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影展觀察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影展觀察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1384 人
「高雄拍」影像運動
撰文/游千慧 │發佈時間:2013-12-01 17:37
《尋找木柵女》劇照.jpg

▲《尋找木柵女》劇照.jpg

高雄近年來投注了極大的心力在電影創作的發展上,相較於熱熱鬧鬧的城市行銷,以觀光價值為取向的「黃色小鴨」展覽,投資電影(尤其實驗性質強烈的短片)其實並無太直接的經濟效益,然而,剛剛落幕的高雄電影節今年首播了十部短片,這些屬於「高雄拍」計劃的電影,僅要求導演在作品中置入高雄的影像,但卻不限都市、田野或是山地,如此影像涵蓋了各式各樣,或許鮮為人知的「高雄風貌」。從這次的投資成果,即可看出政府對高雄文化資產的重視,目前「高雄電影館」擁有這十部短片的版權,日後除了會繼續在館內放映,也有機會將影片推薦到國外影展,增加國際藝術文化的交流。

廢墟、古物、老照片、聚落、小人物等美妙題材,對創作者而言總是洋溢著時間的香醇厚度,並散發著往日回憶的神祕與傷感。它是慈祥長者坐在大樹下和晚輩娓娓道來的歲月故事,亦或是史料記載之外的蒼茫失落。歷史的傷口、亡者之遺物、人間的真實面容,以及伴隨巨大事件洪流所帶來的強大意念,促使創作人和觀影者共同注視著高雄歷史的靈魂,且重新思考人生的軌跡。

「高雄拍」系列的十部短片類型可說是大相逕庭,巧合的是,其中有幾部充滿著濃厚的歷史時間感,它們既有跳脫劇情敘事的成分,卻又不失普世易懂的故事性。從鄭立明導演的《尋找木柵女》談起,鄭立明透過19世紀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所拍攝的高雄古老照片,企圖解放歷史之魂。試想像19世紀的外國攝影師,背著沉重照相器材與易碎的玻璃底片,遊走於高雄鄉野山區拍攝原住民的情境。為了再現湯姆生的攝影形式,導演找一位化工老師的朋友幫忙,由於顯影屬化學領域,他們研究出百年前的藥水成份,玻璃濕板攝影所使用的「火棉膠」在現代電影化妝時常會用到,導演透過管道調製出那鮮為人知的古老配方,而後便實際嘗試拍攝,這一段辛苦的再現歷程是以紀錄片形式呈現。另外,片中也模擬了湯姆生拍攝一位懷抱嬰兒的平埔女性,視覺遊走於相機內外,相機內部的成相倒立,再加上影像設計的安排,觀眾只聽見啼哭不止的嬰孩,哄著孩子的母親,歷史場景在此鮮活起來,宛若默劇的演出也別具趣味。《尋找木柵女》當初以「跨類型」提案,影像中包含許多實驗性的元素,既是紀錄也是戲劇演出。然而拍攝此片的核心,依然是鄭立明對原住民文化的重視,以及對歷史生成真實性的思考。

《夢非殘影》劇照.jpg

▲《夢非殘影》劇照.jpg

同樣具有歷史感的作品,黃明川的《夢非殘影》透過高雄的收藏、藝術家木殘(陳茂田)的口述歷史,還原地方人文及藝術家的生活。在短短廿五分鐘影片裡,剪輯了導演十來年陸續紀錄木殘的精華。藝術家藏有大量人偶,包括神像、機器人、市松娃娃、歐式古瓷娃娃、非洲木偶等各式公仔,數量多到彷彿遊樂園。片中拍攝到木殘將他收集的機器人一隻隻啟動,創造出有如《玩具總動員》般活潑歡騰的畫面,藝術家可愛的心性藉此表露無遺。「收藏本身即意味著死亡,那麼在死亡過後呢?」黃明川提到,木殘後期的創作常使用戲謔手法展現一種超現實精神,把東西重新組合而產生另一種全新的意義。藝術家改造其收藏,絲毫不心疼地再造作品,片中可看到他把高價古董雕像的頭剁下,再將別的物件拼裝上去,那與他早期的文人創風格大有不同。或許是面對親人驟逝後的悲慟,讓木殘改變了對人生的想法,但在片中他就是一位可親的、玩心十足的藝術家。

