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維梅爾的畫中世界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維梅爾的畫中世界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941 人
撰文/Vermeer C. │發佈時間:2014-03-31 16:51
(圖一)  台夫特一景 View of Delft 1659-1660, 98.5*117.5

荷蘭黃金時期畫家JAN VERMEER ,後世簡稱-維梅爾,是眾多藝術家中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我想是因為在畫風的呈現上,他的作品擁有著一股溫潤平和的舒適感;十年前,透過Tracy Chevalier的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開始認識到這位藝術家,慢慢進入他的光影世界。

維梅爾並不是一個非常多產的畫家,其一生作品約三十幾幅,收藏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歷史上對於他的記載也不多,因此世人對他的了解有限,只能從畫中世界去慢慢推敲這位台夫特的人面獅身(Sphinx of Delft)在世的生活面貌。

中正紀念堂最近正展出維梅爾特展,但對於展覽整個行銷手法和立意不苟同,且網路上的關於展覽的基礎資訊或者是部落客的介紹已經非常多,所以這篇就說說我對於部分畫作的一些瞭解。

先從台夫特(Delft)這個小城市談起,台夫特位於鹿特丹於海牙之間,名稱源自於它們主要的運河Oude Delf奧德臺夫(荷蘭語),和阿姆斯特丹些許的相似,是早期荷蘭有權力的城市之一;繁忙的港口,東印度公司帶來的珍貴的舶來品,白銀、土耳其地毯、瓷器、類似和服的服裝,是17世紀荷蘭貿易興盛的象徵,這些事物也反映在維梅爾的創作中,據說維梅爾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他在此度過他的一生,也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起起落落。

(圖二)  倒牛奶的女僕, The Milkmaid,1658, 45.5*41

▲(圖二) 倒牛奶的女僕, The Milkmaid,1658, 45.5*41

維梅爾擅長利用暗箱的手法,用鏡頭將立體的物品或景色投影在紙張或玻璃上,轉化成平面,而模糊的影像所形成的光點,這些光點就是維梅爾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光珠的應用使得他的畫作更俱有立體感, 細看(圖二) -  倒牛奶的女僕, 光珠落在麵包與麵包籃上,正在倒入壺中的牛奶, 讓靜態的畫,帶著流動的動感。 

(圖三) 讀信的少女, 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1657-1659,83*64.5

▲(圖三) 讀信的少女, Girl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1657-1659,83*64.5

 

 

 

 

 

 

我很喜歡維梅爾的作品其中之的原因, 是畫作中的故事性耐人尋味, 我們可以發現好多作品其實都是同一個場景,隨著畫家想要營造出來的氛圍,可以感受到圖中人物的細膩情感,好比說,(圖三) 讀信的少女, 從畫中窗戶的反射出少女的表情, 似乎帶點哀傷, 桌上的果盤散落, 營造出一種不安,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圖四)軍官與微笑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1657,50.48*46.04

▲(圖四)軍官與微笑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1657,50.48*46.04

坐在窗戶邊的男女,看不到男方的表情, 不過從他的衣著

與那頂帽子, 可以對男子的身份略知一二: 一名航海歸來的軍官,

正是維梅爾想表達的情境,女子手中拿著酒杯,神色愉悅的聽著男子的航海事跡,她的身體稍稍的向前傾,流露出對男子的崇拜,牆壁上那幅地圖,

說明著17 世紀的荷蘭,正因航海貿易而強盛。

(圖五) 地理學家 The Geographer, 1669,53*46.6

▲(圖五) 地理學家 The Geographer, 1669,53*46.6

『地理學家』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之一, 出現在另一畫作『天文學家』裡的地球儀被放置在木櫃的上方, 畫中主角手拿著圓規注視遠方, 是否注意到畫中人物所穿的衣服,並非正統的荷蘭服飾,反而帶著重重的和式風情, 此時的穿著受到與日本貿易的影響, 可以算是一股服裝風格的潮流, 再來,常常出現在維梅爾畫作中的土耳其地毯,在作品的呈現中,可以發現都是披掛在桌子上非地板上,從此可以推敲出當時土耳其地毯的珍貴性, 而維梅爾也將毯子的細節處理得非常細膩。在圖右上方可以看到維梅爾用一種不違和的方式,悄悄地在畫面上的牆壁上簽上名字。

(圖六)  小街, The Little Street ,1658 ,54.3*44

▲(圖六) 小街, The Little Street ,1658 ,54.3*44

在維梅爾的畫作中,風景畫僅止於兩幅, 『小街』和『台夫特一景』分別創作于1658和1661年, 而風格和其他作品略有不同, 史料推測為1654年台夫特一處的軍火庫爆炸案, 使得台夫特將近一半的市容毀於這個爆炸案, 維梅爾之所以繪製這兩幅風景畫,或許是因為想將免於災難的街道市容記錄下來。

藝術家的心理狀態和整體的狀況往往直接反應在作品上, 在筆觸,構圖,用色都可以感受得出來,

晚期的維梅爾在畫風上做了一些改變, 或許是荷蘭與英國的戰事影響,爾後又遭法國的侵略,在戰爭的摧毀下, 國家經濟受到影響,以繪畫為生的維梅爾更是首當其衝, 龐大的經濟壓力(據說他有十一名子女需要撫養) , 不得不開始接一些不屬於自己畫風的訂單。  

(圖七) 信仰的寓意,The Allegory of Faith,1670-72,114.3*88.9

▲(圖七) 信仰的寓意,The Allegory of Faith,1670-72,114.3*88.9

 

 

『信仰的寓意』(圖七) 這幅畫, 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安, 越是亂世, 信仰的力量就越強大,畫中女子神情驚恐,背後是耶穌受難圖,  桌上擺著十字架, 聖杯, 一旁的聖經攤開著,  這樣順序下來, 在看到女子腳踏地球儀, 若是地球儀為世俗的一種表徵, 那以上的聖物將是信仰的代表,似乎透漏着信仰的世界優於世俗的世界, 再看看女子腳下前方,有一條被石頭壓毀的蛇, 蛇為撒旦的象徵, 壓爛的蛇表現出, 正義一方的勝利, 此幅圖與以往比起來,構圖複雜許多, 意象非常清楚,與維梅爾的隱喻的畫風不太相同,而他的溫暖光影, 也一併消失在晚期作品中。 

 

 

 

圖片來源:

筆者拍攝於中正紀念堂 - 珍珠之光 透視維梅爾特展

圖五.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The_Geographer.jpg ,

圖七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Vermeer_The_Allegory_of_the_Faith.jpg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