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活動主旨:泡沫疑雲中的藝術市場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2月12日~2007年12月12日
主題類別:專題報導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泡沫疑雲中,藝術市場依舊堅挺

分類:藝術投資
2007/12/07 00:03

 

( 以下資料來源:今藝術/謝恩 )

 

又到了藝術品拍賣旺季,雖然市場泡沫化與否的隱憂如影隨形,但重量級精品的釋出卻把價格越墊越高,250萬美元已成了目前亞洲當代拍場的新價位指標。此舉可望為混沌中的市場引出新思維,尤其在國際拍賣公司順勢調高佣金的趨勢下,也讓收藏家加倍提高警覺—— 藝術精品的趨勢不可擋!

 

不僅中國當代火紅,亞洲鄰近國家的當代藝術發展也快速加溫,收藏家在高單價的壓力下,選擇的標準也愈加提高。名家精品是首選,若非精品亦可選二線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或其他地區或國家的藝術家作品。這種發展走向,不但說明了藝術無國界的事實,同時也為藝術獨一無二的性格,作了最直接的註腳。

 

由於紐約蘇富比今秋開拍的第一場重量級拍賣,是中國當代與海外華人拍賣的前哨站,盤開得好不好,影響整個秋拍的心理與交易走向。雖然香港蘇富比與佳士得遲遲未送出今秋的拍賣目錄,但藏家們大家心照不宣,都在等待拍賣公司今年究竟會端出什麼樣的好菜。

 

當然,經典藝術作品永遠是僧多粥少,從徵件開始,拍賣公司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從預付畫款、取消賣方交易佣金,到承諾作品的各種宣傳優惠。但「一翻兩瞪眼」是拍賣特性,拍賣公司仍得兼顧總成交金額。面對一本厚達3400頁,2300件拍品的拍賣目錄,收藏家的選件壓力越來越大。對於市場熱賣品,不必等你費心,從拍賣公司的目錄安排、廣告行銷手法就可以輕易看到醒目標的物。然而除非你永遠願意支付沒有上限的價位,可以在群雄並起、拍賣廝殺的分秒之間,抱著「割喉割到斷」的心情下場搶拍品,要不然,就得培養挖掘與認識第二線、第三線藝術家好作品的好眼力,或者養成認識並接受鄰近國家新崛起實力藝術家的習慣,才能在接而連三的拍賣熱季中,享受「游刃有餘」的購藏樂趣。

 

最近幾個月,國際政經局勢變化莫測,美國大選的風波不斷,「911」六週年紀念的悲愴場景,又把全世界的注意力拉入恐怖主義罩頂的陰霾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下台,讓責任政治的議題再起。而台灣大選在即,又牽引出正名、重返聯合國、公投綁大選、藍綠對決,甚至聖火來台的旗號國歌問題,牽動兩岸的敏感神經。次級房貸的金融資產過度擴張信用後遺症,有如熱浪來襲,把全世界的股票市場打得東倒西歪,足足讓全世界的名嘴分析專家滿地找眼鏡;日前美國又有降息大動作,讓市場感受到回溫的雀躍……藝術雖不屬於政經,但政經影響藝術市場卻是至深且鉅。

 

目前在M型社會的架構下,全世界資金沒有問題,有錢買高價精品的人,永遠是抱著無限的資金追求有限的籌碼,但是藝術品的市場操作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微妙的氛圍,使得920日紐約蘇富比的第一場拍賣顯得無比重要,就像王建民爭奪勝投王寶座,足以讓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藏家,寧可不睡覺也要一探究竟。目前有幾項趨勢,非常值得觀察:

 

一、學術重要,美術史地位抬頭

截至目前所出現預估價超過100萬美元的作品,依然圍繞在市場的名家群。當代藝術方面,最高價非張曉剛與岳敏君莫屬,兩人均曾達到250萬美元;其次是蔡國強的233.7萬美元;朱銘大木雕今年捲土重來,開價129萬美元;岳敏君另一件作品《希阿島的屠殺》155.8萬美元,張曉剛也另有一件《大家庭系列》作品預估116.8萬美元,在在受到市場矚目。

 