趙德胤的《海上皇宮》同樣散發著地方歷史的滄桑性格,他拍攝關於一位移居高雄之外籍新娘的實驗片,女主角吳可熙飾演想逃回家的緬甸新娘,歸鄉之路的奇遇牽引出高雄沒落的一面,而王興洪則一人分釋兩角,分別是僧侶以及女主角的幻想伴侶。片中場景多座落於駁二特區、公園路五金街以及港口,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世代,過時的五金拆船業不免走向衰落的命運。趙德胤特別提到港口的故事性令他著迷,他們到高雄港區參觀時,曾發現柱子上貼著有趣的傳單,上頭畫了個人,寫道:「你的船與人若曾在菲律賓被扣留而靠此人贖回的話,要提醒你他是個騙子!你被詐取的錢財我能協助贖回,只需抽取兩成作費用」。從中便能看到許多劇情元素,甚至也足以發展成電影,趙德胤如此說道。在實驗意味強烈的《海上皇宮》之中,觀者仍能感受到導演強調故事情調的意圖。

《海上皇宮》劇照.jpg

▲《海上皇宮》劇照.jpg

身於都市之中的沒落區域,似乎特別容易從中發展出傷感的故事。李佳玲導演的《蜉蝣》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但它最後藉著高雄老眷村來抒發憂傷情懷。導演感性地表示:「很多場景值得被保留下來,我們選擇了高雄左楠的宏南社區,裡頭尚有許多日式老建築,我們詢問一個先生,他從小在那裡長大,現在卻負責批公文拆房子,他得知我們要在那裡拍片時,幾乎眼泛淚光希望我們為那裡留下紀錄,因為那裡是他的家!」在眷村場景之中,導演道出沉重的生命故事:余東深愛的妻子病逝,他將妻子的手機作為陪葬物,不料到在某種巧合中,原本在棺木裡的手機被賣到二手市場,而被身患重病的少女曉君買走。余東因為想念妻子,忍不住將他想說的話傳訊到她的手機,少女在輾轉間收到簡訊……故事帶出「想死」與「想活」兩人之間的碰撞,死亡這件事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老建築某種程度可說是上個世代的遺物,導演希望觀眾能被影片中的場景及人性所觸動。

《夏日紀事》劇照.jpg

▲《夏日紀事》劇照.jpg

黃丹琪的《夏日記事》也碰觸到死亡議題,然故事卻是由兩個氣質清新的孩子緩緩吐漏,他們的記憶既日常又奇特。劇中小潘和曉海是從小到大熟識的同學,也是玩伴,導演特別找了演員指導黃采儀做兩位的表演老師。潘親御與畢曉海雖然已不像在《冏男孩》或《第四張畫》那麼幼小,但他們在「默契訓練」中的表現仍純真的讓人會心一笑。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將包裹送去給某人,後來卻發現裡頭的褲子破了,因而必須解決問題。結果小朋友意想天開,想用藍色原子筆塗滿褲子破洞,另外還想了許多奇怪的辦法……最後他們買了針線,坐在店門口縫起褲子;另一個任務是跟「狗」有關,因為劇情裡出現一隻死狗,而曉海本身怕狗,所以導演要潘親御和畢曉海一起牽隻狗走一段路,中途要餵牠、清理排泄物。黃丹琪笑著說,小朋友真的會做許多無厘頭的事,比方說他們補褲子那天,任務都還沒進行時,潘親御就先帶畢曉海到7-11試喝關東煮的湯。而到第二次的遛狗行動,潘親御又再次去試喝關東煮的湯,完全讓人猜不透其想法。即便《夏日記事》呈現出一種少年歷程的徬徨、日常記憶的衝擊,以及人生瞬息萬變的茫然,但導演試圖讓觀眾跟隨少年的步伐,透過他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使我們可以更真切地體會青春能量,或者生命中的真實與希望吧。

