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期藝週刊
字級:

城市雕塑需要做好三個準備

撰文/來源:中國雕塑網/ 作者:孫振華

大家都說這些年雕塑很“火”。這種“火”是中國城市化進程帶動的,城市建設需要城市雕塑,需要“城市形象”,這客觀上拉動了對於城市雕塑的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雕塑的深層次的問題並沒有被重視,雕塑自身的問題被這種“轟轟烈烈”所掩蓋,所以,活動多並不意味著水準高。雕塑家很忙,但許多人忙於掙錢,顧不上自身學科的基礎建設。

中國雕塑界是在嚴重的準備不足的前提下,就匆匆上馬投入到了城市雕塑的建設中。脫離架上的雕塑需要做好三個準備,即文化準備、技術準備和制度準備才能有效地介入城市空間。

文化準備:
城市雕塑當然是一門藝術,但是這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的特殊性在於,它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城市雕塑藝術相對於城市文化來說,只算是一個分項,它永遠都是從屬與城市文化的;城市雕塑其實是被城市文化所決定、所制約、所選擇的。所以,城市雕塑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只有把它放在城市文化的框架中來進行整體的考察,才能真正解釋城市雕塑的許多問題。如果僅僅從藝術的角度看城市雕塑,往往抓不到問題的核心。

這些年人們出國比較容易了,走出國門一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與人家的城市一比較,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外觀上的差距,人家有那麼多的城市雕塑,而且與整個城市那麼協調。於是這些人自然會想,我們為什麼不多弄一些雕塑呢?雕塑多了,水準高了,至少在城市外觀上,與人家的距離就不會顯得那麼大了。

中國是一個沒有城市雕塑傳統的國家,中國古代的雕塑主要是為宗教、為喪葬服務的,或者作為裝飾,為建築服務。例如古代的石窟、寺廟、兵馬俑、陵墓神道、雕梁刻柱等等。在文獻記載中,古代也有類似今天的環境雕塑、紀念雕塑的東西,但是數量很少。

連“城市雕塑”這個詞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只有我們這樣叫,國外是沒有這樣叫法的。城市雕塑的說法不是很嚴密,只不過在中國約定速成,這麼叫慣了;它實際上分別屬於國外所說的景觀雕塑、戶外藝術、公共藝術這些概念。我們想想,在一個沒有城市雕塑傳統的國家裡,要建立一種新的城市藝術的樣式,這本身就同時包含著對我們自身文化傳統的認識和清理。中國為什麼古代沒有城市雕塑的傳統?它與我們民族過去的宗教觀、倫理觀、社會價值觀以及時空觀都是有密切聯繫的。一種新樣式的建立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某種改變,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城市雕塑的文化準備對雕塑家而言是缺乏思想,缺乏理論思維;雕塑家幹得多,坐下來讀書,想問題少,當然也有思想者,但就整體情況而言,經驗主義多,憑感覺的多,這樣是不利於雕塑發展的。

城市雕塑的文化準備對城市居民而言,它同時又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塑造過程,它不光是要創作出作品,還要同時創造出能夠理解和欣賞城市雕塑的城市公眾。現在有的雕塑脫離了居民的欣賞水準,老百姓不接受;同時,也存在提高公眾素質,和普及藝術知識的問題。

制度準備:
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雕塑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套關於城市雕塑建設的決策機制。無論是項目的確立、雕塑家的選擇、經費的來源、公眾如何參與意見等等方面,都有了比較完善的辦法。目前我們在城市雕塑方面存在著的種種毛病和問題,與我們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關。所以,加強關於城市雕塑的制度建設,可能是比簡單建幾座城市雕塑更重要的事情。

就管理體制而言,城市雕塑建設屬於公共事物,但它又是比較特殊的公共事物,城市雕塑要不要管,怎麼管?這裏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用什麼機構、什麼辦法來管?
國外比較常見的是採用是由社會各方人士組成公共藝術委員會,從事城市雕塑專案確立、作者挑選、作品審查等工作。

我們目前有些地方有行政式的管理部門,文化部、建設部也在1993年9月14日發佈了《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問題是,目前城市雕塑的管理部門和管理辦法並沒有真正形成對城市雕塑建設的約束力,其作用和作用方式還在探索中。

第二、行政管理還是行業管理?
如果城市雕塑屬於政府的行政管理,那就應該得到行政許可的授權。從目前的情況看,城市雕塑的管理部門與政府有關,但是又沒有得到具體的行政授權和得到相應法規的支持。因此,一些雕塑界人士主張強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以保證城市雕塑健康有序的發展。

