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期藝週刊
字級:

論定過世的藝術家

撰文/文章來源 / 藝評人Powen

*一位藝術家過世後,人們將不斷評斷他一生的藝術貢獻,好的藝術品連同作者將青史名留。
*如果一位藝術家的才氣不足,沒有影響力,就算過世了,畫價亦不會有任何反應。


今年著名華人藝術家走了二位,先是丁雄泉(1929~2010),後是吳冠中(1919~2010)。吳冠中在世時,偽畫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且多次由藝術家本人親上火線鑑別畫作。如今他走了,在沒有公信力的藝術鑑定單位出現之前,吳冠中的偽作想必更是肆無忌憚地湧現及穿流於藝術市場中。由於吳冠中的原作價格動輒千萬,偽作的猖獗,將使有能力購藏千萬畫作的藏家憎厭而退縮,這亦將影響吳冠中部份著錄不清的原作行情。

於今,有些人仍有藝術家「死後成名」或「死後畫價更高」的迷思。在全世界,每天都有藝術家離開人間;在台灣,每年也有多位藝術家辭世,只是,古今中外,不是每個人都有梵谷般的命運。如果一位藝術家的才氣不足,沒有影響力,就算過世了,畫價亦不會有任何反應。如今,在資訊與傳媒發達的年代,藝術家們在世時有許多話題可以被行銷或炒作,他們能夠被包裝並迅速躍上國際舞台,而才剛完成的新作可以藉由傳媒立刻遠播全球。反倒是已去世的藝術家,漸漸少了鎂光燈的聚焦,在當代藝術不斷推陳出新下,如果他們的藝術不具有相當份量的影響力,將容易被後人快速遺忘。

台灣在80~90年代間,許多日據時代老畫家相繼過世,當時許多畫商以此來炒作畫價,誤導民眾在收藏藝術時,以一位藝術家是否過世為衡量標準,乃至老畫家「病危」或「即將過世」的消息經常被惡意使用,且擁有老畫家作品的畫商或投機客,滿腹期待他們早日離開人世。於是,漫天喊價,投機客進入市場,畫作價格失序狂飆,造成藝術家的行情短時間過高,但少數真的喜歡藝術的人卻無意接捧,還有偽作的助力,讓很多以高價購買藝術品的投機客苦無變現的機會,如果沒有培養出欣賞藝術的雅致或興趣,只是單純為了投資,只能帶著灰心離開藝術市場。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年代,在20世紀的西方社會已是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他的藝術因此很快地傳播至各地,以致他在世的時候已經享有盛名。畢卡索的創作變化多端,每個時期的風格都影響20世紀藝術家的發展,美術史及藝評家不得不經常提到這位才氣的藝術家,使得收藏家及美術館願意持續去擁有他各類的作品,因此,他在過世以前已是眾所周知的藝術明星。

世界美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離世之後,在他們的作品中,最為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將持續有好的行情,但這些作品經常落入美術館供眾人欣賞,或是被私人永久收藏。而來源不清或普通之作,最常出現於市場上,加上偽作混入其中,以及每年產生無數藝術新明星,導致過世藝術家的普通作品行情逐步下滑,最終連變現的機會都沒了。一位藝術家過世後,人們將不斷評斷他一生的藝術貢獻,好的藝術品連同作者將青史名留。每年都有上萬位藝術家走了,不夠重要性的藝術家當然就如同一般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劃上句點。

(此篇文章亦刊載於Richman雜誌 No.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