《戒菸》劇照.jpg

▲《戒菸》劇照.jpg

陳永錤導演創作了一個屬於中年男人的故事《戒菸》,全片的焦點純然以人的感情作出發,雖然故事情節簡約,然而卻需要觀眾花點時間沉澱思考其內容,情感也會逐漸被感染。導演找了來自西班牙的Miquel Martínez擔任攝影,他同時也是《蜉蝣》一片的攝影師,陳永錤覺得以外國人的眼光看臺灣景象還蠻有意思,然而拍攝的景觀或畫面的構想很單純,也沒有花太多力氣在美術上。《戒菸》講述一個中年男子,接送一位看似他女兒的角色去上學,接著他度過自己的一天。不料等他要接女兒放學時,他撞見女孩跟一個年輕男人出遊。前半段處理那段如同父女般的親密感,但隨劇情逐漸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兩人之間有股莫名曖昧的情愫,其實他們並不是父女。這是陳永錤為了「高雄拍」特別撰寫的劇本,最初的故事發想出自一則新聞報導,蘋果日報「人間異語」時常報導一些邊緣人物的人生,或是社會角落發生的事件,有天導演讀到有個計程車司機接送好友的女兒上下學,那女孩與司機的年齡差距頗大,但卻日久生情、彼此相愛,《戒菸》的劇本便是由此發展而來。片中頗有「大叔味」寞落感的主角,也可說是導演與編劇的自我投射,寂寞的男人、曾經失敗的婚姻、對青春的留戀與嚮往,這些又會促成什麼樣的人生獨白?

《海倫她媽》劇照.jpg

▲《海倫她媽》劇照.jpg

關於人物的心境與告白,喜感十足的《海倫她媽》點出了同性戀的父母的複雜情緒,它述說母親與女兒在兩地的故事,而導演黃靖閔本身也是高雄人,主角身處的環境有如導演從小成長的高雄鄉鎮。劇中母親是一位南部的傳統媽媽,她的孩子長大後到北部求學工作。媽媽的生活場景在楠梓蚵仔寮漁港拍攝,製片丘昀表示,他們不是拍蚵仔寮的觀光區,而是當地人生活的地方,最後還是高雄協拍中心幫他們聯絡里長,找上林園的鳳芸宮協助。黃靖閔說:「鳳芸宮在我小時候的住家附近,那裡的居民一家三代都在那裡拜拜,剛出生就會被帶去讓神明認作乾兒子、乾女兒,對地方來說那是精神信仰的象徵。」戲裡面有一段是媽媽發現女兒的情事後不知如何是好,就到廟裡求籤找師姐幫忙。這確實是導演實際觀察到南部與北部媽媽的差異,南部媽媽在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往往會傾向尋求某種未知的力量。這部片幾乎是真人真事改編,導演的朋友分享自己「出櫃」的故事,「出櫃那個晚上,母親沉默一陣子後走了,第二天一早醒來,媽媽端了杯符水進來要她立刻喝掉,喝完要她去找宮廟裡的老師」。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還會這樣?設定這部短片不全是喜劇出發,而是用比較詼諧的角度講述沉重的事,「此片歡迎大家來洽詢」導演說她很樂意這部短片有公益播放的機會,她想用短短半小時告訴同志父母,孩子「出櫃」可以怎麼辦。

