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活動主旨:非20度C:跳脫傳統攝影藝術展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8年05月31日~2008年07月27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活動內容:

西元1826年,法國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成功製成可攝影的圖像。1839年,法國畫家達蓋爾(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也宣佈「銀版攝影技術」,並命名為「達蓋爾照相術」。這項攝影技術象徵著人類複製年代和新藝術時代的來臨,同時也向後世宣告攝影技巧的強大魔術力,足以普遍影響人類的生活且改變藝術的創作模式。

80年代末期,台灣因解嚴之故,以往被視為禁忌事情也逐漸獲得解放。無論在思想、言論、意識形態上均有更多的發表空間和流通管道,影像藝術的發展也愈趨多元。在1982年時,日本公司發明數位相機,直接將攝影帶入電腦科技的數位時代;1989年,美國Adobe公司發明Photoshop影像處理軟體,攝影作品後製流程的影像處理因而得以蓬勃發展。

除了靜態的攝影圖片呈現之外,動態的連續「影像藝術」也成為攝影二度平面展示三度空間,甚至是跨越時間的四度空間展示方式之一。因此,90年代之後,台灣當代藝術創作出現攝影結合觀念藝術、裝置藝術的影像作品,表現出有別於寫實、沙龍或紀錄影像的藝術作品及展示型態,改變一般人對攝影藝術的印象與認知。

從照相機被發明後到現在的數位相機出現,可以確定的是影像處理技術將會日新月益,持續的革新與改變。身為影像藝術的創作者,也勢必將隨著科技的發展,尋求新穎的技術內容適切的表現他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台灣當代影像藝術創作者,藉由作品呈現凝視的文化現象,也提出他們/她們對現實世界的提問。《非20度C-台灣當代藝術的「常溫」影像展》-跳脫傳統在暗房顯影時需要維持「恆溫」攝氏20度C的標準為引喻,企圖從當代藝術的角度來觀察台灣影像藝術的發展現象。本展邀請台灣當代中、青二代共十四影像創作藝術家參展,以呈現B(Balance)度‧基點之時間定格的「常溫」影像作品,並以<圖影‧錨點>和<層疊‧凝滯>二主題規畫,在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

透過影像藝術中的台灣地貌景觀意象所傳遞出一種屬於理性的、安靜的、緩慢的、超越時空的文本語意,去理解藝術家對於週遭環境、社會情況的另種詮釋與見解。《非20度C-台灣當代藝術的「常溫」影像展》 意圖展現的是常溫下的中介況境,也是一種處在非高溫亦非低溫現象中的靜觀,建構出影像自身所賦予的意義,也衷心期待讀者的詮釋與回應,這都將是讓瞬間拍攝的真實,再生的一道曙光。

展 期:97年5月31日至7月27日(A1、B1展覽室、美術街)
展出藝術家:王雅慧、李文政、江忠倫、吳政璋、林育聖、林冠名、胡財銘、陳永賢、陳宛伶、陳順築、許哲瑜、游本寬、賴易志、蔡孟閶(依照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共十四位藝術家。

新聞聯絡人 國立台灣美術館 陳辰芝 電話:04-2372-3552 #132
文建會媒體公關組 解坤城 電話:02-3343-6338

展覽策展人 施淑萍 電話:04-2372-3552 #305
展覽承辦人 何宗游 電話:04-2372-3552 #308

國立台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館 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服務電話:886(04)237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