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藝文工作者的雙重性─經營與創作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藝文工作者的雙重性─經營與創作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29225 人
「全球華人藝術網」董事長林株楠
撰文/編輯部 │發佈時間:2013-12-09 10:56
林株楠董事長創作留影

▲林株楠董事長創作留影

藝術作品,尤其是視覺藝術,一直都是市場經濟所涵蓋的範疇,而不只是現今文化創意產業一詞的出現才被重視:早在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技職工匠行會的興盛,跟地方仕紳如麥迪奇家族的支持,才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藝術家的永世作品;而當代視覺藝術市場的興起,則可以追溯到英國18世紀的「圈地運動」(enclosure movement)的政治經濟發展,讓藝術經紀作品的機構如蘇富比(Sotheby’s)及佳士得(Christie's)的蓬勃發展。如今,21世紀的文創經濟,不單是藝術作品的生產內容,更被強調的是,藝術跟社會的生產關係,也就是中介(intermediate):藝術作品的經紀過程、生產模式的組織經營的過程;這些在文創經濟的舊瓶新酒下,由市場導入文化的場域。本文所介紹的是,「全球華人藝術網」董事長林株楠先生。 

林株楠董事長與台中市長胡志強先生合影

▲林株楠董事長與台中市長胡志強先生合影

 

他從一個傳統視覺藝術產業的經營者,到生產視覺藝術作品的藝術家,從既有的經濟產業鏈扮演前、中端的角色,適度掌握現在文創市場所亟需的技術跟媒介;而且從其作品又可以發現東方的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意境」元素、西方現代美學的精神與形式之間的辯證;東西文化的脈絡在他作品得到適度的交融。

林株楠先生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的藝術人文養分,在於家學淵博的滋養:其為錦江堂文教基金會的第三代董事長;錦江堂自日本時代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萌芽在臺中市中山路巷口,成為中部地區最歷史悠久的專業裱褙店,歷經三代的經營努力,從傳統的專業裱褙店到藝文畫廊中心的經營,匯流了中部地區的名人雅士、騷人墨客,也讓林株楠先生,自幼耳濡目染,學習視覺藝術產業平台的經營方針,跟藝術作品創作的內容。

歐豪年大師與林株楠董事長

▲歐豪年大師與林株楠董事長

在國內文創經濟興盛下,林株楠先生掌握到時代的脈動:網際網路的共享平台,利用數位內容媒體作為藝術家及其作品、策展、拍買鑑價等資訊分享媒介,並且設立電子雜誌「藝週刊」等功能的「全球華人藝術網」,網羅藝文創作、藝術評論等文創相關的人力資源,匯集為華人視覺藝術產業的能量。不但如此,全球華人藝術網也不斷在中部地區開設經理人課程,原因正是因應,文創產業最需要的中介經營人才:如何讓藝術家及其作品得到適當的引介到市場及社會當中。這也是「全球華人藝術網」如何做為民間力量,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引信。

江明賢老師與林株楠董事長

▲江明賢老師與林株楠董事長

2012年我國文化部的成立,宣示「泥土化」、「國際化」、「產值化」、「雲端化」作為文化的核心價值;而早在2004「全球華人藝術網」的雛形甫生,就已經逐步落實這樣的價值。作為台灣最大的藝術入口網站,「全球華人藝術網」不只是提供藝術展演的訊息;更重要的是其雲端商務平台,作為媒合產官學在文創產業鏈的資源,不管是無形還是有形的整合,讓高達近五萬的藝術作品得到網路的典藏跟交流,而且有超過四千五百位的藝術家為其會員。除了文創產業鏈的消費跟供給者之外,中介的經理人、藝評等也是「全球華人藝術網」所注重的:2008年開始推出的電子雜誌─「藝週刊」─即是提供普羅大眾一個「觀看的方式」,無論是藝術作品的美學體驗,還是文化領域的議題的思維辯證。而「全球華人藝術網」不斷地舉辦藝術專業經理人的講座,目的正是培育藝文產業中介的經營及管理人才,目前已經舉辦第二屆,聚集了經營、投資、收藏等實務界的專家,及藝術學界的學者,以諮詢、鑑賞、鑑定、鑑識等專業知能作為職能培育的重點。

《上弦月之十四天後》

▲《上弦月之十四天後》

 

林株楠先生在視覺藝術產業的經營,結合中部地區產官學合作的民間契機;而在他個人創作的作品當中,亦可瞥見東西文明的匯流交融。林株楠先生的創作媒材與主題非常多元,從傳統的水墨、篆刻,到現代的抽象跟複合媒材,都體現了個人強烈的美學宣言:藉由奔放的形式展現強烈的精神性。

《上弦月之十四天後》是作者以潑墨的形式所完成的作品。潑墨是中國水墨畫的技巧,以筆觸營造出實物的形體。這幅畫則是以左上角的一輪明月作為觀看的起點,延伸出山嶺之美;冷色調的山稜線其實是月光映照的返景,體現出「山色空濛」靈光乍現的秀麗之美。

《大自然的能量》

▲《大自然的能量》

 

《大自然的能量》這幅作品,我們看到從畫布中央噴發的是,藍、靛、紫三色的波紋;猶如宇宙太初的大爆發、亦似火山撼動的岩漿四溢,從具象的自然狀態模擬出心靈的能量,從蘊釀到一瞬之間爆發出來,呈現出左右對稱的幻化萬千;可以注意的是作者以點組成構圖形式,如左上跟右下的黃點跟白點,形成另外一種對比:你可以詮釋為恆星這個星系生命的核心,如何從全盛的黃太陽變成白矮星;亦可對照在易經「乾」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生命運行之中。

就西方現代美學的角度,20世紀的藝術家康定斯基(Kadinsky)的美學宣言─藉由點線面的形式構成,將抽象藝術的精神面推進到藝術家本身的意識,如何讓觀看者的感知系統得到抒放,而在林株楠先生的作品當中又可重新回到中華文化中的意境─尤其是在水墨山水畫─以具相體現抽象的相實虛生。而在這東西美學的交融,林株楠先生的作品併發的是,一種具有童趣跟宇宙奧秘的力比多。

林株楠先生所扮演的藝文工作者,著實成功地體現了藝文工作者的兩面性:一個藉由作品抒發其熱情奔放的創作能量,另一個則是在經營管理的市場經濟中的決策理性;這也正是西哲尼采筆下,戴奧尼索斯跟阿波羅之間,不斷辯證的美學精神。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