發展的亞洲當代藝術。


詳見相關作品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