從張曉剛《創世篇—— 一個共和國的誕生》 和岳敏 君的《公主》(分別於今年紐約蘇富比秋拍拍出306.5萬及194.5萬美元),可以看出拍賣公司徵件的競爭壓力,他們急切地希望從中國當代藝術明星當中,以高價挖掘經典作品,並透過拍賣程序墊高成交價,藉以持續活絡藝術市場。這種企圖心,至少會產生兩種以上的影響,一方面可以測試市場的承受度,對於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也將以史無前例的成交價格,不斷締造新紀錄,不但拉近與西方國際大師的距離,同時也墊高大亞洲圈的作品比價空間。

 

以張曉剛《創世篇—— 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來說,畫幅並不算大,但作品的意涵深刻,這幅作品訴說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跡故事,包括歷史先知、政治軍事名將串成的時代風雲背景;視覺形式也很另類,既有拼貼的當代技法,又有張曉剛鮮明的「紅孩兒」印記。此外,該幅作品曾參加過1990年代初的「廣州雙年展」。這是中國步上雙年展路徑的重要起步,目前雙年展已成為國際當代界的例行饗宴,但在改革開放之初,邯鄲學步的廣州雙年展可謂意義不凡,對於日後的中國當代發展具有相當的推波助瀾之效。而張曉剛這幅作品也把藝術家關心及反映大時代的超然角色與地位,展露無遺。

 

最近兩、三年來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及「血緣系列」市場表現突出,被精準地推上中國當代藝術圈「超級一哥」的閃亮寶座上。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去年春拍當蘇富比拍出96萬美元時,市場上一片譁然,繪聲繪影地影射是作價現象,時隔一年當張曉剛作品再以250萬美元的預估價推出時,大家反而見怪不怪,以期待超過懷疑的心情,迎接拍賣最後結果。全世界對「中國熱」的夢囈依然,同時,在當代藝術市場,類似這種市場明星在重要展場上的展品,也成為拍賣公司與藏家爭相競逐的焦點,這個事實說明了在高價的拍賣現況下,美術史料與重要國際展覽紀錄已成為買畫時最重要的風險保證。而同樣被端上此拍場的美術史作品還包括肖魯的《對話》,這也是1989年當代藝術發展重要的一記槍響,中國美術史的紀錄歷歷在目。參拍的該幅影像作品並不討好,乍看之下什麼都不是,但因為學術史上明白記載了該記槍聲的重要性,於是也成為拍場的新驕客。這是回歸美術史的良性發展,值得記上一筆。

 

其餘如蔡國強於2003年被邀請到當代藝術沙漠的埃及去推廣創作,邀展單位期待蔡國強去製作爆破,為文明古地的埃及寫下落地生根的紀錄。然而,熟諳當代藝術特性,聰明絕頂的蔡國強,並沒有要求在金字塔頂端作出引燃火藥爆破的慣性作品;相反地,他群集當地天真無邪的小學童,共同設計玩起風箏升空的遊戲,既為封閉世界中的孩子開啟一扇當代藝術天空,同時也借力使力,以當地孩童純真的奇思異想,編織遨遊天際的風箏大畫面。那是原生創造力的大鳴大放,當百花齊放的創意在高空翱翔,被拍成紀錄、被書寫上文獻,成為當代藝術界的嶄新成績單,他的草稿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拍場上高價爭逐搶標的焦點。

 

二、明星經典作品領軍,不斷墊高市場比價空間

美術史與歷史文獻,果真成為今日拍賣市場的最佳推銷員,而且勢如破竹,威力無可擋,在可預期的未來還會持續發威。越發強調競爭的拍賣生態,越來越多的超級拍品出自美術史編,前瞻性的收藏家怎能不回頭細心啃讀美術發展史呢?

 

值得一提的是,名家名品被擺放在東西方藝術明星同台的拍賣現場,還有著拉近東西方藝術價差的重要功用。目前包括蘇富比與佳士得多場早晚場當代藝術拍賣都混雜著中國新起藝術明星,這是亞洲當代藝術收藏家樂見其成的轉變,其中最被期待的因素之一,乃是乘搭西方藝術明星過關斬將的市場順風車,將會把中國當代繼續帶上高價。另外,透過中國當代明星不斷拉高成交高價的天花板之後,其他緊隨在後的藝術同儕也起了仿效作用,透過國際拍賣市場的巧妙運作,讓整個中國當代的價格空間海闊天空。一旦天花板被撐開,兩岸當代藝術圈的比價氛圍越盛,便有助於第二線、第三線,以及許多後生晚輩的漲升腳步。

