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從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的時代意義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從賴碧霞談「傳統藝術」的時代意義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854 人
國寶的殞落
撰文/葉瑞珠 │發佈時間:2015-04-06 14:27
圖一.加官進祿〈盤金繡〉---取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c01/c01020201.aspx?TID=10

▲圖一.加官進祿〈盤金繡〉---取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c01/c01020201.aspx?TID=10

賴碧霞是誰?對客家山歌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誰,這個被文化部指定為「人間國寶」的客家山歌歌后,於一月十八日晚間因病病逝,享年八十三歲。

    賴碧霞民國75年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97年獲頒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獎 終身貢獻獎」,100年被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客家山歌保存者」(即俗稱的人間國寶),101年再獲第16屆「國家文藝獎」,她一生致力於客家山歌的傳承與保存。

    客家山歌是我們傳統藝術的一種,我們傳統藝術當然不只客家山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定義,傳統藝術是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

    這個定義下來,我們的傳統藝術可說是包山包海,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藝術」是來自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出來的,它表達人的風俗民情,社會價值,及宗教信仰,這些藝術透過表演及造形傳達出來,所以舉凡我們看到的音樂、歌謠、舞蹈、雜技、說唱、小戲、偶戲、大戲和雕刻、編織、繪畫、捏塑、剪黏、陶瓷、金工都是傳統藝術。

    國寶賴碧霞的逝世,讓人聯想到布袋戲大師李天祿、黃海岱,歌仔戲廖瓊枝,皮影大師張德成及其他在傳統藝術貢獻畢生精力的人。

    這些人窮其一生,就是要讓文化藝術延續生命,這是因為傳統藝術除了本身所凝聚的豐厚文化根基之外,裡面所反映的生活理念、審美感情、文化特色,可以視為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而它所汲取的精神又是觸發現代人心靈的良藥,所以其價值與意義是深遠流長。

  圖二.史艷文---取自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官網網路     http://tour.yunlin.gov.tw/huwei/querry1/index-1.asp?sid=7

▲ 圖二.史艷文---取自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官網網路 http://tour.yunlin.gov.tw/huwei/querry1/index-1.asp?sid=7

      傳統藝術的沒落

    布袋戲是我們的傳統藝術,我們說布袋戲是「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搬動百萬兵」,唐伯虎還做了一首詩:「紙做衣裳線做筋,悲歡離合假成真。分明是個花光鬼,卻在人前人弄人。」來描繪這些小木偶。

    布袋戲最盛行的時代是宋朝,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有描述說,汴京開封瓦舍(宋代城市裡娛樂場所集中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欄」(百戲雜劇演出場所)50餘座,有些可容納數千人,這規模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但現在我們看布袋戲不再是去「勾欄」看,而是在電腦方盒子上。

    傳統藝術就是這樣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有的被社會接受就繼續存下去,有人不容於社會,就被社會淘汰。傳統藝術面臨嚴重的衝擊,是社會從農業轉化成為工業社會後,這現象普遍存在世界各國,我們自然也不例外。

    我們傳統藝術的發展最高峰是在西元一九五O到一九六O初期,但好景不常,在民國五十年代,經濟發展轉向工業加工出口後,傳統藝術就面臨衝擊,導致一些戲團紛紛解散,最後剩下少數幾家,這是環境改變的現象,這種現象持續到現在,我們的傳統藝術更呈現被遺忘的命運,這又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進入更科技化時代。

 

  圖三.國寶賴碧霞在中壢客家書院取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53808

▲ 圖三.國寶賴碧霞在中壢客家書院取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7314/653808

 當然我們的遺忘或許是我們對傳統藝術的無感所早成的,傳統藝術雖然有深藏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裡面,但現在文化的價值觀卻與它們差之甚大,以至許多人對傳統藝術是無感無知,當無感無知時,自然對傳統藝術就不會有所接觸,甚至會有所鄙視,當產生如此落差時,傳統藝術自然被遺忘跟淘汰。

    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問題大都差不多,因此現在的傳統藝術就靠少數人在支撐,再加上政府政策的輔助支持,才讓傳統藝術不至於消失殆盡,這不知算不算好事。當然傳統藝術之會沒落,是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藝術文化,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所以我們的文化才會源源不絕,也因為源源不絕才能有豐富的文化資產一代傳承一代下去,如果用這個角度看傳統藝術,那傳統藝術的流失是想當然爾的。

 

 圖四. 鍾任壁布袋戲取自---雲林新聞電子報    http://www.50.com.tw/?p=3226

     傳統藝術存在的必要性

    然傳統藝術重不重要呢?答案一定是重要,因為沒有傳統藝術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質,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屬於自己的特色,如果國家缺少自己的特色,那這個國家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是會被世界淘汰的。

    珍.雅各(Jane Jacobs),在她的「集體失憶的年代」(Dark Age Ahead),就曾探討說說:「十五世紀初,中國統治著各大海洋,但為何最後是達迦瑪以三艘小船開啟了歐洲東亞的殖民,而不是中國船隊去歐洲殖民?何以曾經繁華的文明會逐漸凋零,而一度領先的文化最後喪失優勢?追究其原因,就是對本身文化文明的輕忽與遺忘。」

    中國有幾千年文化歷史,最後卻敗在名不見經傳的達迦瑪上?回觀當時的背景,朝廷內部的腐敗,民不聊生,因此別人強盛時,剛好是自己最脆弱的時候,自然而然歷史就改寫了。

    文化不會永遠存在,一旦我們開始遺忘,它很快會消失。同樣的,我們的文化一旦失去,社會的混亂必定產生,一個混亂的社會,如何提升它的競爭力?如何提升他的素質?如何讓人安居樂業?

圖五. 元宵陣頭表演---取自背包客棧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62982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