從目前改善政府管理職能的角度出發,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很多領域將退出,在沒有行政許可法授權的情況下,城市雕塑的管理很可能轉變成為行業管理,通過行業自律,來管理城市雕塑。行業管理如何管,如何真正管好,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第三、行業標準與規範
與城市規劃、建築行業相比較,這些行業有國家法規的支持,在資質、招投標、取費、品質標準、驗收、責任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行業標準與規範。

城市雕塑目前沒有形成行業標準與規範。例如,使用鑄銅、不銹鋼、石頭作為材料進行城市雕塑的加工,它的材質品級要求和加工品質標準就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加工取費的依據和難易程度判定等等都還是各自為政,自定標準。

也有人認為城市雕塑作為藝術行業,比較特殊,個性比較強,不能象建築那樣可以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例如,城市雕塑設計的取費標準,就很難像建築那樣訂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其中千差萬別。

建設城市雕塑是需要化錢的。目前城市雕塑建設經費的來源管道大致有如下幾種:政府的財政經費開支;企業出資建設,或贊助建設;民間管道募集資金。

國外城市雕塑建設主要依靠藝術百分比計畫。即通過立法,從全部建設經費中,抽取一定比例用於環境藝術和城市雕塑的建設。在國外也有人把公共藝術叫做“百分比藝術”。

國外城市雕塑建設資金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藝術基金會制度。

中國在這兩項主要建設資金來源方式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如何改善建設資金的狀況,使城市雕塑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呼籲學習國外的藝術百分比計畫。

藝術百分比的嘗試,在中國遇到了反對意見:根據中國目前經濟發展水準,此舉增加了投資者的資金負擔,不利於吸引投資。所以目前還沒有一個地方正式嘗試這一方法。制度建設方面還涉及到作品的招投標制度。招投標解決的是城市雕塑作品的來源問題。目前城市雕塑作品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普遍招標,通過公共媒體發表招標公告。這類招標有的沒有設准入門檻,大多沒有標底 費。這種招標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招到好的作品。由於國內關於雕塑招投標沒有統一的規範,暗箱操作的確存在,許多專業單位對這類招標心中無底,往往不參加招標;一些著名雕塑家則“丟不起這個人”,一般也不參加這類招標。

重點約標,約請幾個有知名度和良好業績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定向招標,大多有標底補償費用。這種招標方式,目前比較普遍。它的局限是機會不均等,對於全行業來說缺乏公平競爭性。

指定創作,這種方式國外用得比較多,根據專案要求和雕塑家的特點,指定某個雕塑家完成某項目。這種方式的問題是,誰來指定?在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往往可能產生照顧關係的嫌疑。

技術準備:

技術準備的一個基礎是城市的物質文明發達的程度。為什麼這些年中國城市雕塑發展迅猛?因為中國的經濟在起飛,成效有目共睹,相對過去比較有錢了。城市雕塑實際上是個相對奢侈的東西,它良性的建設和發展應該和一個城市的經濟水準,老百姓的生活水準相匹配。人們只能有吃有喝了,再搞城市雕塑。

從總的情況看,我們的經濟實力是和過去不同了,但發展並不均衡,而且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城市雕塑該爭的時候要爭,該讓的時候要讓。我的看法是,要想把城市雕塑建好,首先應該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把城市環境整治好;把老百姓的住房問題解決好,把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解決還……。這些問題不搞好,城市雕塑也甭想好。就是建了,老百姓也會編順口溜罵人。這是為什麼?和城市的物質文明不匹配。

技術準備從專業的角度看,目前也存在嚴重的不足。

雕塑從架上進入城市空間,不僅僅是體量大小的變化和放置場所的轉化,更重要的是對城市空間的研究。城市空間的雕塑,不是架上雕塑的簡單放大,而是形體本身能夠佔據空間的力量。現在有些做城市雕塑的人,對雕塑的形體沒有研究,只是憑繪畫的基礎來做雕塑,或者把小玩具放大,這種東西即使體量很大,但給人的感覺仍然很小,仍然是一個玩具,一個工藝品

在美術學院的雕塑教學中,學習內容以架上雕塑為主,但是學生畢業以後,大多數從事城市雕塑工作;他們缺乏把握大型雕塑和駕馭雕塑材料的經驗。這些問題是需要從教育改革做起的。

技術準備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理解城市雕塑的地域性、環境的針對性和城市景觀的協調性。城市雕塑是不是成功,要看它與城市空間的相互關係,城市空間裏面包含了什麼?包含了城市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地域性。例如城市的獨特區位、城市事件,城市歷史,城市心理,城市習俗,城市建築,城市景觀等等,這些東西都是裝在城市空間裏的。城市雕塑是可以模仿、可是複製的,但是城市的地域特點,城市的獨特面貌和環境是不可模仿和複製的。對這些問題沒有基本的共識,只是簡單地把它看成城市的裝飾,是不可能有好雕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