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知性與感性之旅—「巧琢敬藝」傳世工藝傑作特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知性與感性之旅—「巧琢敬藝」傳世工藝傑作特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9286 人
撰文/Una │發佈時間:2011-12-01 18:49
11月19日(六)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100年度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即俗稱的人間國寶)舉行授證典禮 (圖片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11月19日(六)於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100年度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即俗稱的人間國寶)舉行授證典禮 (圖片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精采回顧

文建會辦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授證,已經邁向第三個年頭。首屆98年於臺北紅樓授證者有廖瓊枝老師、楊秀卿老師、陳錫煌老師,以及梨春園北管樂團、漢陽北管劇團等極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守護實踐者。

99年的授證對象,更開拓不同的視野,在「傳統工藝美術」這個類別,由漆工藝保存者-王清霜及竹編工藝保存者-黃塗山兩位國寶獲得指定;而在「保存技術保存者」方面,更首度指定「石滬修造技術-吉貝保滬隊」及「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林光沂」;於無形文化資產部份,亦有代表原住民族群的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及客家族群的客家八音。

    於今年建國百年裡,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計有10位,「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有布袋戲黃俊雄、客家山歌賴碧霞、排灣族口鼻笛許坤仲、謝水能、相聲吳兆南;在「傳統工藝美術保存者」有錫工藝陳萬能、粧佛施至輝、傳統木雕施鎮洋;還有兩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陳錫煌、剪黏泥塑技術王保原。

    在多元族群的發展下,讓我們驚訝於臺灣的文化豐厚如斯,於同一塊土壤上,竟有如此豐富繽紛的文化呈現!

「傳統工藝美術保存者」錫工藝陳萬能先生展示技藝(圖片來源-文建會官網)

▲「傳統工藝美術保存者」錫工藝陳萬能先生展示技藝(圖片來源-文建會官網)

     隨著全球化文化創意產業浪潮衝擊,工藝成為文創產業以及文化保存與發展計畫當中重要的一環,在文創產業當道的推波助瀾之下,工藝結合創意設計儼然蔚為風潮。雖然生活必須貼近時代的脈動而發展,在藝術結合商業的同時,亦不可忽視傳統藝術精神,其所代表的不只是藝術創作基底的延續,更代表著藝師於時間淬鍊下的文化傳承。

「巧琢敬藝」—傳世工藝傑作特展

    為彰顯對傳統工藝及保存技術之推崇,文建會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陳萬能、施至輝、施鎮洋、陳錫煌、王保原等5位技術保存者,舉辦「巧琢敬藝-2011年重要傳統藝術暨保存技術保存者特展」。5位國寶大師從青春到白髮,畢生對工藝持守如一,不斷將自我生命經驗與領悟融入創作理念、工法技藝中,讓作品不只材美、工巧,更意動、神妙,而透過此次展覽更讓筆者體會到,傳統工藝雖不是束之高閣的展覽品,卻充滿常民的生活化,並且近在咫尺,需要你用心體會其中的藝術之美。

來一趟知性與感性的工藝之旅

     2011「巧琢敬藝」特展,突破傳統工藝展演的刻板印象,以多元情境重建「寓工藝與生活」的原始構想,將傳統情景再現,縮短民眾與工藝之間的距離。而循著大師成長的歷史軌跡,更讓我們探訪其工藝創作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內涵。

     當筆者輕輕撥開入口處漫舞空中的超薄紙張,即進入素樸低調,用竹子、原木等自然素材打造的「景觀院落」區,此區營造出寧靜、舒適的氛圍,更彰顯出施至輝、陳萬能、施鎮洋三位藝師的國寶級地位與作品的驚人氣勢;「廳堂區」則以太師椅、神明桌等傢具,搭配三位藝師創作的精細生活物件,再現早期富有人家「入門看交椅茶几,桌頂看花瓶五賽」(「五賽」指錫藝的燭台與花瓶各一對及檀香爐一只)氣派的生活場景,讓民眾領略當時工藝為滿足生活需求相應而生的況味。

客家山歌賴碧霞女士現場表演(圖片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客家山歌賴碧霞女士現場表演(圖片來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工作情境區」則將三位大師的工作實境搬移到展覽現場,狹小的工作桌、斑駁的工具、待完成的半成品,更配合耳際傳來的敲擊、打磨甚至說話聲,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來到大師們的創作空間。「寺廟與布袋戲區」裡,從情境重現的手法中,更讓筆者大開眼界,例如陳錫煌如何以衣飾、盔帽、道具設計上的細微差別,反應不同布袋戲偶的角色、個性;而王保原老師的剪黏作品則遍及全台許多廟宇、歷史建築,尤其擅長「摃搥」、「甲毛」,更令人驚訝之處便是那戰袍盔甲上的「甲毛」,每日產量最多竟然只能生產15支!

結語

     工藝附屬於美術一環,本身以實用為主,與生活相關連,它並不只是純美術與藝術,同時也代表藝師的傳承與時間的淬鍊。因此,傳統工藝涉及到的不僅是生活面、信仰的精神面,藝師(傳統技術保存者)更透過「敬意」與工藝創作融為一體,使得工藝因為不同生命的詮釋,從同一根基出發,開枝散葉,成就「藝敬之境」。

    2011「巧琢敬藝」特展融合創作者及觀賞者的生活,跳脫陳列式的展示手法,邀您進入廳堂,享受一場文化洗禮,感受傳統技術保存者的精神、人格、態度與創作,期以美麗之「境」,對照國寶大師的生命之「境」與藝術之「境」,引領觀者回歸到創作最初的素樸之感,於純真中與大師們相遇。想了解臺灣傳統藝術之美嗎?趕快來一趟知性與感性的工藝之旅吧 !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