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搜尋: 會員登入|新使用者?立即加入聯絡管理員
目前位置:全球首頁 > 專題報導
我要訂閱藝訊 訂閱藝訊
共 145 頁|上一頁 1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145 下一頁
大亨小傳
劇照,引自網路
撰文/Snacks Girl 發佈時間:2013-09-05 11:22 | 瀏覽人數:33479
文學與電影的「聯姻」 小說改編成電影已經是時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產出項目,也是文化產值增加、積累、延續與更新的重要管道。小說與電影的文類不同,從靜態文字到動態影像中,文本的結構會被拆解,但其中的故事、對白、角色等具戲劇張力的元素會被放大,成為改編過程中的必要手段。也因此,兩者轉換之間就會存在著許多「差異」與「不完整」。 首先,小說的文字長度與電影的時間長度有不小落差,小說可以用十萬字寫一個人的一生,但電影只有兩小時說他的故事。另外,具體化的現實世界往往無法完整重現文字所創造的想像空間,像是情節、事件、對白等元素皆可能因為為了要符合現實世界而有所修正,因而造成無法完整呈現的「差異...
韓國真的懂藝術價值嗎??
圖1:韓國國旗
撰文/王麟琴 發佈時間:2013-07-27 14:20 | 瀏覽人數:34259
文/圖:王麟琴(圖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目前為止說到文創產業,在亞洲無人不對韓國豎起大拇指,包含他們的各項裝置藝術,表演藝術等,可說是讓人能在最短時間內驚訝連連,就連筆者本人都想伸出兩根手指,但不是大拇哥,而是最可愛的小拇指,原因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大多數人會和我們一樣,覺得真正的藝術因該取決於生活,融入於生活,這才能真正發揮藝術與文創的精神,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為了生活,很多人都不得不在商業行為下低頭,但這仍然不能抹滅我們想要開創出屬於真正藝術人生的夢想與理念,也因此,這中間的拔河戰一直持續發酵。  
開門 上台 演戲-紀念劇場界大師李國修
圖1:2006年《莎姆雷特‧狂潮版》演出劇照
撰文/翌如 發佈時間:2013-07-27 13:46 | 瀏覽人數:37649
2013年7月2日,臺灣劇場界殞落了一位集合編、導、演全才,卻不是戲劇科班出身的當代經典人物-李國修。多年來的辛勞耕耘,訓練出無數硬底子演員,創立了屏風表演班,如今因病辭世,留下許多令人懷念的時刻與演藝成績。 人生如戲 最佳演繹 李國修的父親是京戲製鞋師傅,從小與梨園的生活一起脈動,看見了戲園子裡的生活、想像的畫面裡盡是戲,小小的李國修心裡即已埋下了深厚的戲劇因子,對戲劇充滿熱情的他,長大後的志向,就是成為一個演員。 在1986年創立屏風表演班,秉持臺灣原創、編寫出屬於臺灣在地的生命故事,在華人劇場界,屏風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熱愛戲劇的李國修除了表演,更著手編寫一個又一個,...
以朱銘美術館做為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典範
圖1:四季空間的感動將美術館偏遠的交通位置逆轉為致勝關鍵
撰文/林珮芸 發佈時間:2013-07-27 11:45 | 瀏覽人數:36959
隨著2016年「台北邁向設計之都」的倒數計時,大型藝文空間如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山文創園區……以及日前台南市政府提出的老屋補助計畫,顯示民眾開始關心空間與生活的美感,文化與生活型態(lifestyle)之間的關係。然而藝文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釋出,不代表有足夠的專業工作者具備經營管理的能力,讓藝文空間發揮品牌的丰采與效能。無論是公部門還是民間單位,對於藝文空間仍有霧裡看花的憧憬和迷惑。 在台北近郊金山,有一座迎著陽光和冬雨的戶外美術館,以民間的力量花費12年時間,緩慢但紮實地將藝文空間與社區串聯,兒童藝術教育與雕塑工藝交融,成為外國賓客來到台灣不可...
竹圍工作室///i want more我想要更多的
圖1:作者提供
撰文/David K. W. Wu 發佈時間:2013-07-27 11:28 | 瀏覽人數:33066
這已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 當文化商品化的現象如此風靡時,可怖之處,並非藝文工作者其生產之作品,必須被賦予商品的標籤,藉此證明自身的價值,而造成藝術作品的銅味瀰漫──在蘇士比與佳士德的蓬勃之勢,早使其不證自明;反而是藝術品與現實的妥協,市場邏輯滲透了藝術作品的內在,無論是作品的生產者與觀賞者都被消費的慾望宰制: 我想要更多的,但是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五月下旬,在竹圍工作室所舉辦的小型特展──「///I Want More 我想要更多的」── 是由臺北藝術大學的國際學生所策展的;這些學生多來自於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國家,生長背景也多是80-90年代的中產階級;就如同在台灣的七、八年級生...
共 145 頁|上一頁 1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145 下一頁
全國藝文團體請注意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144期藝週刊
我的書法會說話
全球藝訊給您最完整的訊息
雲端畫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 | 關於本網聯絡我們服務條款及免責聲明授權申請表展售區 | 商店街 | 藝術家專屬網站 | 藝文消息 | 藝文產業 | 拍賣網 | 專題報導 | 藝術家行情表 | 藝評人專區 | 策展人專區 | 國際藝文比賽 | 電子雜誌 | 全國藝術團體 | 藝術電子書 | 藝術創作影片 | 影音網 | 網路藝廊 | 全球藝術網 簡介 | 公共藝術 | 工藝 | 藝術授權 | 藝週刊 | 藝術品買賣區 | 網路書店 | 全球藝訊 APP | 著作權使用費率 |
電話:+886 4-23753250 傳真:+886 4-23756812 館址:403 台中市西區五廊街123巷1號  E-mail:Art@artlib.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