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活動主旨:線性‧符號‧東方幾何—吳學讓藝術特展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活動日期:2017年02月18日~2017年05月7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活動內容:

策展人:白適銘、鄭月妹

臺灣近代美術的發展歷程,隨著世界政治局勢的移轉更迭,造成史上最為劇烈的變動。此種變動不僅關涉臺灣內部自身,更與鄰近的日本、中國或西方世界,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緊張關係。現代美術,脫離自命清高及彰顯階級的傳統窠臼,成為國力象徵、民族意識或文化主體的載具,如何建構既能標榜自我又能抵禦外侮的形式內涵,已然成為重大的時代課題。

戰前形塑新文化時代需求的燎原之火,隨著政府來臺,將主戰場移至臺灣。然在當時中華文化復興「政治正確」的要求下,不論傳統與現代、在朝與在野、東方或西方,戰後水墨被迫脫離民主化、自律性轉化之軌道,淪為政治操控工具、缺乏在地連結,導致文化沙文主義四起,已成為其最大的致命傷。

不論西畫或水墨,戰後改革派多具激進鮮明的西方色彩,對傳統多抱持批判、唾棄或取而代之之強硬觀念。其中,吳學讓卻是極少見兼擅「傳統」、「寫生」與「現代」的畫家,反映其獨特的文化立場。此種調和特質,來自於他早熟的人生目標,從不斷吸收、融合及轉化的過程中,確立現代繪畫的創作方向,並在其生涯中奉行不渝。

吳學讓畢業自近代中國畫大師搖籃的杭州國立藝專,在潘天壽、陳之佛、林風眠、李可染、吳茀之及鄭午昌等名師指導下,奠定深厚的畫學基礎。踏實的性格,促使其養成多元學習興趣,學院之外,更廣泛吸收南北二宗、工筆、寫意、金石派及現代寫生精華,達到出入古今、兼通雅俗的藝術境界。

1948年畢業來臺之後,吳學讓除在校任職外,更參與了五、六○年代風起雲湧的現代水墨運動,使其成為其中代表性畫家之一。他對傳統繪畫的革新再造,雖採取循序漸進、並陳共觀的方法,卻認為國畫現代化最重要的目標,在於「結構」與「造形」的開創,此種認知對日後個人風格的完成具有重大影響。此後,他即以抽象性筆墨及半自動性渲染技法,在線性、符號的雙向軸線中不斷摸索,並在七、八○年代的持續消化中,建構出最具歷史里程碑意義的「東方幾何」藝術風貌。

他既先進又內斂的創作思路,非僅侷限於繪畫,更被廣泛運用至書法、篆刻、蠟染、彩繪木作、指畫、陶藝等媒材之上,展現其作為一位現代藝術家不斷自我超越的動能精神。透過工筆、金石派及日本畫寫生手法傳達典範意義、生活情趣及斯土感情;同時,運用西方現代主義探討肌理、造型及結構變化,建立簡化、直率卻充滿人性價值的圖像意涵,賦予對家庭、在地、歷史、文化等深度關懷,進而形成一種終結意識形態對立、走向協合共榮的戰後新文化典範。

手機導航: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