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期藝週刊
字級:

你認識手上的紙錢嗎?──由太歲錢看台灣版畫源流

撰文/陳峻誌(中興大學博士生)

編輯部:
台灣民俗中,安太歲儀式、祭煞,會使用一種特殊的「紙錢」,上頭印有模樣不一的武神形象,名為太歲錢。太歲錢的形制是版畫,為台灣的庶民文物之一,投射日本統治時期人民對日本的軍武印象,也是漢文化移植台灣的具體證明。


太歲錢是一種「神禡」,源自於古代的紙馬,可能如同漢代用木頭製馬代替真馬獻祭給神騎乘的概念。紙馬主要繪以神祇,「作為請神、送神的依憑」 ,用於各種習俗或祭祀活動。「紙馬」所繪最早可能確實有馬匹,但演變到後來則不一定有馬匹。據陶思炎研究,南宋紙馬的使用已經相當普及。 紙馬上面依照所繪物的不同,就產生不同的作用,臺灣民間將這些都泛稱為「紙錢」。 因此太歲錢雖然稱為「錢」卻不是財帛的替代品,而是屬於祭禱用的神佛畫,其稱為「錢」只是民間習慣將各種紙錢都加上「金」或「錢」的詞尾罷了,如四方金、壽金、本命錢等,皆非財帛。臺灣紙錢基本上都是版畫的形式,《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在說明臺灣地區的版畫源流時,提到其中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漳州,並且臺灣目前所存早期在臺刊印的斗方、神禡,其圖樣很多是與上面所舉(按:指漳州紙錢圖樣)相同,連用墨或用紙也相仿的。說明神禡與紙錢在較早的年代裡是相類似的東西。

太歲錢在日據時代就出現於臺灣,前輩日本學者增田福太郎曾經在昭和七年(1943)的臺灣蒐集到一種「太歲錢」(圖1),是一種印有太歲神圖樣的紙錢。當代紙錢收藏家張益銘先生也收藏有兩種太歲錢(圖2、圖3)。張益銘蒐集的兩種太歲錢,其一的整個版面就是一張凶惡的臉孔,充分展現了民間對於太歲神的恐懼心理(圖2)。這一張太歲錢的時代不明,張氏認為:金銀紙傳遞人類生活軌跡,以此太歲圖案,有明代人留髮滿頭的冠飾,可窺見那個朝代人民將太歲比喻為泰山獅王。以「留鬍滿頭」的特徵斷定年代,此說令人質疑,然而此幅刻畫精緻,型制也與一般的紙錢不同,或許屬於作為神像使用的神禡,而非祭禱完畢隨及焚化的紙錢。另一張紙錢較為特殊,其上寫的不是「太歲」,而是「太帥」二字(圖3)。張氏認

陶思炎:〈中國紙馬與日本繪馬略論〉,《民族藝術》2002年04期,頁146。
陶思炎:〈中國紙馬與日本繪馬略論〉,《民族藝術》2002年04期,頁144。
張益銘著,張益銘、林鈺茹攝影,《金銀紙的秘密》,頁43。


為這是「臺語的太歲譯音,直接可看出這是反映外來政權日治時期的作品。」並將圖中的凶惡「太帥」直指是日本政權的化身。



從增田福太郎有明確蒐集時間的太歲錢就可以得知,臺灣地區確實在日據時代就已經有太歲錢了。

張益銘著,張益銘、林鈺茹攝影,《金銀紙的秘密》,頁193。

但是太歲錢在現今的臺灣民間卻罕有人知,一直到民國七十年左右,安太歲的風氣再起,才使得太歲錢重新面世。這一點從現在市面上所見到的太歲錢(圖5)與增田福太郎蒐集到的太歲錢相當雷同上,可得到一些線索。

許多民俗用品都極富任意性,特別是紙錢這種民俗藝品:一般所見大率刻工稚拙,印刷草率(因為是燒化之用),但是由於種類很多,內容繁雜,而且圖案任由民間雕版師自由想像。

紙錢的使用方式中,很常見的一種就是將之燒化,而且一次使用的數量不少,因此製作精美與否並沒有太大意義,所以都可明顯見出做工的草率,更不消說這幾種太歲錢上的太歲神像,都與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上所刻的「太歲殷元帥」沒有太多型態上的共通處了(圖6)。

自古即有的太歲錢雖然型制不明,但是應該與其他種類的紙馬相似,都是一種將神靈的圖樣繪製於紙上,用以代表該神靈,可以進行各種祈禳儀式的用品,參照今日所見的幾種太歲錢,都是在紙上印製太歲神像的形式,可以推想宋元之時的太歲錢應當也差異不大。

今日的雲南也可以見到紙錢,雲南人通常逕稱為紙馬,一般而言,雲南的紙馬大約等同於漢人的紙錢,因為這種俗信正是漢人在明代傳入雲南的,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一些在地化的改變。 雲南地區的紙馬,同樣可以見到太歲神,但其樣式與臺灣所見幾種太歲錢差異甚大。僅就雲南的兩種太歲紙馬比較(圖7、圖8),較之前面臺灣地區的太歲錢,都是武將形象。

就筆者所知,臺中地區能見到的太歲錢皆為此版式,另外如宜蘭、桃園,以及收錄太歲錢的書籍如《金銀紙的祕密》、《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等亦為此版式,應該是臺灣地區目前較為通行的版式。
潘元石、呂理政撰述,《臺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頁58。
高金龍,〈民間美術─雲南紙馬〉,《漢聲,頁84-96。

漢人文化重心的江浙地區也有紙馬,江浙紙馬有刻版和手繪兩大類,內容多半繪作神像,如臯的太歲(圖9)與無錫的太歲(圖10)幾乎完全兩樣,如臯太歲頭戴武弁,滿臉鬍鬚,雙眼伸出雙手,跨騎在馬匹上;無錫太歲頭戴文冠,如文官之形,而身體只以色塊抽象表示。除了如臯太歲似為武將之外,其餘部分與臺灣流行的太歲錢並無共通點。

簡言之,各地的太歲錢在型制上充分表現出各地的特色,製作方式也很不一樣,但共通點在於皆將太歲神繪作武將樣貌,彰顯了太歲神在百姓心目中的大將軍形象,其中臺灣地區則很特別的皆以版畫藝術的形式創造太歲,展現出臺灣版畫藝術的通俗性與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