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 「漂流之林」在綠博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漂流之林」在綠博 
推薦轉寄 | 瀏覽人數:29878 人
藝術與地方博覽會的聯結作用
撰文/游千惠 │發佈時間:2013-05-02 11:00

宜蘭多年來致力於運用生態風景、農牧產品、民俗工藝結合博覽會、藝術節慶來推動當地觀光產業。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屆滿十四年的「綠色博覽會」亦是融合有機農作、休閒養生、傳統手工藝以及藝術體驗的多元綜合活動。位於武荖坑的綠博場地,原是提供大眾露營的休閒風景區,順著蜿蜒的武荖溪,規畫出一條狹長的參觀動線,吸引人潮前往踏青與消費。在此需特別一提的「地景藝術」,是搭乘遊園車直抵終點站的創作展區「漂流之林」,藏身在博覽會的最深處,由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集結五所大學的建築系所,完成一系列空間構造作品。他在其策展論述中寫道:「漂流木為大規模土地流失之象徵,透過回收漂流木將之建築成橋樑、水車、房舍等,且彼此連續成一動人之地景藝術……漂流之林創意構築之目的,在喚起人們山林保育之意識,重建日益衰頹的土地倫理」。

 

而唯一開放進入參觀的裝置是〈種子橋〉與〈柳葉橋〉,這是其中參與度、互動性最高的作品。為呼應臺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教授呂理煌的愛心理念,上橋參觀者需捐50元用於宜蘭縣流浪貓狗的結紮保護。這兩座橋藉由輕鋼料與木構件所構成,它以簡捷工法連結了河岸兩端,可讓人跨越至對面的「混農林田園」,踩在橋身上能夠感受建材的彈性(因此有限重管制),種子造形的中心圈圍出一小塊水域,從中可觀看清澈溪流中的石斑魚群。春天的溪水溫暖,「種子」與「柳葉」中的空間扣合成一種有機的、多層次的觀景途徑,並呼應這一系列作品所強調的生態關懷。

 

作品〈夢見蒙里安的樹〉
作品〈種子橋〉與〈柳葉橋〉
220

藝術介入戶外地景早有許多前例可循,然而介入地方博覽會卻仍然可能造成有趣的衝突。綠博所主打的特色,是一個包含食物、芳香、園藝、運動、心靈與音樂的主題樂園,它期望的展示需老少咸宜,因為它試圖打造的是純樸歡樂的世外桃源,甚至也樂意提供人們宛如偶像劇般的夢幻佈景,這樣一來不免牽涉到商業行銷的考量。在此,藝術創作成為民眾到此一遊的照片背景,參觀者才是主體,遊客也許不甚在意藝術家的意志,然而訂下多付出50元進入藝術場所的「遊戲規則」卻是淺白又強烈的指示,藝術不只是公園一景,雖然這系列事件(物件)僅是暫時性的存在。當藝術裝置極欲表現某種人造的自然,博覽會主題樂園同時也以精緻、紀念品的角度,包裝鄉野民俗情調供人選購,這樣的手段當然不是純粹的「綠色」宣言,但至少藝術家的指示大家都樂於配合。買張門票消費遊園,度過休閒放鬆的一天之後,還是要自問地方博覽會的舉辦究竟能夠帶來什麼?關懷我們的生存之地、拯救地方發展這兩條路線的平衡併置,是官方、創作者以及大眾皆需繼續思考的問題。

上一則下一則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
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