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
發佈單位(人):
關渡美術館
活動主旨:侯淑姿「望向彼方 亞洲新娘之歌(三)」 add_this [ 加入我的訊息追蹤清單 ]
活動地址:
活動日期:2009年07月29日~2009年09月20日
主題類別:展覽訊息
推薦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名稱
侯淑姿「望向彼方 亞洲新娘之歌(三)」
所在縣市
臺北市
活動型態
展覽
活動類別
視覺藝術  媒體藝術  --
活動展演者
侯淑姿
活動時間
2009/07/29~2009/09/20  10:00~17:00
活動場地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場地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一德里學園路1號
場地電話
02 -28961000
票  價
無售票
活動售票描述
洽詢電話:02-28961000轉2432
參與單位
主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簡  介
對“外籍新娘”這個議題的探討,源於身為女性主義者對弱勢女性的存在的關切,為還原受訪者的主體發聲的位置,文字呈現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希望藉此能引導觀者進入她們的獨白,試圖跳脫社會對外籍新娘定型標籤化的「他者」的觀點,也提出在個人反省與外籍配偶對話所引發的思考。身為一個創作者,每一次的創作都是對自身處境的反省,在訪談中我對自己瞭解東南亞歷史文化的不足感到愧疚,也對部份受訪者的台灣經驗的直言批評與指控感到抱歉,更對部份南洋姐妹在台灣的悲慘遭遇一掬同情之淚,此系列作品仍有未盡週延之處,但有感於社會大眾普遍以標籤化的方式相待,她們的聲音隱微不明而處於社會底層的無助與弱勢,她們的存在與生命的價值尊嚴仍有待重視。

系列作品創作自述

越界/流移/認同/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

楔子

2004年我因工作南下高雄,走進美濃、屏東、高樹、長治等地鄉間時,觸目可及的「越南新娘」的斗大招牌、無處不在的越南小吃店,農田裡常見戴著斗笠幫忙農事、操著濃濃的外國口音的外籍女子,“外籍新娘”的存在便成為隱藏心中極欲探究的課題。然而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這個課題探問著人存在的終極價值,使我有不可承受之輕的喟嘆。她們無奈哀怨的眼神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中,當我追問欲多,那喟嘆聲彷彿愈漫長不止。

亞洲新娘之歌系列作品探索台越婚姻關係的圖像

〈越界與流移─亞洲新娘之歌(I)的作品在20058月至10月間經由屏東外籍配偶中心及美濃南洋姐妹會的協助,訪問了十位來自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的亞洲新娘,影像與訪談試圖呈現她們移民台灣、嫁為台灣婦的心聲。這些飄洋過海,離鄉背景遠嫁台灣的亞洲新娘與號稱“新台灣之子”的外籍新娘的子女究竟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處境?相對於她們來台灣前所抱持的無限憧憬,往往心酸、無奈、焦慮代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她們甚至發出對次等待遇的抗議與悲鳴。作品中特意以訪談的文字如實呈現她們的經歷,聽她們娓娓道來。並置的照片所呈現的是她們真實世界的存在與內心的告白。

〈越界與認同─亞洲新娘之歌(II)(2008)延續2005年的主題,探訪當初受訪的十位外籍配偶的現況,探討這些外籍配偶及其子女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台灣文化的認同及與母國的連結狀態,以及台灣社會對她們的存在的觀感與看法。個人在與她們的對話間,認知到飄洋過海遠嫁台灣的這件事對她們的生命所帶來的改變與衝擊,在跨越地理的邊界的同時,她們也在不同文化的交疊處流移。外籍配偶由東南亞嫁至台灣,經歷了一個身份重構的過程,異國的婚姻、不對等的經濟關係往往造成與母國及家鄉的隔離與斷裂,然而,她們卻奮力積極融入台灣,譜出了一首首動人的生命之歌。

大量東南亞外籍配偶的移入,形成了台灣新一代的多種族色彩,然而外籍配偶的母國文化卻在父權體制與台灣文化優越論的基調下,隱晦而蒼白;2009年的〈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III)〉緣於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助,得以在2008年的夏天探視了過去三年所曾訪問的外配姊妹們的原生家庭,造訪了越南的胡志明市及南部的茶榮省、薄寮省、永隆省,西部的西寧省的七位外配姊妹的父母與家人,這次的越南行成為構築2009年“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III”的作品的主軸。

外籍新娘與「他者」的標籤

對“外籍新娘”這個議題的探討,源於身為女性主義者對弱勢女性的存在的關切,為還原受訪者的主體發聲的位置,文字呈現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希望藉此能引導觀者進入她們的獨白,試圖跳脫社會對外籍新娘定型標籤化的「他者」的觀點,也提出在個人反省與外籍配偶對話所引發的思考。身為一個創作者,每一次的創作都是對自身處境的反省,在訪談中我對自己瞭解東南亞歷史文化的不足感到愧疚,也對部份受訪者的台灣經驗的直言批評與指控感到抱歉,更對部份南洋姐妹在台灣的悲慘遭遇一掬同情之淚,此系列作品仍有未盡週延之處,但有感於社會大眾普遍以標籤化的方式相待,她們的聲音隱微不明而處於社會底層的無助與弱勢,她們的存在與生命的價值尊嚴仍有待重視。

原鄉的探訪

在尚未造訪越南之前,心中充滿種種疑問:越南果真是窮山惡水不養人嗎?而台灣對這些外籍配偶而言,可真是新天新地的好所在嗎?相對於台灣大量的對外籍新娘的負面報導,越南媒體又是如何看待「台灣新郎」呢?由1995年至2008年的十三個年頭,台越婚姻關係又經歷怎麼樣的變化呢?2005620商業周刊在第917期內容宣稱,有三千名「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流落異鄉,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20055月台灣伊甸基金會積極在越南成立了華語幼兒園,而今那些台越兒的下落又是如何呢?在20088月的短短三週的越南行期間,除了造訪外配姐妹的父母外,亦透過與學術機構、駐外單位、教會組織的聯繫,一一拼湊台越婚姻關係的圖像,試圖呈現台越婚姻關係中文化、階級的差異、困境與希望。(文/侯淑姿)