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卡賽爾文件展—濃厚的社會政治議題氛圍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卡賽爾文件展—濃厚的社會政治議題氛圍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323 人
撰文/邱子芳 │發佈時間:2012-07-25 20:26

 

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德國,因為工業發展,德國經濟以驚人速度從戰敗中的蕭條復蘇過來,除了政治,體育,經濟上的重返地位外,也在1955年舉辦世界性的大展宣示著文化上的進步,也是一種經濟能力的展現。
文件展的起緣原只是當時德國聯合園藝展(Bundesgartenschu)一個附屬在周邊展示雕塑作品活動的藝術展覽,而第一屆的展覽由出生於卡塞爾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阿諾伯德(Arnold Bode),以「藝術朝聖者的聖地」想法,展示並以回顧、再現的形式呈現二十世紀初,近五十年藝術歷史的進程,尤其是二次大戰時期受到納粹詆毀的作品〔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如野獸派、立體派與未來主義等的現代藝術作品。
第一屆的文件展刻意把二次大戰之際,被納粹貶抑、詆毀的現代藝術作品重新正名,試圖將德國現代藝術抽離納粹主義極端的意識形態,並將德國藝術導入世界藝術中心的「正軌。卡塞爾文件展在歷史上,始終表達自己對當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思考與反省,與意圖「反機構」與反博物館,保持著客觀展示世界藝術的野心。
此屆文件展(dOCUMENTA13)主要展區皆位在德國中部黑森區的卡塞爾,而今年的次要展區則分佈中亞的喀布爾,加拿大的班夫等地,各類展覽作品與相關的藝術活動散佈於個展覽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1779年落成的菲德列齊亞努博物館(Kunsthalle Fridericianum ),是歐洲最古老的公眾博物館之一。展出美國女攝影師Lee Miller 的攝影作品,以自己為主角由另一位美國攝影師David Scherman拍攝一系列進入了希特勒慕尼黑宅邸浴缸內的攝影作品,象徵着美國自由主義完美的女體浸入、脫除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獨裁者最脆弱的私領域(浸入浴缸需脫除全身上下的武裝,以乞求身、心靈的放鬆)。
來自美國巴爾的摩的Amy Balkin,作者提出將 「地球」納入世界遺產組織(UNESCO)裡,讓全世界的人將路邊微小的一草一木,看作值得保存維護的物品。俄國的基因學家Alexander Tarakhovsky,分析全人類基因,裝置在八萬個塑膠試管內,而每單管內放置六萬個基因,象徵着如此眾多DNA能產生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個人,但當全人類化作人體最小因子時,卻彼此擁有共同的DNA。                         
加拿大藝術家Geoffrey Farmer,選自1935年至1985年美國<Life>雜誌圖片,選取當年重要的政治、娛樂、消費性等新聞圖片,利用草梗串起貫穿長廊的大型裝置作品,細細研讀圖像,會有歷史經驗的錯置感與一種似曾相似的溫暖體驗。美國女藝術家Susan Hiller的<100 Songs for 100 Days of dCUMENTA 13>作品則放置在文件展數個場地裡:餐廳、新畫廊等,老式點唱機內由藝術家選擇了一百首各式的歌曲,歌詞內容包括歌手們當時的政治人權與社會歷史觀的一百種看法。
來自瓜地馬拉的Anibal Lopez引渡一位瓜地馬拉當地的法律系大學生,但卻以「殺人」為其賺取溫飽的職業,在文件展開展前邀請一般大眾參加,舉辦一場問與答的討論,以先進已開發國家不同面相的社會論點提問「為何選殺手為其職業?」透露少數戰亂國家社會的不穩定,就算擁有高學歷卻也無法安定過生活的悲哀。
而德國藝術家Gustav Metzger 的展出作品放置在玻璃展櫃上,並且蓋着一條膚色的布,觀眾藉由「翻」這社會行為的手勢動作,拉開(進入)與身體膚色接近的布幕才得以窺視其底下的內容物(藝術家自身的歷史與政治經歷)。Julie Mehretu出生於伊索比亞的美國女性藝術家,四幅高達4.5公尺的畫作,運用不同材質的層疊與數種不同色彩出細的畫筆,建構出社會歷史發展下的建築與都市觀。

 

第二次獲邀參展的中國藝術家顏磊,此次展出360位名人的油畫肖像,密集的懸掛與排列在展間的天花板與牆面上,藝術家藉由色彩迷幻、影像朦朧的畫風,試圖減弱肖像人物的政治與社會性色彩。另一位德國藝術家 Thomas Bayrle的作品採用工業社會下大量複製、大量生產的機械與印刷組件,而展間的概念:人工製造的機器,對於人類生活卻像是生物性的樣貌的存在。其中一幅80年代完成的大幅拼貼作品,用數以萬計的小飛機拼組成更大的飛行體,或是運用汽車、飛機等零件,重複排列成生物幾何形態。
印度女藝術家Nalini Malani的投影裝置作品< Search of Vanish Blood >,藝術家稱其作品呈現方式為「影像與影子的共同演出Video/Shadow Play),其作品內容以東德文學家Christa Wolf < Cassandra >為發想:暗喻女性在男性至上的印度社會是弱勢者也是犧牲者,試圖透過神話中找尋遠古母權歷史中女性的價值、生存態度與社會地位,並強烈希望印度女性能擁有「完整的人權
回到今年第13屆文件展來看,雖然策展人克莉斯多夫•芭卡姬芙(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是個相當有爭議的策展人,在展前選擇不公開參展藝術家名單、策展論述,或是甚至強調這次展覽「沒有概念但卻在開展前出版了「100份筆記-100種思維」(100 Notes - 100 Thoughts) 然而,很明顯的,她替新一屆文件展生產一個新的概念、新的姿態、新的詞彙,並且承接著前人,繼續書寫「當代藝術」。下一篇文章,則來討論文件展是不是真如策展人說的「沒有概念?究竟策展人想要給的「新的藝術詞彙」又是什麼?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