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竊聽風雲3─港人治港的縮影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竊聽風雲3─港人治港的縮影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1289 人
撰文/湯欣曄 │發佈時間:2015-01-11 10:28
圖1:《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ent.2liang.netrmdy20140517777.shtml

 香港故事的新局

香港的「佔領中環」行動已經持續一個月左右,「遍地開花」的自發佔領行為已然演變成「佔領金鐘」、「佔領銅鑼灣」和「佔領旺角」。大大小小的衝突與行動都讓香港人的形象轉變,從過往的政治冷漠走向積極發聲。這當然是一種為時勢所趨的公民覺醒,除了對於普選的美夢遲遲未能兌現以外,經濟資源的分配不均是香港人間揭竿而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2:《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1in99percent.blogspot.tw2014063.html
圖3:《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1in99percent.blogspot.tw2014063.html

 「竊聽」在此依然是商業和犯罪事實的真相揭露媒介,但是更有趣的是,這次的主題本身進一步拓展了《竊聽風雲》系列製作的特色:即「中港合資」的合作模式下,香港電影還能呈現何種議題的能量?香港除了警匪鬥智與為錢為利的故事外還有什麼可說的?對於當前香港不斷醞釀以致爆發的運動能量,做為藝術創作者的反應是什麼?

從新界見香港

兩位導演選擇了新界來做主場景。新界是香港三大區域之一,也是最晚發展的區域,殖民地時期政府為了發展新界,提供當地的男性居民年滿十八歲即可申請建造一幢在許可範圍內最高三層的「丁屋」,且無須繳付地價稅的政策,擁有這項權利的新界男性居民即稱其擁有「丁權」;這項如同福利的政策發展多年,發生不少土地佔用與特權爭議,至今則面對存廢問題。兩位導演則以此為題,呈現地權變化如何影響一地的權力結構與文化改變。

故事中一同長大的幾個兄弟,為了謀求更多利益,與中國來的富商合作,以低價大量收購「丁權」以申請建造高樓豪宅,而這當中有人因利被害,互相背叛,收購勢力形成當地惡霸;最後在自己人良心發現,不願與之同流合污的鬥爭中,這個勢力走向毀滅,而新界得以擁有重生的機會。

圖4:《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1in99percent.blogspot.tw2014063.html
圖5:《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1in99percent.blogspot.tw2014063.html

 這正如同香港本身在回歸後,由港人出任領導階層,但這十七年內的治理卻總失民心的情形頗有類似;當然特區政府不是一個謀取暴利的犯罪組織,但從香港人的示威行動來看,港府的作為已然是弊病叢生,形象頗壞。如果說在現行的運動裡,「中國-民主」做為一個母題,則港府治理造成的矛盾,更是一個迫切地需要改革的對象;稍微觀察在網路傳遞的各種消息,指責的矛頭指向中國時,經常是指向一個整體的中國官方或人民群體,然而當矛頭指向香港本地,卻都是特定的官員和民意代表,甚至特首完全是概括承受,以及此等行動中止的可能停損點。

論述與藝術的可能性

《竊聽風雲3》將主角的「惡」幾乎推上極致,電影的政治性也是限縮在土地分配的權力結構變化,以及新界從這個政策施行當中的得失,以及溢出一點去渲染新界不斷發展經濟的急利。為了可以得到更多利益,這塊土地上的人可以犧牲多少?人情、傳統與民俗是否都會慢慢地消失?居住與買賣,何者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兩位導演用電影說了一番自己的想法,但是回到電影的藝術手法來看,比起前兩集,這部電影的佈局並不是那麼有勁。如果說前兩集帶有類型片的嫻熟戲劇性,第三集則比較在人物設定上下工夫,但劇情的前因後果卻交代得比較模糊,我們看到惡霸們的膨脹慾望,或是人物間的糾葛,但追其前事都似乎只是輕筆帶過。人人皆將事情深藏於心不顯於外,到最後一次性的爆發,卻總顯得火候不足,犧牲得莫名其妙。兩位導演曾表示要讓故事有共鳴,就要像美國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1952-)一樣,拍鄉下故事即要簡化到所有人都明白(註一);但是新界並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城鎮,它交錯複雜的歷史、政治與人口組成,都可能並非簡化的故事所能說盡。

圖6:《竊聽風雲3》電影劇照,取自http1in99percent.blogspot.tw2014063.html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