 

很明顯地,在中國當代明星當中,自我的比價也在加快腳步。例如張曉剛的行情飆漲,紐約的蔡國強在香港蘇富比秋拍出現1,800萬港元的最高單幅預估價,徐冰行情也呈現三級跳躍;一向沉潛的巴黎幫,則有嚴培明在今年上半年一幅三聯屏自畫像以52.4萬英磅刷新藝術家個人最高紀錄;藝術市場久違的黃永砯一直不重視拍場交易得失,但今年紐約秋拍總算出現《大顯——世界末日》的裝置與平面全套作品,預估價雖不高,但奇貨可居。

 

以過去兩三年的市場發展情形來看,包括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交易都大幅受惠於中國當代明星的價格推升,而這種比價效應,顯然還在持續擴大效應當中。目前最明顯的,像洪東祿、吳天章,蘇旺伸、陳界仁、侯俊明、楊茂林、黃致陽、黃明哲、袁廣鳴,成交價一次比一次墊高,甚至部分代表性作品逐漸被藏家惜售鎖碼。只是台灣當代目前呈現在國際拍場上的藝術家就是這麼多,如何在撿拾市場比價成果之餘,也能回頭布局,不要讓台灣當代藝術家在搶購的激情過後被消費殆盡,淪為市場的絕緣體,應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由於泡沫化的隱憂如影隨形,對收藏過台灣前輩藝術家的老藏家來說,尤其刻骨銘心,目前台灣前輩藝術家市場完全處在冷熱兩極化的尷尬之中,此一夢魘,讓願意介入台灣當代藝術的不少新藏家,還是難以擺脫杯弓蛇影。唯有回頭從美術史找尋支撐與依賴的力量,同時結合朝野能量,增加並豐富藝術家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擴大創作內涵的論述,並提高國際展覽機會,才能有效避免大家所擔心的市場反撲力道。

 

三、二線藝術家補位並以精品引導市場,取代名家的非名品

不管是中國當代的F4,或者海外華人藝術明星,在一連串的高價成交之後,難免出現嚴重的惜售與鎖碼作用。就如今年兩岸三地的拍賣公司都拿不到常玉的像樣油畫作品,尤其常玉市場贗品充斥,在既有收藏家不願釋出好作品的情況下,目前拍賣公司也只能調整策略,寧缺勿濫。一線明星缺席,成為今年春拍的一種新常態,於是可喜的是,口碑與內涵都不錯的二線藝術家開始有機會拿好作品補位挑大樑,從趙春翔在紐約、香港的蘇富比拍賣目錄上同時出現多幅19601970年代重要轉型時期作品,例如《永恆輪迴》、《邊界》、《陰陽》……可以看出拍賣公司擴大徵件領域的用心。與其買名家的濫作品,不如選知名度略遜但品質不錯的藝術家之經典級作品。

 

其實過世已十多年的趙春翔,自1950年代末期移居紐約後,在紐約抽象表現主義沸騰的氛圍薰陶下,埋下的當代創新種苗,一路發酵到196019701980年代,留下了色澤鮮明、圖騰新穎的作品,與目前的當代後生晚輩同台競拍,一點也不覺唐突。換句話說,許多340年前趙春翔已經在使用的觀念與圖像,今天的當代藝術家還持續使用,這也讓不少藏家在翻閱拍賣目錄時,感到百味雜陳。

 

抽象領域中也一樣,目前趙無極經典作品流入市場的也不多,朱德群則完全補位成功。目前朱德群的「雪景系列」與早期色塊作品成為海外華人藝術市場的交易主流。拍場上,吳冠中經典作品也少了,陳逸飛、陳丹青、王沂東、羅中立、艾軒等寫實群雄並起;學生輩的王懷慶完全取代了吳冠中當年的市場熱度,帶來市場的熱銷。王懷慶早些年拍場上流標連連,但這兩年拍場火紅,不但是創下單幅成交價排名第七的新明星,而且成交率持續兩年保持100%的交易成果,完全收攬了吳冠中在拍賣市場的高揚人氣。

 

