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讓聚落說出自己的地方文化—再會紅毛港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讓聚落說出自己的地方文化—再會紅毛港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32653 人
撰文/鄭婷文 │發佈時間:2012-07-25 20:42
紅毛港文化園區

▲紅毛港文化園區

 

紅毛港聚落的開始
在臺灣歷史中有關於荷蘭與西班牙之地方名稱或器物等,均冠以「紅毛」,而在西元1663年荷蘭人曾於打狗南岸之處停泊駐紮,因此紅毛港地名之由來是與荷蘭人有著密切不可分的特殊關係;而紅毛港村民的祖先大多來自於福建南部與沿海,或澎湖的漁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以魚撈及相關產業為主。
而紅毛港的聚落形成,有著濃厚的血緣和地緣關係,早期的紅毛港與旗津是相連的沙洲地形,如按照聚落的分佈與祖譜來看,分成六個小聚落,由東南至西北依次為姓楊仔、姓吳仔、姓李仔、姓洪仔、姓蘇仔、姓張仔等,由於後來人口相繼遷入,地狹人稠,房舍緊密,屋簷相逢,巷道窄小,這也成了紅毛港聚落的一個建築特色。
聚落•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性
於六月份開始試營運的紅毛港文化園區,劃分為室內室外的藝術形式來呈現出以往紅毛港聚落的樣貌,並提供海陸便捷的交通服務來抵達此園區,讓民眾更能親身體驗到港口漁村的生活,但這夜晚打著絢麗亮眼燈光的「未完成聚落房子」、號稱360度全視角餐廳的「高字塔」、以及使用著3D全影像呈現出漁村對於宗教信仰等等,究竟是否想發揚這塊土地上曾經有過的地方文化,還是瞬間在夷為平地後,由後人的記憶拼湊出迎合觀光產業的品味文化呢?
<新年快樂>電影,是導演吳昱錡以紅毛港拍攝的一部短片 (照片來源-陳碧岩影像實記)

▲<新年快樂>電影,是導演吳昱錡以紅毛港拍攝的一部短片 (照片來源-陳碧岩影像實記)

 

實地走訪紅毛港文化園區,的確可以感受到,政府在用心經營搭建,即規劃園區的安排,讓我們可以在一個下午之際,瞭解這土地上曾經有過的魚港生活和宗教信仰。然而,總是會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是,為何要遷移拆散這塊土地的居民聚落、眷村,然後將這塊土地重新建造並歸劃出命名為藝術園區、藝文空間等場所,來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呢?這跟文化部提倡的社區總體營造,主旨是要社區團結、凝聚社區意識,不就背道而馳。
紅毛港的聚落遷移,絕對不是臺灣首件遷移案例,但也絕對不是最後一件。看著近期一些都更的事件,與其不說抗爭的意義何在,畢竟事實已經發生了,我們也只能看著現實變成歷史,倒不如好好搶救岌岌可危的聚落或社區。
臺灣其實有很多社區、聚落、部落都極為的有文化特色,只是缺乏有魄力的人來推動與執行,這必須都要倚靠著所有居民的力量,一起來對自己的聚落盡心營造,將自己所居住之處的生活環境、氣後、工作型態、宗教信仰、甚至是語調口音,擬出一個全方位、永久性的地方文化形象方針,而將這凝結濃厚的地方習俗特色灌注於生長的土地上,讓我們是真正接收而不是強迫性的看一些若有似無的仿冒品。     
假使從前的紅毛港聚落還存在,而文化部的社區總體營造方案介入這個聚落,又加上都更事件抗爭挺身而出的大學生們和藝文人事,來推動紅毛港地方聚落,或許在這樣的主辦、協辦下呈現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紅毛港文化園區也說不定!
諷刺的•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是導演吳昱錡以紅毛港拍攝的一部短片,這部短片曾獲得第32屆金穗獎優良學生作品獎,除了以記錄片的形式為拍攝手法,也讓是我們更關注在高雄紅毛港拆遷的社會議題上。
社造行動,土溝水改造運動

▲社造行動,土溝水改造運動

 

在偶然的機會下,曾在迴響藝文展演空間看過該片,並在影後聽到導演侃侃而談拍這部片子的熱血事蹟,他對於紅毛港被迫拆遷事件忿忿不平,在得知要被拆毀的一個多月內,就決定以紅毛港為此影片的拍攝地點,整部片子以「隔代教養」、「紅毛港拆遷」兩大主題為主,演員從頭到尾的談話微乎其微,平靜、安詳中,帶點死寂的灰色模糊、和凌亂的半牆瓦磚,這跟以往紅毛港聚落紅通通的屋簷建築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
較令人感到心酸無奈的莫過於最後幾幕,因為宗教文化是紅毛港人的信仰寄託,每個航海人在出海前,都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未知的大海,所以在航海前都會來到廟宇祈求神明的保佑,但殊不知神明的天算,也沒算到有一天也要面臨遷移的命運,鬧哄哄的鞭炮聲、敲鑼打鼓的熱鬧,鏡頭拉近拍攝著神尊,這給人恰似新年喜氣般的氛圍,不知背後隱藏了多少紅毛港人的眼淚和無奈。
回到這個文章的主題「讓聚落說出自己的地方文化」,是希望由人民自己找出地方文化特色,而將此發揚光大,並不要一昧懷舊、墨守陳規,理當在現實中找出一個適當的平衡點來推動聚落、社區、部落等特色,以某種層面來說,假使這個社區人民團結,並將其地方文化特色轉型讓人們可以有一種時代性的跟進,
例如後壁區土溝里社區,因為農村的價值瓦解,年輕人外流,經過村民的自主性和自發性,將鄉村農業社會改造,成功的將豬舍改建成文化學堂,並導覽解說農村生活的甘苦談。這不是會帶來一股觀光產業,相繼的也會讓此地區的人民更有聚落精神的共識,相較之下,有著人氣、有著地方文化特色,是否較不易被政府鎖定為改建、拆遷的命運呢?
 
照片來源
紅毛港文化園區
http://hougmaogang.khcc.gov.tw/home01.aspx?ID=1
陳碧岩影像實記-遺落的鹹味高雄紅毛港的喂歎http://piyenchen.blogspot.tw/2012/06/3_29.html#!/
映國際有限公司- 2009年新年快樂http://cornervision.pixnet.net/album/photo/141325098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