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馮君藍的基督教圖像學:一種當代的詮釋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馮君藍的基督教圖像學:一種當代的詮釋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561 人
撰文/劉霈真 │發佈時間:2015-04-06 10:55
 圖一 馮君藍《預備著的童女》

▲ 圖一 馮君藍《預備著的童女》

 光影的追逐者

攝影藝術中,光線的經營舉足輕重,甚至凌駕其他的攝影基礎觀念之上。光線的控制,可說是創作者的藝術手法之一,經過巧心的布置,呈現出匠心獨運的作品。回顧歷史中的人像攝影大師,對於光線的鋪陳各有不同,有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慵懶舒暢、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的迷濛夢幻、有史提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寫實真摯…..。本文要介紹的攝影師「馮君藍」,他的光線柔和神秘,彷彿不是來自地上,而是天堂之光---神的光。

圖二  拉·圖爾《抹大拉的懺悔》(The Penitent Magdalene)

▲圖二 拉·圖爾《抹大拉的懺悔》(The Penitent Magdalene)

 馮君藍,人稱阿藍牧師,現職便是一位真正的牧師,攝影是他年輕時一直延續至今的興趣;因緣際會之下,他的攝影作品有了公開展覽的機會,吸引了不少愛好支持者,從此進入「藝術家」的行列。由於創作者本身的信仰背景,因而作品自然傳達自己的生命價值信念,從早期的《微塵聖像》系列,到近期的《自然園丁》,均以基督信仰來架構其美學世界。在其作品前駐足,影中人的情緒與環境氛圍彷彿可以觸摸,人物宛如被時間凝結一般。馮君藍的攝影作品中的光影,呈現出難以傳達的深遠意義,讓觀者驀然駐足,喚起自己靈魂深處的莫名騷動,讓人欲言又止。

 

·圖爾的信仰之光

聖經創世紀開頭就提到了光:「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倘若光在攝影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在基督信仰中,光本身更是直接表徵上帝的本質,與黑暗罪惡有別。過去西方藝術史上,不乏以基督之光來創作作品的藝術家,譬如,以畫筆表現光影的法國藝術家·圖爾Georges de La Tour, 1593 -1652),注重明暗對比的構成及藉由黑暗中耀眼的光線,彰顯出崇高的精神性與神祕感。他畫筆下《抹大拉的懺悔》(The Penitent Magdalene),主人翁坐在鏡前沉思,為過去的行為懺悔,畫中唯一的光線來自燭光,似乎在與情緒起伏的抹大拉對話一般。鏡子象徵著世界生活的短暫虛空,反射出燭火的映照;在膝上的骷髏頭則代表必定到來的死亡,向世人述說生命的短暫,提醒世人在死亡臨近前,當珍惜當下,思想生命的意義。

圖三  天使報喜圖 出自許瓦本福音書手稿

▲圖三 天使報喜圖 出自許瓦本福音書手稿

 督教圖像歷史

基督教圖像的歷史發展,起初以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做為基督徒共同的信仰記憶,隨著第一代與第二代信徒相繼去世,共有的記憶漸漸模糊消逝,新一代的信徒失去憑藉,難以建立共同的信仰價值觀。自西元第四世紀起,基督教圖像不單承載著記憶,還包含著象徵的隱喻;信徒日常生活中的艱難困苦與所要面對的挑戰,得以透過圖像,以形象展示的方式,讓世人可以看見救恩,認識神,精神上得以從現實逆境中轉換過來,獲得激勵、鼓舞與投射。

圖四  馮君藍《期待上帝》

 這種歷史傳承演變,基督教會開始不斷加強對圖像的掌控。原本,基督教便禁止偶像崇拜,對於人像的描繪自有其嚴格的規定,不可過度表現情感,要按神心意,展現道德標準、品格特質;因此,中世紀以後的基督教圖像世界,製作出許多人形化圖像,並配搭各種物件以資辨識身份。透過畫面人物所持的物件象徵主角值得歌頌的特質,直接勉勵信徒持有良好品格。基督教圖像學便在歷史中發展出這種人物+配件的概念造型公式。這種傳統也繼續影響後來的西方藝術家,在作品中選用各有其象徵意涵的不同靜物。

圖五  馮君藍《知童貞女馬利亞》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