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期藝週刊
字級:

收藏藝術品的風險

撰文/李博文
引言:
中國人常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這就是最簡單的風險概念。 風險是意外的,沒有一件事是百分之百的完美,藝術這種主觀的概念更是如此。藝 術隨著個人的喜好,隨著時間、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究竟在收藏藝術品的同時, 暗藏著什麼樣的風險?又收藏家如何去避免呢?

風險一、遲遲不漲。

有些人購入藝術品是為了想靠增值來賺錢,但所謂的藝術投資增值或賺錢,經常是從「聽說」而來(聽畫廊的老闆說、聽友人說),非自己證實的案例,致使所收藏的作品一直沒有漲勢。就算藝術家舉行一場新作發表,作品價格比往年調漲10%,如收藏家欲把調漲前的作品拿來變現,不但苦無通路管道,即使有,可變現的金額通常也只被當成是回收價,即當初購入價格的3~8折。

風險二、感覺變了
看膩了藝術品倘若過於討喜、匠氣、或技術不夠成熟,沒有藝術性,看久了恐怕會厭倦。當然,人也會改變,當初有感覺的畫作,後來可能沒有共鳴。

風險三、風水煞氣
自從掛了某件畫作或擺設雕塑,之後家裡就發生了一些事,讓人對所掛設的新作品產生猜疑,看著牆上的那一件作品,愈看愈覺有問題,這亦是一種風險。


風險四、毀損問題 藝術品如不妥善安置與保存,當受到外力破壞,程度相當嚴重時,將導致無法修復的結果。


風險五、賭氣收藏
收藏藝術品經常是個人的意念與行為,因為藝術審美是主觀性的,自己喜歡的作品,同屋子內的其他人不見得完全認同,家人也許暫時默許,但還是會趁機數落。例如,假使購買一件畫作是認為未來會增值,只怕家人時常調侃:「漲了沒?」。

因此,收藏藝術品的確風險不小,接觸藝術原本是一件美事,卻造成收藏者感到寂寞而傷神。如何防止這樣的情況呢?除了避免與「不專業、嗜錢」的畫廊交易,還需要「更」常接觸藝術,使自己對藝術的了解達到「深及廣」,這並非是狂買藝術品,而是充實藝術相關知識。人生來對藝術有一定的反應及愛好,只是有些國家社會主攻生計,使得人民得靠自我去找尋藝術,進而去追求及喜愛。

因此,當我們靠著對藝術的充份了解,使我們有更強烈的信念去喜歡藝術,自然就知道如何導引周邊親友也喜歡藝術,且降低收藏藝術所帶來的風險,提升「增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