四、收藏結構更具多元、年輕化取向

至於在藏家結構的多元改變方面,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古董商大力介入當代藝術,從私下收藏發展成專業經營。目前從書畫古董店擴大藝術經營領域,跨步到當代藝術來的,在清翫雅集的成員中,幾乎都有不等程度的涉獵,雖然個個謙稱是玩票,但都收得虎虎生威,而其中以「寒舍」最具指標性。

 

寒舍董事長蔡辰洋是「老古董」,不管個人收藏或交易都享有極高的市場評價。目前蔡辰洋在大將王定乾的穿梭覓尋下,積累了不少的當代藝術品與收藏的興趣品味,果然生起在自家飯店開當代藝術中心的雅興。表面上捨高價租金而就小眾形態的畫廊生意,似乎得不償失,但插足當代,卻也讓蔡辰洋的藝術板塊更形完整,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餐旅經營上,可以挾藝術之威而賺取高品味的無形評價。尤其自身是收藏家出身,又結識國際及兩岸三地拍賣巨頭,買畫之外,養畫的眼力十足。目前甫開幕的「寒舍空間」已選簽不少具潛力的藝術新秀,而且是不問國籍與創作媒材,氣度十足,在在令人眼界大開。蔡辰洋的財力、社會關係,加上總經理王定乾的柔軟身段,敏銳藝術嗅覺,將為亞洲當代界開啟嶄新收藏思維與大門。餐旅飯店的精緻化、文化化與藝術產業化、集團化,均是當下迫切需要的加值出路,寒舍的確作了正面示範。

 

另外在收藏圈方面,每年都會出現幾位市場「勇士」,今年也不例外。來自房地產仲介業的黃希文,年輕多金,成為今年拍場上公認的第一勇士。以承銷豪宅發跡,對於「精緻」的信念清楚,目前一方面以選擇豪宅的眼光介入當代與華人藝術,以消化廣告費的手腕處理藝術交易,讓他在拍場上展現另類的神、準、狠特性。另外,他對精品界的心態熟稔,在推介豪宅的同時,把藝術收藏作為分享上流社群的互動話題,十分傳神,因而感動、說服了不少跨領域的多金潛在藏家。這樣的角色與拍賣手腕,在藝術高投資報酬的時空背景下,影響力正在發酵、擴大之中。

 

五、畫廊隱身拍場背後,看不見的黑手垂簾掌政跡象明顯

最後,第一、二市場的分工,是歐美藝術市場發展以來的一項傳統,台灣自1980年代畫廊時代來臨之後也一直跟進西方腳步,開展出規模可觀的台灣畫廊產業,甚至1992年台灣進入拍賣時代之後,一、二市場的發展也是亦步亦趨。但自中國藝術市場的崛起以來,根本等不及畫廊市場的成型,直接跳進拍賣領域,造成中國藝術界完全讓拍賣交易主導市場,這種現象正擴大並侵蝕國際拍場市場。

 

目前有許多畫廊都急於把旗下經營的藝術家直接放進拍場,透過作價,讓畫廊隱身拍場背後,以看不見的黑手操弄行情,這對整個市場的長遠發展並非好事。但拍賣公司礙於市場的競爭壓力、徵件的方便性考量,似乎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十分讓人憂心。一旦畫廊過度依賴拍賣作價,將不願再回頭走培育藝術新秀的漫長之路,當蜂擁到拍場速成作價,積非成是的慣習養成之後,藝術新人將失去被培植被教育的機會,久而久之,藝術市場的分工將形同具文。其實,畫廊的長線平價路線,一直是培養投資型收藏家的溫床;基於藝術長遠健康發展,大家應該自律自重。

 

自由市場的可貴在於沉浮分合的自動性。藝術市場泡沫化與否,只要少些人為干預,多多尊重它的自由機制與自我調節特性就夠。如果學術持續被借重;如果明星經典作品繼續領軍,繼續墊高市場比價空間;如果二線藝術家補位並繼續以精品滿足市場,取代名家的非名品;如果收藏結構更具多元,年輕化取向;如果畫廊不再隱身拍場背後,時時以看不見的黑手垂簾作價,讓藝術界回歸角色分工,藝術市場的持續性與可增值性,將是廣大藝術從業與收藏界豐富荷包與人生的共同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