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活動主旨:「食飽未?-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0月13日~2008年02月24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活動內容:

「食飽未?」問的是:「你吃飽了嗎?」,這句話在一些亞洲民族中是人與人見面時的第一句問候話,也是開啟對話、溝通、互動的起始語。用「食飽未?」來問候彼此,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是投射自身狀態的一種充滿人情味的關心與祝福─「希望你沒有挨餓,已經吃飽了!」。

從人本出發的「食飽未?」,蘊含了亞洲式的實用主義價值觀。餓了就需要吃東西,在表達自我上相對拘謹、含蓄的許多亞洲人,卻不畏於揭櫫「民以食為天」這個生存的真理,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延用為一種與人溝通的口頭語。「食飽未?」這個開啟人、我互動關係的大哉問,因此是一種雜揉人類生理本能及亞洲民生狀態的奇特溝通哲學,它一方面反映從自我狀態的「自覺」出發的人、我思考,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推己」而「及人」的分享態度及溝通價值觀。

追求「飽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為沒有「食飽」,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身體內部亟待填充的饑渴,這種空虛、匱乏所發動的本能反應,迫使人必須誠實面對自我的真實需要並尋求解決之道。但一個人是否「飽足」,是主觀的,而非客觀的。對於日漸富裕的許多亞洲人而言,或許已漸漸不需要擔心生理上吃不飽的問題,但是,當頓頓飽餐的時候,也並不意味全然的心滿意足。日益擴散的全球化及不同凡響的經濟發展促使亞洲持續在改變,外部的變化時時挑動內部的平衡,「食飽未?」,因此是轉型中的亞洲必須透過不斷自我覺知的身心體察,才有辦法訴說的一種存在狀態。

每一個人尋求飽足的方式都不一樣,這些方式並且受到不同的文化、宗教、生活習性、價值體系、甚至是風行草偃的全球消費文化所影響。「食飽未?」這個問句促使我們去思考所謂的「飽足」到底是什麼樣的身心狀態,並將我們引導向自我的生理、心靈、精神、慾望等狀態的覺知情境中。「食飽未?」這個提問所創造的「回返自身」、「自覺」、「溝通」、「開放解題」及「差別詮釋」的相互撞擊,因此翻轉並擴延了其原始文脈下的意涵,提供亞洲人──不管是提問人或是回答者─一個從自身出發來探討、觀察或分析當代亞洲現象的切入點。

「食飽未?-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邀請了來自亞太及歐洲地區的38組藝術家呈現76組件作品,並且納入亞洲地區的多部紀錄片進行參照比較。這些藝術作品再現了亞洲人在不同的當代社會文本中對「食飽未?」同調或變奏的感覺、經驗或反應,以及藝術作為激勵「自覺」與「分享」的詩意與社會潛力。而創作一個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現象開放討論的場域,則是此展最期待達成的目標。

展覽日期:10月13日∼2月24日;10月12日晚上6:00為開幕式
展覽時間:09:00~17:00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室A1、B1、C、E、竹林廳、水牛廳及數位藝術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