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體現獨特價值‧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體現獨特價值‧多元文化下的鑑藏活動(上)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3142 人
撰文/曹志宇 │發佈時間:2012-03-15 15:51
【圖一】

▲【圖一】

    「收藏」不僅僅滿足個人無限膨脹的佔有欲,也是挑戰個人眼力的活動。傳統上,另又有「鑑藏」之稱;儘管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這兩詞,收藏與鑑藏,又分別強調了二個不同方面的差別。「收」無疑是前述體現佔有慾的具體活動,而「鑑」則強調了個人眼光的重要性,提醒當事人,節制個人慾望,從事細緻的觀看。

    之於對時間流逝始終存在的敏滿度,無論回望於久遠的過去,或者是眼前無聲經過的上一秒鐘,鑑藏應比收藏更能生動地描繪出人在時間底下各種活動的面貌,它挑戰的是我們有無能力挑選出最重要的作品加以保存,或者一如拍賣預展上一字排開的展品,猶如面無表情的士兵,它們不會說話,但無不渴望得藉觀者的眼光,體現出獨特的價值。
 
從古至今的鑑藏活動
    【圖一】中描繪了明代中期以降,於蘇杭一帶時興的鑑藏活動。由畫中人物之衣著暗示,舊時社會的鑑藏活動多侷限在仕紳階層,同時女性亦被隔絕在外,無法進入畫中由男性主導的空間之中。
 
位於畫面中央,成堆擺放在桌案上,等待納入鑑賞的對象主要有青銅器、書畫、罕見的奇珍,如紅珊瑚。今日我們前去台北故宮參觀歷代中國文物,腳步亦緊跟隨著上述的幾項品類打轉,古今對照,形塑觀眾欣賞文物的眼光與品味,已隱然在十六世紀的蘇杭一帶,經由一夥士紳們的推波助瀾,漸形成眼前台北故宮的規模。
【圖二】

▲【圖二】

    再將視野拉回當代,今日的鑑藏活動已然跳出私密的有限範圍,藉由博物館向大眾開放,任何人都有權力對眼前的展品表示見解。【圖二】為震旦博物館的研究室,館長張臨生(左三)正為來訪的研究生解說史前玉器,除了原本私密的空間遭瓦解外,鑑賞活動亦由於博物館相繼成立,轉而成為公開性的話題。此外,連同博物館事業一同發展的還有藝廊、以及拍賣公司。此時的拍賣公司也同樣具有部分的博物館性格,傾向將藝術品做公開性展示。

    【圖三】是北京某大拍賣公司11年秋拍的預展現場,去年以來藝術市場表現即十分火熱,各大拍賣公司無不卯足全力,紛紛增開許多的專場、場次,不斷往上衝高買氣;時常前往各大預展走動的典藏雜誌主編鄭又嘉,曾在專欄回憶起某次北京行的經驗,「一次竟然要看數千件的作品……。」雖然與博物館同樣是公開展示,但一次將藝品傾巢而出的豪舉,大型拍賣公司的展示手法,仍然讓資深編輯印象深刻。
 
    近現代的鑑藏活動,不包含私下個人的交換或者買賣,略可粗分成兩大市場——藝廊以及各大拍賣構成的交流平台,時至今日,藉由新興網路拍賣,更加擴大了交易對象以及內容的涵蓋範圍,有如一場寧靜的革命,逐步地修改眼前對藝術的各式界定。
回憶台北當代藝術館2001年成立以來的第一檔展覽,「你家有什麼東西拿出來展」,策展人邀集認識的親朋好友,各自將家中認為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一一呈上展廳,霎時面貌五花八門,不僅在質與量的層次上與網路拍賣的內容重疊,亦藉展出的效果,訴諸視覺語言,坦率地說出藝術在當代複雜多元的現貌,而這一大部分則肇因於尊重個人意願、個性的前提下的多元文化觀點。
【圖三】

▲【圖三】

    站在凡實事求是的學術立場,以同鑑藏活動密切相關的考古學為例,今天多元文化觀的優點是,它讓大多數的學者從事發掘活動時,需得時時參考當地住民的意願,進而表現出對住民文化的認同與尊重,因此我們不難想見,自日據時代以來,一批台大考古隊(今人類學系)於卑南遺址發掘的玉器,最終仍需交撥予台東的史前博物館。儘管在歸還文物的過程中,有一派始終認為玉器本身屬於重要的研究成果,屬於人類學系重要的資源;但另一方面,對於當地的住民來說,按照自己的方式定義歷史,是防止文化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他們當然無法接受有一批重要文物竟然流落在數百里外的異鄉。

    至於多元文化觀的缺點,則使得大眾一時無法分辨各類好壞並存的學說, 而此時心中或者總不時有一個聲音說,「我們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不同方面的意見。」但這也使得諸如,人類是外星人的後代一類的看法與演化論相提並論,在追求新奇的刺激下,反而逐漸喪失原本嚴肅的求知態度,甚至將研究本身視為消遣。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