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落實環境正義的傳播媒介—【魔境:澳洲當代新藝術展】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落實環境正義的傳播媒介—【魔境:澳洲當代新藝術展】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8495 人
撰文/邱子芳 │發佈時間:2012-04-09 20:44
潔斯敏.塔吉特〈維生系統:從地球、太空和太陽眺望〉

▲潔斯敏.塔吉特〈維生系統:從地球、太空和太陽眺望〉

 

台北當代藝術館在2012年開春隆重舉辦【魔境:澳洲當代新藝術展】,邀請澳洲獨立策展人安妮‧伊娃諾娃擔綱策劃;本展共邀請22組團隊(27位藝術家)提供45件優秀作品展出,展覽中探討澳洲藝術家們,針對個人的身份認同與集體的國家文化定位等相關課題時,所提出的不同角度思維和不同經歷過程,加速推動開放與寬容的人文精神,共同承擔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的責任。
此次展覽,進一步用澳洲的視線去觀察地球環境變遷、物種的滅絕與消逝。因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地球暖化問題,已經導致一連串全球氣候異常連鎖反應,並且對地球生態造成嚴重的威脅,首當其衝的是海島國家,而四周環海的澳洲也是其一:植物花期錯亂、動植物生長季縮短...等,不僅生態秩序大亂,人類生存環境也岌岌可危。海洋平均升高一點點,澳洲靠海土地便會消失,便會面臨更多更大的海洋風暴及水災,而澳洲最後消失的地平線將是最南端的小島—坦斯馬尼亞島(Tasmania Island)。
克萊.絲蒂曼KYLIE STILLMAN〈色澤華麗的歐椋鳥〉Superb Glossy Starling與〈鳥群〉

▲克萊.絲蒂曼KYLIE STILLMAN〈色澤華麗的歐椋鳥〉Superb Glossy Starling與〈鳥群〉

 

馬汀.沃爾區(MARTIN WALCH)《迷霧生機》(Mist opportunities)攝影師馬汀.沃爾區定居在塔斯馬尼亞島上,長期致力於探索這個島嶼的每個角落,藉由創作引導世人關心坦斯馬尼亞美景正面臨生態浩劫的事實。他花費了四年的時間利用影像紀錄、調查德文特(Derwent)河流上游集水區域,將這部影片剪輯、壓縮至5分多鐘,影片的一開始,畫面中瀰漫濃厚的霧氣,隨著時間的流逝,矗立在河道中的枯樹和背景中枯樹群卻愈來愈清晰,樹群在河邊集體死亡的詭譎氣氛,無疑是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面臨威脅的一種警訊。
而里昂.奇米勒司基和約瑟芬.斯達爾斯LEON CMIELEWSKI & JOSEPHINE STARRS《矛盾的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和《一個活體》(A Living Body)共同創作的兩件作品,則致力探討文化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透過衛星空拍的資料圖檔,將文字融合在河道或是地景景觀上,看似不經意的安排卻散發出濃濃的警訊意味,例如《矛盾的元素》作品裡,澳洲乾涸的現象對比著恆河水域氾濫的景象,恆河水域空拍圖上的「Days like These」警告閱讀者必須正視氣候劇變所帶來的風災、水災、傳染病和生物失衡的現象。
克萊.絲蒂曼KYLIE STILLMAN《色澤華麗的歐椋鳥》(Superb Glossy Starling)與《鳥群》(Flock)。其創作一直以來都是利用堆疊成群的二手書籍,雕鏤出植物或是飛鳥形狀的空洞,賦予一個老的生命、新的形態展示。「樹」是人類造紙做書的原料,也是鳥類棲息的自然家園,「書」則是文明的象徵,記錄傳承了人類的知識與歷史經驗,但近五十年來森林的破壞,棲息其間的昆蟲、動物瀕臨死亡與滅種,伴隨著氣候變遷而來的乾旱、災害,不只奪走人類的生命財產,也影響糧食供應,一併拔除自然環境帶給人類的保護與安定,這兩件作品都優雅的暗喻文明開發與自然滅絕的失衡。
里昂.奇米勒司基和約瑟芬.斯達爾斯〈一個活體〉

▲里昂.奇米勒司基和約瑟芬.斯達爾斯〈一個活體〉

 

潔斯敏.塔吉特JASMINE TARGET則從環境生態學的資訊和數據的量化資料轉換成兩件玻璃作品,一件是《大氣層:你的麻煩會消失不見,就像氣泡一樣》(Atmosphere: and your troubles, like bubbles, will disappear)。藝術家在一片光滑的桌面上黏著不同大小、不同底色、不同形狀的玻璃氣泡,而玻璃氣泡也像融化般的樣貌植入在平滑的桌面上,因為「氣泡本身是種,能在光線下閃耀七彩虹光、能輕盈的隨風飄散,也是種易損壞消滅的物質」藝術家亦表示:大氣層能替人們抵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容易遭受外力輕易損毀,必須隨時加以呵護保護它。
另一件作品是《維生系統:從地球、太空和太陽眺望》三聯作(Life Support Systems / Triptych: view from Earth, Ether, view from the Sun),此系列作品的大氣層圖片,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06年9月24日,從外太空拍攝地球臭氧層破洞最大的時候,比兩倍的南極洲要大更多。其作品所使用的金屬鍍膜發色玻璃材料是1950至196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發用來做太空人頭盔中遮蓋臉部部分的材質,科技的金屬鍍膜和美麗迷幻的顯色,在此隱喻了科技文明對於人的保護應該延伸到自然。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生態報告」指出,地球使用天然資源的速度比更新這些資源的速度快了25%,地球生態系統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大規模瓦解。從1961年至今,人類將資源變成廢物的速度,比地球將廢物變成植物和生物的速度還快,就生態系統的負荷而言,人類過的是「入不敷出」的生活。「魔境:澳洲當代新藝術展」藝術家用其獨特觀察自然生態的方式,利用作品述說著對現今環境破壞的心痛,希望作品呈現在閱聽者前,能讓觀者進一步思考如何善待並保護地球,也祈求人類應大幅改變消耗資源的方式,真正成為一位落實環境正義的使者。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台北當代藝術館: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
•Josephine Starrs & Leon Cmielewski:http://lx.sysx.org/
•Kylie Stillman:http://www.kyliestillman.com/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