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拍賣資訊
活動主旨:馬維建痛批藝術拍賣公司是金光黨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7年12月22日~2007年12月22日
主題類別:專題報導
推薦活動:
相關網址:
活動內容:

馬維建痛批藝術拍賣公司是金光黨

分類:藝術投資
2007/12/20 00:53

記者下這麼重的標題,我看拍賣公司臉一定都綠了。最近一連串參加了4 場拍賣會及6 場預展,也趁機在現場跟一些收藏家拍賣公司高階主管及畫廊老板請教及交換意見,覺得炒作問題在拍賣會中的確是明顯可見。因此,有時記者做做平衡式報導也很好,才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才不至於讓「聽說投資藝術品可以賺10倍」的投資客一頭熱而栽進部份過度炒作的市場。

 

(以下資料來源:工商時報12/18/2007朱漢崙專訪馬維建)

 

「藝術講究的是真實、純淨,但最近二年來,藝術交易市場很多卻是在『騙』,很多行徑,跟『金光黨』已沒什麼兩樣!」對於近來拍賣市場炒作名畫風氣,元大金控總經理馬維建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道出肺腑之言。

 

這也是他第一次對於藝術拍賣品市場的亂象,說出重話。

 

身為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長子,也是金控總經理的馬維建,集團事業的未來規劃,是父親倚重的接班人,私人收藏上,更是藝術圈公認,趙無極、林風眠等畫壇大師作品的收藏行家;然而,收藏眼光獲得藝術圈肯定,拍賣市場為炒作名畫放出的謠言,也使馬維建不堪其擾,直言:「這種金光黨式的騙法,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創作,越來越縮手!」 

 

投機風熾 行情炒得離譜 

 

接受專訪時他坦言,身為一位收藏者,不願意被捲入商業競爭、被當成炒作話題,也點出當前拍賣市場須省思之處,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對於收藏,你的朋友形容你「不收則已,一收驚人」,很專一,不會三心二意,像趙無極的畫就是這樣,可以談談嗎?

 

答:藝術是洗滌人心的東西,收藏 趙無極 老師的畫,對我而言,是日常生活的紓壓,也是欣賞,但絕不是「競賽」。不過很遺憾,原本藝術講究的是真實與純淨,但近二年來,台灣的藝術交易市場充斥著「騙」,我知道,市場上一向有很多投機行為,但不能投機到讓藝術家沒有心情投入創造。

 

造謠拉抬行情 價格失真 我舉一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一位40歲左右的國內畫家,我很欣賞他,所以就去畫廊買了他的畫,外面的人一聽到我買他的畫,就跑去畫廊,一口氣收購很多他的畫,然後在市場上到處拿我的名字宣傳,叫人家來買畫,結果一張3050萬元不等的畫,行情竟被炒作到1,600萬元! 這讓畫家很不舒服,認為作品被商業化了,有心在藝術上創作的畫家,不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如此對待。

 

問:價差真嚇人,拍賣市場炒藝術品的價值炒過頭了吧?

 

答:是啊,簡直是「金光黨」的行徑,只會讓好的藝術家不知如何做事,這些價格都是騙人的,收藏家自然不願意投入這種價格失真的交易。

 

好的藝術家在意的是創作的質,像我先前聽趙師母(趙無極之妻)講, 趙 老師去年只完成三件作品,很多在創造過程中,因力求完美而被自己毀過,保留下來最精湛的作品,現在拍賣市場上的炒作,對照來看有多諷刺了。

 

再舉個例子。不久之前,有家拍賣公司拍了一幅八十年代 趙無極 老師的畫,炒作後,價格竟然被作到一億元以上,最荒唐的是,我還被謠傳去接手這張畫,事實上別講接手了,我連預展都沒參加,拍賣公司搞宣傳卻可以講成我去接手的,真的很離譜!

 

還有另一家拍賣公司也是,竟然跟潛在買主講:「這張畫馬維建沒有喔,要是頂到了,『等於你對趙無極80年代的收藏,已經超過了馬維建』!」把藝術收藏當成競賽,根本扭曲了藝術收藏的本質;對我而言,藝術收藏是要看「畫緣」,而不是比賽誰收的多。

 

收藏淘汰機制 市場曲解 

 

問:你的收藏有進有出嗎?

 

答:有啊,我隔一段時間,會檢視一下過去的收藏,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以前的和新的經過比較,總會淘汰一些過去的收藏作品,把它們賣出去,但這過程,又被扭曲成另一種謠言。

 

我有個長輩,他賣畫,市場上就講,「他得了癌症,快死了!」至於我,我賣畫,市場上的講法就變成:「我有財務危機。」 相對於股價,就是對股東最好的回報,一個收藏家最重視的,就是藝術價值,這種商業炒作,誤導好收藏家的選擇。

 

我再舉個例子,前一陣子,香港林風眠的作品被收來拍賣,這一批作品,在畫廊都不好賣了,更何況拿到拍賣場?結果我們沒去買,市場上就在造謠:「是否馬家在倒林風眠的畫?」、「怎麼沒有出來『護盤』?」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