《毛豆先生》劇照.jpg

▲《毛豆先生》劇照.jpg

若要真實地描繪一個人物特寫,《毛豆先生》也是典型南部人的代表。這次參與「高雄拍」計劃,要從導演章大中從資料上讀到「毛豆先生」周國隆的故事開始說起,一開始他只單純對此人產生興趣,從一個草地公務員的角度來看待事件,毛豆田近年牽扯到土地徵收,然而小小的毛豆卻有驚人的產量與價值,周國隆能使毛豆一年帶來廿億臺幣的收益,而2012年的毛豆外銷量更高達700億美金,如果沒有毛豆先生,便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果。導演笑著說,大家都覺得這位先生講話有些無趣,但他只有在談到毛豆時會眼睛一亮,因此稱呼他為Mr. Bean。章大中原以為毛豆田都位於屏東,沒想到查過資料才發現周國隆是高雄美濃人。「我很相信命運」導演如此說道,正當他被此題材吸引時,即看見「高雄拍」補助計劃,就此起身拜訪了周國隆,聽他介紹那些田地以及毛豆農夫。親自走訪一趟之後導演心裡踏實多了,這個故事應該會蠻有意思!為此章大中想著要怎麼提昇故事的生動度,後來決定用地下電臺那種旁白方式,可以讓觀眾有如聆聽說書人講古一般,使毛豆先生的故事透過臺語DJ「賣藥式」的表現傳達出來。

《更好的明天》劇照.jpg

▲《更好的明天》劇照.jpg

高雄除了海港、農田還有山地部落,《更好的明天》故事分為兩線:一個從北部南下的劇團「不想睡遊戲社」,開車經顛簸的山路,進到了那瑪夏達卡努娃村完成演出;一位念幼稚園的五歲男童,他每天都要搭車經一段山路到學校,而今天城裡的人來山區演出,小男孩看完表演後偷偷跑出來;直到演出結束後,大家又過回原來的日常生活。廖敬堯表示戲劇很有魔力,但那種力量需要觀者在臺前看見孩子的動人表情,他們露出期待、驚訝與笑容都能深深打動人心。這部片雖不走高潮迭起的緊湊劇情鋪陳,但內容也一定不會無聊,它不只是一般到部落去走馬看花、風災巡禮的拍攝,因「劇團演出」本身就是一件外來的新鮮事物,它被放置到地方與當地小朋友擦出花火,自然就會出現不同以往的畫面。一齣完整的戲劇要在部落呈現實在很不容易,這次導演親自實踐承諾,讓劇團到那瑪夏鄉演出兩場表演,為山區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一些特殊的回憶,而最後讓所有人都平安回到家,這就是廖導演口中的最大滿足。

《小清新大爆炸》劇照.jpg

▲《小清新大爆炸》劇照.jpg

最後,當「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變成一場騙局,在影像中會出現何種「笑果」呢?導演徐漢強選取了高雄、臺北兩大城市,以及國外幾個大城市的景觀,將故事設定於虛幻的重組空間之中。《小清新大爆炸》故事主軸在諷刺現今的小清新、微電影,其實是在販賣商品、咖啡、生活用品,明明是商人想賣東西,卻將其包裝成某種舒適的生活情調,徐漢強挖苦地說,「微電影中的人生好像只要喝咖啡卻不用吃其他東西,每天坐在咖啡店打字卻不知在打什麼」,因此他將其主角設定為典型的「小清新」人物,每天的生活就是騎騎單車,帶著筆電到咖啡廳打打字,此人一點都不懷疑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對勁,直到有一天發生了意外,他才發現原來身處的世界很奇怪……《小清新》一片把所有知名景點聚集在一起,在同一個城市中,你會看看到85大樓與臺北101站在一起,巴黎鐵塔與東京鐵塔也成為鄰居,最後需要藉助許多特效合成的效果完成此劇。導演利用劇組後製的優勢來彌補預算,以動畫加強喜劇片的幽默喜感。

我們冀望這些影像皆展現十足的創意、想像力,為這塊土地、這些人事留藏住最重要的真實記憶,也感謝勞心費力的影像工作者,以電影活化了過往或現今的地方風景以及歷史靈魂。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