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3.0 跨越時代與媒材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藝術家3.0 跨越時代與媒材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29908 人
辛義明&林株楠
撰文/編輯部 │發佈時間:2013-12-07 10:51
作品《千山萬水》

▲作品《千山萬水》

在日本本島中心,信州長野八之岳南方,有一個只有內行收藏家才知道的地方,一間私人美術館,命為「夢宇谷」。在自然靈氣森林綠意的環抱下,這裡像是凡塵間的世外桃源,別以為這是默默無名藝術家的駐點,這是藝術家辛義明(YOSHIAKI YUKI)鍾愛的僻靜生息之地,每年在這的首展,吸引眾多國際藝術經紀人與藝術家,千里迢迢,從東京成田機場抵達後,還需要超過五小時以上的內陸接駁。

2012年夏天筆者有機會到「夢宇谷」參訪,並與當地資深員工訪談,發現了這個在旅遊手冊上找不到的藝術珍寶。並意外得知「夢宇谷」在紐約旗艦店,以及在杜拜、東京與高級餐廳的結盟;更親身感受到畫家及書法家辛義明對藝術的熱愛與多元跨界的經營之道。1945年出身於鹿兒島,從小喜歡畫畫,年輕時期學習油畫,並融合國際及日本繪畫精髓,近年來以畫家、字畫家、空間設計師為名。受到國際注意的辛義明提出的「字象字畫」(Ji-Sho-Ji-Ga),對於同樣擁有漢字文化的我們來說,繪畫結合書法及象形文字之美,這樣的概念並不陌生。

作品《漾》

▲作品《漾》

相似的藝術風格,位於台中,【錦江堂】第三代林株楠,從早期的油畫,一路結合字畫、書法、篆刻等藝術媒材,將傳統的技法結合現代的元素,早已經發展出一套不同以往的美學語彙。錦江堂文教基金會林株楠董事長是藝術家,也是藝術家經記代理人,精通篆刻、書法、水墨、陶藝,尤其篆刻多次獲獎,並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展出,可以說是台灣「字象字畫」的代表人物。

林株楠從創新的表現手法用現代油畫技法,加入東方水墨潑彩的感覺,表現穹蒼浩瀚,山川空靈,大幅畫作尤其適合擺放在開放的公共空間。如同在辛義明的事業體系中,有一項就是與空間設計的結合,利用大幅畫作為商業空間定調、加分。讓消費者在一般的生活中,也可以體驗到參觀藝術畫廊的驚豔享受。以台灣目前現狀來說,收藏畫作大多仍是希望可以美化自家的環境,屬於私人收藏性質;然而在日本、歐美等,卻時常發現身邊的藝術品有可能就是真品,那種近距離感受到的美感,不同於「形式」相似的複製品。又也許是因為習慣了複製品,台灣人思維容易受限,彷彿如了「山寨」之外,走不出更大的格局和想像。

作品《意境》

▲作品《意境》

本身熱愛收藏的辛義明,欣賞各式各樣的陶藝雕塑家、木作品,因此「夢宇谷」展示了琳瑯滿目、從日本各處搜來的名家作品。原本住在東京的辛義明,找到了在八之岳山邊的一處空地,於是利用周末或是工作之餘,往返兩地,親手打造這個空間,每一面牆和水電,都是他用盡心思,一磚一瓦建成了。所以「夢宇谷」說是他的家也不為過,在此他不但推廣自己的創作,也將其他精彩的藝術家介紹給藏家,讓藝術收藏的深度、廣度漸漸深植在自己的員工、消費者以及僅僅是附近參觀的鄰居身上。

作品《銀河系之二》

▲作品《銀河系之二》

與辛義明相似的林株楠,從十七年開始,革命性地創辦「全球華人藝術網」,讓苦無通路的藝術家,在不花一毛錢之下,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網路商店;並造福喜歡藝術的藏家,不必出門在家就可以一站式搜尋到各具特色的藝術品。不只推廣自己的作品,同樣提攜身邊的藝術家,是最令人敬佩的文化經營者。

已經昇華為跨越時代與媒材的藝術家,林株楠近期作品偏向自由奔放、潑墨的技法,巧妙結合本身蘊底與實現性趣味,兩者結合之下,讓藝術生動活潑,不再是傳統匠法的展現。林株楠說:「我對藝術有一種特別奇妙的感覺,像是予生俱來的,喜歡用圓點來做『章結』表現,它會讓我的作品更有張力在構圖上產生焦點,簡單的說,就像文章裡的符號,讓作品在做詮釋時更具說服力。」

作品《富山》

▲作品《富山》

林株楠又說:「喜歡用墨來創作的我,常把水墨的意境融入西畫中,把『意』、『境』表現在抽象元素裡,把書法的線條、勁道、飛白,呈現於作品中;揮灑中呈現內斂、空靈的感覺,在整體的構圖中思索、遊走,其間的佈局、氣韻、及空間呼應,樣樣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蘊釀既想表達心的感受,又想展現作品張力;空間沒有界限,思想沒有盡頭!」

無論是結合網路,散佈藝術的種子,還是將畫作納為空間設計的一部分,我在日本的辛義明和台灣的林株楠身上,都看見一種跨越時代與媒材的企圖心。在他門身上看不見限制,反而是一個又一個的超連結,串聯至無限新的可能。藝術家3.0的時代,悄悄在發生,喜歡藝術的您,跟上速度了嗎?

作品《銀河系之四》

▲作品《銀河系之四》

註: Web 2.0可以說是資訊通訊技術引發資訊革命、知識社會所帶來的面向未來、以人為本的創新2.0模式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典型體現。筆者預測「藝術家3.0」 意指不再是以傳統及市場為導向,藝術家可以定義新的市場及風格,自由穿越限制之牆;未來不將是藝術家單打獨鬥,而是群體彼此合作,並跨越媒材及國界。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